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又是一年三月三

作者:一弟于一 | 分类: | 字数:127万

第42章 烟火人家(42):被硬拉进“群”的苏君成

书名:又是一年三月三 作者:一弟于一 字数:2278 更新时间:2024-11-03 02:45:29

苏君成不是钦定的工作队队员,但罗子七却非要把他给拉进“群”,是因为罗子七知道,苏君成在经济工作上,不仅有和别人不一样的见解,更有深刻的实践,而且是“三度”模范。

35团走了,苏君成随着李黑子、刘振虎留了下来,很快便被日军给收编了,苏君成当起了伪军四中队的队长兼隗镇镇长,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宫本给了他相当大的权力,但唯二的任务便是:一,不能乱,乱了杀他的头;二粮食的交够,交不够要他的脑袋。

或许是苏君成的命运不好,那两年又是旱灾又是蝗虫的,收缴日本鬼子下达的公粮任务,那可不是件小事,这里面的矛盾大着呢。从老百姓方面而言,即便是风调雨顺,收成也不可能翻倍的,隗镇就这么多土地,收多少斤粮食,那是基本定形的。从日本人方面而言,收缴多少公粮那就不一定了,好在老宫本是个“中国通”,很快便制定出他的标准来,公粮收缴数目不高于国民政府时期的数目,余粮收购略高于市场价,并且成立专门联营公司,负责收购,一下子便稳定了下来。

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另外还有几张嘴在那儿张着、等着呢。第一张便是李黑子、刘振虎这些“二鬼子”,不仅想着门儿跟日本人斗,从鬼子牙缝里谋利,而且直接向各乡镇张嘴,进行军粮摊派,或者是明抢,这是老百姓要缴的第二份公粮;第二张嘴便是国民党李文彬的队伍,他们来了,可不是你死我活地和日本人干,而是要坚持长期斗争的,这样,老百姓便又要承担起第三份公粮来;至于第四张要吃粮抗日的嘴,当时还没有来田县。

面对如此不堪之局面,苏君成的应对方案便是:

甲、坚决堵住第三张嘴进入隗镇,这个不仅要利用鬼子、伪军和他们干,更要有坚定的“汉奸意志”,和李文彬派来的代表做坚决的斗争,不予合作。

乙、和李黑子、刘振虎斗志斗勇,尽量少缴、不缴,而要和他们斗,靠自己的实力肯定是不行的,于是他便走了上层路线,和他堂伯苏子仁兄弟、堂姑苏子莲勾搭成奸,让隗镇成为老鬼子宫本时刻关注的对象,让李黑子、刘振虎不敢染指隗镇的粮食,尤其是李小娥他她爹李黑子给搞垮后,刘振虎对于隗镇,是忌惮三分的,轻而易举,是不会找苏君成的麻烦的。

丙、日本人那里,表现得比谁都积极,及时地完成了公粮上缴任务,至于老百姓手中的余粮,他们还是走了小路的,要不然他和李新治也拉不出一个营来的,要知道,这个营起义之后,很快便被皮司令、徐政委扩建为一个正规团,随部南下了。

丁、最关键的便是老百姓这里,苏君成采取了实事求是的方案。一是把隗镇的土地进行丈量、分类,摊粮入亩,明确缴皇粮的主体,一下子暴露出大地主隐瞒的近万亩上好的土地来,这些土地,他们向来是不缴皇粮的;二是废除国民政府时期规定的“恩田”,什么庙产田、学产田、官员特权田、流氓坏蛋赖货田,统统缴皇粮;三是统一规划隗镇山河,水田、旱田、药材田、果木田、林田共同经营,还和日本人讨价还价,用药材等顶替公粮;四是汉奸政府出面,把因战争造成的荒地以高于公粮收取的价钱给租出去;五是采取拉水上山,集雨灌溉,集体灭蝗等等有效的措施,保证粮食收成。

苏君成的汉奸措施,确实收到了效果,那二年,整个中原地区大灾,隗镇人还有粮食吃,没有饿死人,也没有人往陕西那边逃荒,倒是收了不少外地客,使得隗镇在那段最黑暗的日子里,人口增长了不少,具体数字没有人统计过,反正后来隗镇派出所的一个户籍警察说过:隗镇人,几乎能把百家姓给占全了。

但,这也成了苏君成最大的罪恶,后来,丰子泽曾经质问过他,为什么要给日本鬼子生产粮食,为什么拒绝抗日力量进入隗镇?苏君成当然回答不了如此政治高度的问题,但他却狡辩说:“难道不生产,大伙都饿死,就革命了?老百姓就那么多公粮,要么交给鬼子,要么交给国民政府,两下里、三下里都缴,老百姓不都得饿死了,你丰子泽这样问,是要饿死老百姓吗?”

其实,苏君成说这话,是狡辩,百分之百的狡辩,是为他的抵制革命在狡辩,人家国民政府的部队来打日本人,不可能自己背着粮食吧,打不打日本鬼子、或者如何打日本鬼子,那是战略决策问题,地方上给日本鬼子上缴公粮而不给国民政府的部队提供粮食,那是立场问题,至于老百姓能否承担起两倍、三倍甚至N倍的公粮负担,那是觉悟问题。

无论如何狡辩,日本鬼子给隗镇命名的“模范区”便是苏君成等人受到了反动派苏子莲、苏子仁诱骗而为虎作伥,当了“二汉奸”的有力证据,幸亏是“二汉奸”,苏君成才在多次真诚的检讨后,勉强过关了。人们或许会问,丰子泽为什么会放他一马,原因当然是他老丰也是“被诱骗”汉奸中的一员,丰子泽是首先做过自我检讨的。

而这个苏君成,在国民政府光复田县之后,又继续推行着他的政策,使得隗镇又成了王二爷主政田县时期的“模范区”。土改之后,这个“模范”改名叫“红旗”了,隗镇还是真正的扛了几年红旗的,直到后来,这面红旗上不再写粮食这种“物质”的东西了。

“我们的引水上山方案,是规划,需要一个过程,而‘拉水上山’、‘集雨蓄水’则更现实些,也是解决目前人畜吃水最直接的办法。”苏君成看了王瑞林一眼,说道:“一家或者两家,建设一个三米见方的蓄水池,就能蓄二十多方水,足够一家人吃的了。而把架子车改装一下,上面加上一个水箱或者是氨水袋子,一回拉一方水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农闲时出动一下牲口,一天岭上岭下,来回拉个十趟八趟的也没有太大的问题,把工程量这样分散下来,逐渐地向节水灌溉方向发展,也不是不可以的。”

“看来,你苏书记是要放弃自己的宏伟规划了?”王瑞林笑着问道。苏君成摇了摇头,说道:“不,我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只能说,在目前的情况下,也只能使用这两种陈旧的方案了,是不得已而为之,并没有什么新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