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反派的成长史
作者:会写书的猴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82.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64章 好人坏人
在房门外焦急等待的众人,终于等到了杨秋和吕无走出房间,
但这画面要多诡异就有多诡异,杨秋满脸笑容跟个舔狗一样揽着吕无的肩膀不停的说着好听的,
而吕无身子僵硬略显迷茫的随着杨秋移动脚步,
等看到众人后,杨秋兴奋的开口道: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吕无,以后就是我的义子了,怎么样琉球儿,开心吧,老子把你好兄弟彻底变成好兄弟了。”
琉球儿摸着脑袋满脸不解的看向吕无,而吕无则回给他一个难看的笑容,
义子这个事杨秋根本就没有和吕无商量,而是用强硬的态度自作主张,重要的是杨秋收他为义子的目的很简单,要把他当做种马。
这尼玛扯淡,人家穿越做种马,都是凭借主角光环,要么靠着金手指,要么靠着系统走向人生巅峰,开启庞大的后宫。
同样是穿越,吕无却是被杨秋这个变态硬逼着做种马,很明显是那种没有自由,纯工作的性质,而且杨秋明确表示,从今日开始就会为他找女人。
杨秋安抚了吕无几句,就让琉球儿带着自己的好兄弟先散散心,
八卦之心已经爆棚的方回自然紧紧跟上,想要知道吕无和杨秋到底发生了什么。
待众人离去后,音离走到杨秋身边问道:
“怎么回事?”
“他和吕芩洁来自一个地方。”
“然后呢。”
“然后我想试试吕无生的崽是不是也和他们一样。”
“靠谱吗?”
“靠不靠谱的先试试,万一成了呢。”
杨秋神清气爽的捏了捏音离的脸蛋说道:
“行了,我先去山上找老家伙弄点药给吕无补补,别他娘的把人累垮了。”
靖王府传出的最新消息让整个安西沸腾了起来,杨秋又收义子了,而且收了义子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为这个义子征婚。
当众人还在犹豫杨秋此举何意的时候,李甫林这个老家伙已经把李家适龄的女子往靖王府送,李甫林这么一动,其他官员自然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纷纷开始发动家里适龄的女子,甚至有些老家伙把原来的婚约都给退了。
前来靖王府应征的女子,不到三天的时间就已经将靖王府堵得水泄不通,就这还有很多路途偏远的女子源源不断的赶来。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大隋,齐正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把自己的脑子给烧了,无论他怎么想,都想不通杨秋此举有何意义,但齐正初还是觉得杨秋肯定有什么阴谋。
一声婴儿的啼哭打断了齐正初的思绪,他回头看向床榻上的怜儿和孩子,微笑着说道:
“嬷嬷,将元贞抱出去吧。”
奶娘很快从怜儿怀中将婴儿抱走,齐正初坐到怜儿的床边说道:
“你受苦了。”
“太子说的哪里话,跟太子比,妾身的这点苦算什么,我看太子有心事?”
“呵,也算不得什么心事,就是杨秋前段时间又收了一位义子,让我有些不解。”
“妾身倒也听说了,这件事已经闹得天下皆知,据说这杨秋不停的给这个义子房中送女人,也不知道怎么想的。”
齐正初突然想到什么说道:
“这个杨秋做事不会毫无目的,这里面肯定有什么事是我不知道的,我得让锦吾卫好好查一查。”
“是不是因为这个杨秋着急抱孙子?”
怜儿的话让齐正初摇头一笑道:
“他杨秋又不是只有一个义子,若是着急要孙子,之前那个杨安他为何不这么做。”
听到齐正初的话,怜儿好奇道:
“听说这个杨安是咱们上安城的人,说不定是杨秋不信任他,才收了另一个义子想把安西交给这个义子。”
齐正初微微一愣,怜儿的话突然点醒了他,杨安来自上安城,他和杨秋是怎么认识的,在上安城发生了什么,齐正初是一清二楚。
如今安西和大隋早晚都会有一战,杨秋不信任杨安倒也说的过去,
若是此时大隋暗中支持杨安,替他铲除阻挡他接掌安西的绊脚石,也许将来等杨秋一死,大隋可以兵不血刃的将安西收入囊中。
齐正初整个人都通畅了起来,开心的在怜儿的额头亲了一口道:
“怜儿你真是我的福星,我还有事,你好好休养,晚上再来看你。”
“恩,太子也要注意身体。”
走出怜儿房间的齐正初脸瞬间冷了下来,招来锦吾卫后沉声道:
“她的身份你们确定没有问题。”
锦吾卫不解的答道:
“回殿下,我们查过好几遍,底子很干净。”
“太干净就是最大的问题,给我接着查,一点蛛丝马迹都不要放过,给我细细的查。”
“是,殿下,是有什么问题吗?”
“她刚才在引导我,虽然我不确定她是有意还是无意,
但她确实勾动了我的思绪,这跟我刚认识她的时候可不一样。”
“明白了。”
锦吾卫刚想离开,齐正初又叫住了他道:
“给我查查怜儿未生下元贞之前,在皇城都发生了什么。”
锦吾卫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一时间不敢搭话,他娘的当场太子让锦吾卫查皇城,除了皇位上的那位,还能查谁。
齐正初看着锦吾卫低着的头颅,冷声道:
“我希望你们能够分清楚,大隋究竟是谁说了算。”
“遵命。”
当大隋齐正初忙着查怜儿的底,查他老子的时候,
当吕无正体会着一个坏人带来的福利时,
一条从北原传回来的消息,让杨秋和齐正初同时将目光望向了西北方向,北原挑选了十万最精锐的勇士,组成了西行远征军,
这支大军里不仅有北原最精锐的勇士,还有杨秋答应女帝,从安西挑选随北原大军军出行的各类适合北原扎根异土的一万五千名匠人,
若不是担忧杨秋和大隋会反水,趁机偷袭北原大后方,女帝甚至准备御驾亲征,
事情就是这么有喜剧性,
女帝没有去,但这支寄托着北原希望的大军,能让中原都头痛不已的北原铁骑,
全军覆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