葑菲不弃
作者:书神十 | 分类: | 字数:55.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章
“啊呀,你当心点!”武葑被一个女生的声音吓了一跳。
他扭头一看,眼前站着一男一女两个大学生。他左边的两个位置应该是他们的。男生正往行李架上放皮箱,但他个子不够高,垫着脚还是有些吃力。
武葑站起来帮他托住皮箱,然后慢慢往里推,很快就放好了。
男生戴着眼镜,微笑着对武葑说道:“谢谢你。”
武葑也笑着说道:“不用谢。举手之劳嘛。”
他又帮他们把第二个皮箱放好,然后坐下来。他看着过道里挨挨挤挤的人群,原来他发呆的那一会儿工夫,乘客们都在上车了。
武葑和同座的两人闲聊,知道他们都是上海人,都上大三,放寒假回家。他则告诉他们,他是回老家K市。
没聊几句,火车开动了。
他观察着周围的乘客,大多数是大学生。对面也是两男一女,女的靠窗坐着。他们都在低头看手机。他抬头看向车厢远处,过道上站着几个乘客,估计是没买到座位票。车厢里闹哄哄的,不过时不时地传来“欢乐斗地主”的音乐声点缀着,倒也有趣。
他站起来准备去上洗手间。边上的女学生问他,能不能和他换个座位,她想趴着睡会儿觉。武葑说当然可以。于是两人都站起来走到过道里。武葑走出来在他们前面停了停,然后走去洗手间。回来时两人都趴在桌子上睡觉了。
武葑在过道那个座位坐下来,把脑袋靠在椅背上,开始回忆他的大学生活。
武葑上的大学是西安交通大学,这是一所百年名校,也是西部第一的高校,人才辈出。学校东校区(后改叫兴庆校区)占地蛮大,东西和南北的跨度都在一千米以上。学校有好几个门,南门是正门,北门的马路对面是兴庆宫公园,那里原来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旧宅。东边有两个门,东南门偏南一些,是个小门,也可以进出车辆;东门连着天桥,通往东边的教师村。学校西边那时候只有一个极小的门,平时几乎不开放。几年以后,西边新盖了文体教育中心,也就热闹起来了。不过武葑没有赶上这份热闹,他在2000年8月底报到入校,2004年7月初毕业离校。那期间,学校盖了一个新食堂(康桥苑),盖了几栋新宿舍楼,以及东边增加了一个新操场。
大学生活是新鲜有趣的,课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和高中的应试学习生活明显不同。大部分新生在经历了紧张的三年高中以后,一下子犹如放飞的鸟儿一般,自由自在了。同时有些同学在进入大学以后就开始迷失方向,变得不再努力,于是“称心岁月荒唐过”起来,有些甚至“花着爷娘的辛苦钱,开着自己的安逸心”。
武葑牢记着王老师的教诲,不敢虚度光阴。他的家境也无法给他提供“开心”的资本。开学一次性交掉学杂费和住宿费以后,他还剩下四千多元钱,买了些生活必需品以后,他的钱已不够他一年(每个月五百元)的生活费。他知道爸爸收入有限,所以他希望越晚向爸爸开口要生活费越好——他能省则省,尽量不花不必要的开销。这时候的他,真有点“长安居,大不易。”
第一学期课程很多,必修课和选修课都有。最令武葑感到意外的,是体育课程可以选择:从三大球(篮球、排球、足球)到三小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还有武术和健美(女生是健美操,男生是健身)。武葑是个比较沉闷的人,中学六年的体育课只练过短跑长跑、单杠双杠和跳高跳远这些。球类运动,他一样都不会。他曾看过一些功夫片,所以对武术算是有一丁点儿的见识。至于健身,他能想象到的就是浑身都是大块肌肉的壮汉。他自认为成不了那样的人。“学习武术至少能锻炼反应力和提高柔韧性,我在这两方面都只是一般。”他这样想。所以他在武术和健美之间犹豫了一下之后,选择了武术。
大学体育课每周仅一节课,共一百分钟,中间休息十分钟。武葑的体育课在周五的第二节课,即上午十点二十到十二点。
武葑拿到教材(《武术/大学体育系列教材》,学校体育部编的)后就翻了个遍。教材第一章是武术概述,第二章是“初级长拳第三路”,第三章是“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第四章是“散手”,第五章是“拳击”。
