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永生回忆

作者: | 分类:都市 | 字数:121.2万

第340章 非凡的日子

书名:永生回忆 作者: 字数:2135 更新时间:2025-01-22 02:05:51

懿州的寻亲之旅使我因回返故乡而炙热的心,稍稍冷静下来,或因对未知的恐惧,我已不再那么急切地想要回返邵武故乡,而是选择以闲云野鹤之心重游华夏大地。

其后的两年间,我从北向南、自东而西,重新踏遍华夏大地的山山水水,无论山川河岳,还是城乡村郭,我都会驻足欣赏那既熟悉又陌生的美景,也会认真、专注地聆听乡野村井的趣事,从而,我发现大清国就像一个暮气沉沉的老者,浑身上下皆散发着老朽之气息。

在农村里,农民不事生产,却爱聚于一起赌博酗酒,妇女儿童往往衣不蔽体,懵懵懂懂、浑浑噩噩;在城镇里,烟馆林立,鸦片的香甜气息未曾间断过,从中走出的每个烟民都像得了痨病,精神低迷、思想混乱,众皆一副麻木不仁之模样。

唯一令我感到振奋的就是以学生和工人为代表的新思想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已削掉脑袋后的牛尾巴,那些披散在脑后的短发,就像他们的思想一样飘逸洒脱,使我心悦。

新思想者往往聚于墟集与闹市,趁机宣传新思想、新主张,他们主张废除帝制、实现民族独立,使中华民族重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思想者们让这个仿佛随时都会窒息而死的腐败大清国有了一丝丝生动的气息。

我最喜欢茶馆、酒楼等地,因为,这些地方总会有人说书唱戏,胡吹海侃之人亦不在少数,从这些人口中,我对自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之后的华夏历史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

满清统治者的腐败无能、高傲自大,在西方列强坚船重炮的轰击下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尊严尽丧的卑躬屈膝。

火烧圆明园以后,各种屈辱条约腐积赘累,以及‘租界’这种完全不同于使馆的‘国中之国’的出现,使得‘洋大人们’甚至拥有超越地方官员的权利,可在中华大地上任意予取予夺,数代积累之财富就这样成了列强的囊中之物。

即使国家已经到了如此之危境,满清的最高统治者、那位喜欢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不仅没有团结国人、发愤图强,以驱逐外辱,竟然还对说出‘宁赐友邦,不与家奴’之言的官员不予惩戒,更委以重任,从而使满清政府彻底地失去了民心。

我曾对满清官员之所以能说出这种丧失民心的话而百思不得其解,但当我到达北京城,了解过市井小民对庙堂的评论,一切疑惑全都明了了。

满清统治者从未真正信任过汉族官员,即使不处庙堂的满洲八旗子弟亦与汉人区分明显,虽不至于如泾渭之水那般分明,森严的等级关系却无法逾越,想通这些之后,我对那句‘宁赐友邦,不与家奴’也就幡然大悟了。

其实,满清统治者并不怕洋人要钱要物,因为,无论洋人要走多少财物,他们都可以通过盘剥百姓重新获得,而他们真正忌惮的则是被他们统治的其他各族人民,他们怕那些非满族的官员拥有军队、军械和军饷,然后反过头来,将他们打入万劫不复之深渊。

‘友邦’要的是财,‘家奴’却会要他们的命,满洲统治者心底深藏的秘密皆在于此矣。

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雍正皇帝,他曾说出满汉同源于伏羲、女蜗之言,这个认知对我影响颇深,使我看待华夏文化时,不再以民族为基准,而是上升到文明的高度,进而影响了我看待历史和社会变迁的态度。

见到如今之情形,我不免会想,若当初我手下留情、放过雍正,他会不会如其所言、知行合一,如华夏历史上真正的智者皇帝魏孝文帝那样推行汉化改革,使满清彻底融入华夏文明呢?

历史在发生之前,虽会有千万种不同的可能,但历史的结果却只会有一个。

现在看来,雍正的后人、那些满清统治者中并未出现真正的大智慧者,几乎所有满清统治者都在不断强化满洲人意识,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制造满汉矛盾,而这种矛盾的终极体现便是那句‘宁赐友邦,不与家奴’了。

此刻,腐朽灰暗的满清政权就像一座破烂不堪、摇摇欲坠的宫殿,正在等待有人伸出手来轻轻推它一下,然后,它就会摔落尘土、化为废墟。

曾经的琼楼玉宇终会变成如今的破败华屋,而加速这个过程的那个人已经出现了,他就是孙逸仙以及与他志同道合的同志们。

孙逸仙,名文字载之,他自幼接受西方教育,受西方思想影响颇深。学成归国以后,他革故图新、积极进取,试图匡扶大清国。后来,他认清了满清统治者的腐败和堕落本质,从而改变初衷,敢为天下先,走上了推翻满清腐败统治的道路。

为了改变国民的认知,孙逸仙积极破除迷信,为此,他捣毁了乡民供奉的北帝偶像;联合爱国人士成立兴中会,后又成立‘中国同盟会’;并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且积极联合各种力量、发动武装起义,使得满清统治大厦将倾。

一九一一年,满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为名,收回了已归民间的铁路筑路权,却转而卖给了英法德美四国之银行团,这等厚颜无耻的卖国行径彻底激怒了当地百姓,激烈的‘保路运动’开始了。

‘保路运动’受到满清统治者的残酷镇压,死伤人数有数百之多,而为了镇压‘保路运动’,满清政府抽调了大量兵力入川,使得兵力被抽调的湖北之防御形同虚设。

见此大好时机,同盟会联合文学社、共进会于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在武昌发动反清起义。

武昌起义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至全国,短短数月后,满清的最后一任统治者末代皇帝溥仪就于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在北京退位,满清宣告灭亡。

满清政府的灭亡,标志着封建君主统治在华夏大地的终结,这是一个意义非凡日子,从此,华夏人民迎来了更加先进的社会制度,华夏儿女也拥有了追赶上整个世界前进步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