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反派的成长史
作者:会写书的猴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82.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56章 缓称王
王老二说了很多名字,梁靖楠,朱泓烨,甚至连隋阳太子齐正初都说了出来,
但杨秋却一直摇头,任凭王老二怎么想都想不到,除了这些人还有谁会在意朱高顺的死活。
不过杨秋并没有告诉他们的打算,而是提起了安西接下来的改革,
小皇帝都被他们给抓了,北明也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彻底灭亡,
如今安西的一切都按照北明的旧制,李甫林和一众文官早就提议,安西要尽快实行新制度,摆脱北明的影子,
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毕竟安西不同于当初,那个时候的安西刚刚经过战乱大洗牌,无论是民众还是官员都能很快的适应新制,
但经过这么多年,安西又一直稳定,这些制度早就深入民心,想要改变无疑会阻力重重,所以李甫林他们提议先从军部和官员的品级入手,一点点的来。
以前中原大部分都是三卿九公制,但到了隋阳开始,出现了六部制,
按照李甫林的想法,安西直接照葫芦画瓢,学习隋阳的制度,大不了改一些名字,既省心又省力,
杨秋对这方面没有太大的想法,全让李甫林一手操持,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自从杨秋回到安西,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几乎是天天堵在靖王府门口,请求杨秋立国称帝。
但杨秋没答应,吕芩洁当初跟他聊过很多,尤其是那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让杨秋记忆犹新。
现在天下的局势已经很明了,隋阳占据了整个中原最富饶的六州之地,虽然安西在陵州狠狠的坑了隋阳一把,但杨秋很明白,若是真跟隋阳死磕,现在的安西耗不起,
先不说安西原本占据的两州之地本就贫瘠,如今虽然又多了两州,但也和之前差不了那里去,安西唯一的优势就是比隋阳更有凝聚力,
一个已经矗立在中原五百多年的王朝,其内部各种势力早就盘根交错,虽然隋阳表面上看上去繁华鼎盛,万众一心,若真到了生死关头,
那些人真不一定比北明的官员士绅们强到哪里去,所以杨秋不着急称帝,
若是隋阳突然反悔,想要对安西动兵,杨秋绝对毫不犹豫的低头服软,让安西成为隋阳的属地,反正安西一直都是北明的属地,大不了名义上再换个主子,
当然前提是隋阳不会动现在安西的权利结构,齐正初当然不会满足安西只是成为隋阳的附属,北明的下场就在眼前,留着杨秋把控安西就是一个祸害,齐正初想要的是安西彻底成为隋阳的一部分,
这也是杨秋为何不愿意称帝的原因之一,只要杨秋不称帝,隋阳想对安西动兵,打的名义无非就是清剿北明朝廷余孽,
杨秋若是此时低头答应归附隋阳,已经打了这么多年仗的隋阳百姓和那些士绅权贵绝对双手赞成,他们不想打了,这么多年百姓家里的存粮打没了,
士绅们的生意是越来越差,权贵们每天都担心朝廷开口找他们要人要钱,
既然安西已经答应归附,干嘛还要劳民伤财的非得打人家,北明是打下了,但除了得到一个烂的不能再烂的陵州以外,隋阳还得到了什么好处?
三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现在尸体还烂在泥里没有处理,隋阳几十万户家家披麻戴孝,哀声一片,朝廷却还要从他们口中扣出粮食,去陵州赈灾济民,百姓能没怨气?士绅能没怨言?权贵能不发火?
到时候不用杨秋多做什么,这些士绅权贵就会逼得齐正初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这件事。
而安西多出来的时间,可以做很多很多事,出海口已经有了,再加上被安西牢牢掌控的西域通道,安西的财路算是有了保障,
接着就是大力发展军事,虽然火炮和火枪的制作进度非常缓慢,但给安西十几年,绝对能拉出一支上万人的火器部队,
北原更是跟杨秋达成了协议,既然北原准备西进,那么对中原贸易战马的控制也会减弱,到时候安西铁骑会更加壮大,
而且杨秋在北明埋了这么多棋子,谁又能知道他在隋阳埋下了几颗,等到了彻底撕破脸的时候,不知道齐正初会不会跟现在的朱高顺一样迷茫。
大致方向已经定了下来,那么接下来就要处理一些小事,
原本按照杨秋的意思,梁靖楠是要死的,毕竟这个娘们对于现在的杨秋来说已经没有任何作用,就连当初说她知道吕芩洁留下的东西在那都是骗杨秋的,
但王老二倒是有些舍不得,披着龙袍的天后啊,再加上天后的两个女儿,这几日王老二可谓是满足到了极点,于是杨秋一摆手,让王老二直接把她们母女三人都带回了私人府邸。
朱高顺死不死的已经不重要,毕竟杨秋已经答应了别人,而且这小子现在也没有任何威胁,反正王府这么多人,多添一双筷子也吃不穷杨秋,
萧风萧起确实有点麻烦,凭借他们的交情和能力,杨秋绝对是想和二人重新建立良好的关系,当然最主要还是因为两人的能力。
剩下的倒没什么了,吕芩洁留下的铁匣子,这才是重中之重。
当初在大沁,杨秋一把火把吕芩洁那些宝贵的资料给烧的一干二净,因为他想着把主人都给带走了,就用不着这些东西了,免得流露出去,让别人捡了漏,
杨秋现在想想当初还是他太年轻了,想东西太简单,没考虑人家会不会离开更没考虑会不会死的事,现在想到这事,杨秋还总会懊恼的骂自己两句。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商议了大半天的几个人也都累了,杨秋拍了拍铁匣子准备起身,下山吃晚饭,
但音离微笑的阻止杨秋说道:
“再等等吧。”
杨秋露出不解的眼神,音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对着琉球儿说道:
“我不是说要带你见一个人吗,他应该快到了。”
随着音离话音落下,徐则走进大殿行礼道:
“王爷,外面有个人说是王妃请他来的。”
杨秋点头道: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