大一上学期学的是初级长拳(第三路)。这套初级长拳有六部分组成:预备式八个动作,包含两个招式——“虚步亮掌”和“并步对拳”;第一节十四个动作,包含八个招式——“弓步冲拳”(右拳)、“弹腿冲拳”(右腿)、“马步冲拳”(右拳)、“弓步冲拳”(左拳)、“弹腿冲拳”(左腿)、“大跃步前穿”、“弓步击掌”(右掌)和“马步架掌”(右掌);第二节十八个动作,包含八个招式——“虚步栽拳”(右拳)、“提膝穿掌”(右掌)、“仆步穿掌”(左掌)、“虚步挑掌”(右掌)、“马步击掌”(左掌)、“叉步双摆掌”、“弓步击掌”(左掌)和“转身踢腿马步盘肘”(右肘);第三节二十一个动作,包含八个招式——“歇步抡砸拳”(左拳)、“仆步亮掌”(右掌)、“弓步劈拳”(右拳)、“换跳步弓步冲拳”(右拳)、“马步冲拳”(左拳)、“弓步下冲掌”(右拳)、“叉步亮掌侧踹腿”(左腿)和“虚步挑拳”(右拳);第四节包含二十二个动作,包含八个招式——“弓步顶肘”(左肘)、“转身左拍脚”、“右拍脚”、“腾空飞脚”(右脚)、“歇步下冲拳”(左拳)、“仆步抡劈拳”(右拳)、“提膝挑掌”(右掌)和“提膝劈掌弓步冲拳”(左拳);最后是结束部分的动作八个,包含两个招式——“虚步亮掌”(右掌)和“并步对掌”,以及一个还原式。
武葑把以上所有的动作和招式都背了下来,并试着自学了前面的一些动作,算是预习,不过效果一般,他却自认为“胸有成竹”了。
武术老师姓潘,他个高体壮,性情和蔼。同学们都很喜欢他,戏称他为“潘大师”。
第一节课,潘老师先教了基本手型(拳、掌、勾等)、步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丁步等)、手法(冲拳、架拳、推掌、亮掌等)和步法(击步、垫步等),然后开始教预备式的八个动作。接着他让大家跟着他练习,再根据他的口令练习,同时纠正一些错误。然后又是跟着他的口令练习,直到下课。潘老师要求大家课后巩固练习,直到熟练掌握为止。
课上,武葑因为提前做了预习,所以很快就练熟了,而且能连贯地打出来,丝毫不差。潘老师表扬了他,并且给了他一些鼓励。于是,他心中的那颗火种又开始活动起来了。同时,他对中国武术的兴趣也浓厚起来。
那天晚上,他在操场上复习了一遍白天所学的内容。和课上一样,预备式的八个动作,他打得越来越连贯和熟练。于是他不再满足于复习那八个动作,他开始往下自学。那天晚上和后面的一个星期的早上和晚上,他照着教材自学了第一节的十四个动作(八个招式)。到周五第二节体育课开始,他跟随着潘老师的教学改正了一些错误,然后余下的时间就是巩固那二十二个动作(十个招式)。然后继续复习。练熟后接着自学下节课要教的新内容。他就这样认真地进行着拳脚练习,这算是他对武术的实践学习。
在拿到新办的借书卡以后,他去钱学森图书馆借书。
他第一次借的书是《中国武术史》和《中国武术史略》。快速翻看完这两本书以后,他有了一个想法:他完全可以认真研究一下中国的武术。于是他开始计划,要准备一些笔记本,用于分类整理资料,多多益善。这样他就可以对中国武术作一些系统的理论研究了。还有,他得把所有出版过的、与武术有关的书籍信息都抄录下来,然后分类整理好,以便将来有机会搜集时一本都不落下。他先把目标“瞄准”了学校图书馆里馆藏的武术书籍。还有所有的武术理论知识他也要分类整理。——这是他对武术的理论学习。
另外,除了每周一节体育课之外,学校规定,学生还得完成每周两次的晨跑:跑出北校门,然后绕着学校跑半圈,再从南门进入学校(或者反过来)。两个校门口都有体育老师在锻炼证上面盖章,这是体育成绩的一项考核指标。
武葑觉得晨跑的习惯可以坚持下去,所以他每周除了两天打卡之外,其余五天都去操场上晨跑十分钟。跑完步放松片刻之后,他就在操场上练习长拳动作。他记得功夫片里有扎马步的基础训练,他依样画葫芦,每天早晚各一次,各十五分钟。周六和周日早晚各三十分钟。
当然,还有一项很重要也很痛苦的基本功训练,他每天都在进行着:那就是身体柔韧性的训练。那时候的他完不成“搬腿”、“劈叉”和“下腰”等基本功。所以他给自己下达了一个艰巨的任务:一年之内,争取达标。于是每天做完“功课”以后,他还得再压腿十分钟,左右腿各五分钟(周末时间翻倍)。后来,他把这项“功课”放在了打拳前面。在宿舍里,一有空他就会压上几分钟,宿舍里的上下铺床是蛮好的压腿道具,因为边上有铁梯,一格一格很方便他架腿。
武葑的作息时间很规律:每天六点半起床,洗漱后就去操场做“功课”,结束后他就回宿舍拿上书包,然后去食堂吃早餐,然后就开始一天的课程。晚上所有课程结束(或者自习到九点)以后,他再去操场做“功课”,晚上不跑步,只是长拳、马步和压腿。白天没有课的时候,他会去上自习——学业也不能落下,不及格要补考或者重修,这都是要交钱的,他没有钱去浪费。
到第三节课结束,潘老师教完了第一节的十四个动作(八个招式),武葑在课上就熟练掌握了。然后晚上又巩固了两遍。第二天是星期六,因国庆节调休,上的是星期四的课;第四节体育课调到后面10月8日星期天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