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山下
作者:魏家老七 | 分类: | 字数:44.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七十九章 忠孝之风
黄沙刮了一整天,大白天都看不见街对面的人,外面的每个人都是灰头土脸的,像是泥塑的雕像。兰州每年都有沙尘,但这么厉害的还是头一次见。院子里,墙壁上,窗台上都是厚厚的尘土,尽管门窗关的严实,但还是挡不住,屋里也不能幸免,吃的用的都盖着一层土,正午时分屋里不点灯都看不见,和黑夜了一般。即便如此,除了不得不外出的,大家都卷缩在家里不敢出门,听说昨天有小孩直接让风卷到河里了。
牲畜鸡鸭也都惊恐不安,像是遇到世界末日。
连续吃了几天沙土饭,孩子们抱怨个不停,但做饭的母亲又能怎么办。
兰州卫的官员在黄河边祭拜天地,果然风停了,作为董指挥的一大功绩,宣传了好几天。
但金花却不这么认为,她认为这只是上天的警示,一切才刚开始。
肃王从甘州移藩到兰州,原来的五个护卫削减为两个,只带来了甘州中护卫和甘州右护卫,中护卫随王驾驻扎在兰州城,右护卫被安置在庄浪千户所,将庄浪千户所提升为庄浪卫。
胡将军是甘州中卫指挥使,也一起来到兰州,刚来没几天就随李景隆出征,去与叛军作战。尽管朝廷大幅度的削减肃王势力,但来的这些人对兰州城而言还是太多,一下子热闹了很多。兰州又有董之前的繁华影像。
拔了牙的王爷还是王爷,董指挥不敢过于招摇。上面也下达命令,朝廷现在与燕逆战事正酣,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抚好肃王,治理好地方,不可节外生枝。
董指挥在卫府琢磨好几天,想出了一套君君臣臣的道理,准备去和肃王交交心。到达肃王府,一番跪拜礼仪后,原本慷慨激昂的情绪一下子变得没了底气,站在原地,支吾了几句就不知道如何往下说。
肃王平静的看着他,越看董心里越慌,到最后硬横下心来说了句:朝廷如此优待王爷,王爷一定不能帮那个谋逆之徒。更不能学啊。说完就觉得脊背发凉。
肃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自己上次来兰州的时候,在周边游览过,看到白塔山五泉山等几处庙宇年久失修,以前是客,现在成兰州人了,理应为本地办点实事,所以想把这几处翻新修建一下,以期神佛能佑一方平安,不知道董指挥意下如何。另外自己多年都喜好道家,想在城外修个道观,还需要董指挥帮忙找寻合适位置。
对方的反应完全出乎意料,之前准备的说服教化的词语一句用不上,董指挥愣了半天不知道怎么接话,只能回答自己回去找找看,慌忙告退。连夜八百里加急向上面汇报。上面对董指挥的工作赞赏有加,指示对肃王此类要求全力配合,不但要照人家的意思办,还要办的更漂亮,更上规模。
白塔山之前已经倒塌的白塔又树立起来,五泉寺是洪武年间新建的,原本很是简单,这次又扩大了规模。对于道观的地址董指挥没有好的办法,挑了几个地方都觉得不合适。担心占的地方太紧要,最后王爷亲自挑选了一处,就在古峰山下阿干河畔,在原九阳观的旧址上重新修建。
肃王这一系列的操作让朝廷的心安定不少。方生见王爷这么大把的花钱,前去请示,能否给卫学和县学也投点钱,肃王一口答应,董指挥听闻后立即上报,上面回话可以。正准备动工,上面又发来命令学校的一切事务不能让肃王参与,由兰州卫自己负责。但自从董指挥上台后,兰州的各项经济活动都停滞不前,卫里也没钱,勉强投了点,只是简单的修缮了一下,没敢大动。
董指挥对教化肃王仍不死心,拜访过好几次,每次去之前都是酝酿一堆大道理,但只要行礼完毕就蔫了,词不达意的嘟囔几句便仓皇而退。心中烦闷,无计可施,没办法写信向自己的导师黄子澄请教。黄子澄回信指点,对方毕竟是藩王,不可强费口舌,只要治理好地方,民风气正,百姓士卒全都忠君爱国,单凭他一个藩王就算有异心也成不了大事。
指导思想是有了,但怎么让百姓忠君爱国却没有什么好办法,先是在各城门贴了很多古代忠君爱国的先进事迹,又带领全卫官员到关帝庙岳王庙城隍庙进行大规模祭拜仪式。但百姓好像并没表现出思想境界大幅度提升的迹象,反而民间有流言:看到没,这些忠臣大多让害死了,都没什么好结果。
这让董指挥倍受打击。棍棒处罚了几个传闲话的,这一波宣传大戏就草草收场了。
