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千金被弃后,捡了五个大佬哥哥
作者:陌于之 | 分类:古言 | 字数:11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2章 回十里铺村
说起来白掌柜,五月中旬给他送的腊肉,一直到六月多也没啥动静。
郑如谦还以为这条财路堵死了,就没作他想。
谁料今天白掌柜竟主动找他,还笑眯眯地道,“小郑啊,你这腊肉,真的是在安水郡路上买的吗?”
郑如谦本来想点头,可忽的想到什么,他瞪圆了眼睛。
有没有可能,这一个月白掌柜没动静,是嫌他卖的腊肉贵,想自己亲自采购呢。
结果没找到,就只能再找郑如谦了。
“是……是啊。”他点头,目光从赤纯变成了探究。
白掌柜果然皱了皱眉,“看来这地方还挺隐蔽。”
当然隐蔽了,因为安水郡根本就没人会做,这些腊肉全是庞大山亲手所制。
郑如谦有点伤心。
从最初的卖菌菇走到现在,白掌柜在他心里一直都慈眉善目的好人形象,郑如谦作为一个感恩的人,有了腊肉第一时间就想着给他,这大半年拉菜也是尽心尽力,一点烂菜叶都不敢带。
但在这一刻,好人的形象破碎颠覆。
郑如谦眼角有些潮湿,但硬生生忍住了。
“那地方,我也是不小心才找到的。”他目光恢复赤诚,“白伯伯若是想要,我给您拉去。”
白掌柜的眼神闪了一瞬,很快又笑起来,“那感情好。”
“最初这腊肉卖不出去,我还以为没人喜欢,好在有几位去过蜀中地区的老饕点了,其他人闻到这香味也跟着点,没几天五斤腊肉就空了。”
“你这次,就先运上五百斤吧。”
二十文一斤的腊肉,五百斤就是十两银子。
这是挺大一笔生意了,要是放在以前,郑如谦拿个口信就走了。
但现在,发现了白掌柜的私心后,他狠狠心,还是道,“那白伯伯付个定金吧。”
二两定金拿在手里,郑如谦走出悠然居,望着湛蓝的天空吐了口气。
大哥总是说,这世界上没有单纯的好人,也没有单纯的坏人。
现在他明白了。
这个世界上最多的,是为利益所驱使的人。
想通这一环节,白掌柜的所作所为也就不让人难受了。
郑如谦吸吸鼻子,开始想该怎么制作腊肉。
要是以前,他肯定让庞大山来做。
但五百斤的量太大,而且悠然居以后还会要,想要持久稳定地产出,就必须要有人稳定地制作。
那就只能……建个作坊了。
郑如谦在十里铺村的时候见过小作坊,一般是几个大娘蒸窝窝头,又或者几个婶娘在缝帕子,攒够一批,统一被收购走。
张姑姑就是如此,本身缝帕子就很辛苦了,还被中间商压价,只能赚个辛苦钱。
如果斜阳县的猪肉也是五文钱一斤的话,郑如谦是很乐意在十里铺村建作坊的。
遗憾的是,只有安水郡的猪肉才有这个价格。
“什么,你要在安水郡开个作坊?”
姜笙兄妹异口同声,满脸吃惊。
完了完了,二哥地主梦做太大了,不仅开始签工契,还想开作坊。
这作坊是需要工人和地方的,没个几十两银子下不来,要是赚钱还好,要是不赚,这几十两银子可就砸进去了。
姜笙捂着小荷包,说什么都不舍得。
“只斜阳县一个小分部悠然居就定了五百斤,要是我跟安水郡悠然居合作了,一千斤也做得,你算算多少利润了。”郑如谦苦口婆心,“要是不开作坊,我累死也做不出上千斤的猪肉啊。”
哪怕算上全家人头,连大哥都丢下毛笔去腌猪肉,也做不来。
“可是,安水郡你人生地不熟的,签谁呢?”姜笙不死心,还想再劝两句。
郑如谦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他认识的人都在斜阳县,安水郡里没熟人,仇人倒是有几个。
“你们觉得,张叔怎么样?”一直在练功的方恒突然插嘴。
张启全。
距离上次猎到虎,山上的陷阱半年没动静了。
姜笙一度怀疑是张启全自己私吞了猎物,可方恒特意去山上看了看,夹子还是他放的那个,没有任何动的痕迹。
可见打猎真是一件非常不稳定的事情,张启全身为一个有脑子有想法还有几分见识的男人,肯定会找其他办法继续赚钱养家。
“我不喜欢他抢小姜笙生意的事儿。”郑如谦老实道,“不过他对翠儿婶是真好,我觉得一个对夫人好的男人,应该不至于黑心黑肝。”
“但是,安水郡毕竟很远,他愿不愿意去,还是个问题。”
姜笙兄妹都是行动派,既然已经考虑雇佣张启全,那就去十里铺问个究竟。
不过在那之前,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郑如谦软磨硬泡,“小姜笙,驴车都被庞大山带走送菜了,我们总不能走着回十里铺村吧。”
而且这属于荣归故里,驾个驴车也不合适,至少得是个马车。
将来郑如谦去府城还用得到。
姜笙虽然心疼,但也知道这是事实,抖抖索索掏出十两银子,买了个最便宜的马车。
兄妹六个,由方恒扬鞭打马,从斜阳县赶往十里铺村。
这还是狼狈离去后,第一次回来。
姜笙起初还算镇定,慢慢的就有些慌张,下嘴唇都快咬肿了。
“你在怕什么,小姜笙?”许默柔声询问。
近乡情怯吗?
姜笙也不知道,十里铺村其实没有几个对她好的人,唯一值得惦念的,只有张姑姑了。
可她毕竟在这里乞讨了好些年,也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奶娃娃,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小少女。
“别怕。”这次是温知允安慰妹妹,“我们都在呢。”
姜笙这才恢复镇定,趴在马车耳窗上,怔怔地看着外头。
不知道过了多久,她看见了熟悉的十里镇集市,卖肉的阿公,卖菜的阿婆。
又过了半个时辰,破庙已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