这一日董指挥闲来无事,正在府中闷坐,有下人来报,门外有百姓请见。董指挥正心烦呢,让人打发走。小张上前回报:来人说他自有妙计,可解老爷烦闷。
一个老百姓能有什么妙计,但见见就见见吧,使人召进来,来人行跪拜大礼,礼行的板板正正,规规矩矩,全不像普通百姓那么自由散漫。全兰州除了王府的近臣,也就董指挥有这个造诣,不免刮目相看。
叫到跟前问话,这才发现,来人却是吴老四。
之前判案的时候董指挥出于义愤为他出过头,事后便再没留意过。吴老四申诉失败不说,钱也花的一干二净,整日在家里咒骂不停。后来胡将军主政后竟直接将人给放了,原本应该嫁给自己的大姑娘又跟着别人跑了,对手权势熏天,报仇更是无望,吴老四气的卧床不起,要不是有亲友照应,想必都活不到今天。后来胡将军下台,董指挥上台,吴老四又奇迹般的好了。
一直想拜访一下董指挥,来了几次都让小张回绝了。堂堂三品大员岂是他一个小老百姓想见就能见的。这几天看到董指挥的几个大动作,吴老四猜测这位老爷可能是遇到难题了,给小张拿了点好处,打听出其中原由,在家冥思苦想了几天,突然灵机一动,机会来了。
两人简单寒暄了几句,吴老四对上次董指挥的仗义执言千恩万谢,客套完毕,从怀出掏出一本书,打开提前折好的那一页,递到跟前。
董指挥奇怪的看了一眼,是资治通鉴中的一册。自从当了采访使,董便再没看过书,不知道这位什么意思。
吴老四见上官疑惑,殷勤的凑上去,指了指书中的一句话: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说道:忠臣对于百姓太过遥远,就算他们理解了也没办法施行,孝却是每个老百姓都必须遵守且可以具体施行的。老爷您完全可以从孝上入手,只要兰州百姓人人心存孝义,那自然就人人忠君爱国了。这可是圣人之道。
董指挥本来迷茫的眼神一下子明亮起来,豁然开朗,是啊,这些日子怎么把孝给忘了,这不但是执行朝廷指示最优办法,更是自己多少年来的理想与追求。起身令小张召集千户以上官员以及兰县县令来卫府议事。
吴老四忙问老爷怎么安排,打算如何推行孝道。
董指挥道:在四个城门口画上二十四孝,令所有百姓熟读背诵。背不会的棍棒伺候。
吴老四笑笑,接着问:那然后呢。
董指挥道:在民间找寻几个大孝子,表彰奖励,再找几个逆子,当众惩罚。
吴老四接着问:然后呢。
董指挥踌躇道,然后目的就达成了啊,还需要什么。
吴老四高深莫测的笑笑:董指挥考虑欠妥啊,如此这般与教化民众相去甚远啊。
小张在旁边怒道:怎么和老爷说话呢,有话快说,有屁快放。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知道自己装逼装过头了,吴老四连忙告罪。从怀里又掏出一张纸双手递给董指挥。
其一、尊礼法:官民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妯娌之间、乡邻之间,无论在家还是在外,都必须遵循儒家礼法,尊卑有序、秩序井然。
其二、明礼仪:无论婚丧嫁娶人情往来年节拜访以及祭拜神灵祖宗,必须按照严格的礼仪规范,尤其是婚丧,本地风俗粗陋不堪,婚竟然父母之命不算,重丧仅只服四十九天。有违天理,需要重点整顿。
其三、倡和睦:亲属之间、家族内部必须和睦,不得互相诉讼。首告者无论情由先打三十棍以示惩戒。凡子侄告叔父者一屡判负,弟告兄嫂者一屡判负。父母告子忤逆、兄告弟不敬者一言可定,不得申辩。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是此类案件判罚的基本准则。
其四、互监督:邻里亲友之间如果知道他人有违以上几点而隐匿不发者与其同罪。同宗或同里他人有违以上几点者,无论知与不知,族长里长降一等罪,同族邻里降二等罪。
其五、正民心:挖掘一些之前有影响力的案件,如果有违以上几点,一律拨乱反正。号召百姓自行举发。纠正之前种种伤民心、违民意的乱政举措。
让百姓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向善则夸赞,向错则众恶。假以时日,人人忠孝,个个君子,良善之风大兴,何愁兰州百姓不忠,何患他藩王作乱。
读到此处,董指挥犹如拨开云雾见明月,对眼前的这位破落汉肃然起敬,站起身来深鞠一躬:先生大才,诸葛武侯复生亦不过如此,先生在上,请受在下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