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父亲是崇祯
作者:枚池 | 分类:历史 | 字数:71.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七十一章 遗诏
第273章 遗诏
在南京上下的冀望之中,定武元年的闰六月进入了尾声。
就在闰六月的最后一日,镇江总兵陈洪范突然发来急报,令满朝文武都吃了一惊。
待拆开看了之后,内阁才明白,陈洪范送来的不是一封军报,而是一封家书。
确切上说,这是永王朱慈炤写给哥哥朱慈烺的信。
朱慈炤在信中写道,自从去岁十一月以来,他流落民间,一直在山东一带颠沛流离,屡次陷入匪窟,多亏身边有原司礼监秉笔高定的照应,才算是勉强逃得性命。
直到几个月前清军大举攻打登莱,不少匪贼望风而降,这才找了机会,自胶州乘船,沿着海岸一路漂流,终至到了镇江。
在说完自身的遭遇之后,朱慈炤向朱慈烺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他在民间四处流落,吃了不少的苦头,然而朱慈烺在南京登基之后,却对他不管不问。
不但没有派人寻找,连旨意也不曾有。
可以看得出来,因自身的遭遇,朱慈炤对于朱慈烺这个哥哥,颇多怨望。
看到此处,内阁五人都是冷汗直冒,这个永王果然年纪还小,丝毫不懂得君臣的忌讳。
毕竟是先帝的骨血、今上的弟弟,内阁不敢怠慢,礼部尚书钱谦益当即向朱慈烺请旨,由宗室和礼部派人,去镇江将永王接回到京中。
南京到镇江,不过六十里路,一来一回也费不了太多的功夫。
七月初一,由福王朱由崧和礼部右侍郎刘孔昭为首的一干大臣,出发镇江迎奉永王。
七月初四,年仅十二岁的永王,便在一干护卫的簇拥之下,进了紫禁城。
内阁为了确保无虞,在永王进宫之前,还找了许多旧人辨认。
结果毫无疑问,永王的身份确认无疑。
自从燕京城破,就失去消息的永王,突然出现在世人的面前,难免引起了朝野的震动。
奉天殿里,不但内阁和六部九卿的主官齐齐到场,宗人府的一众宗室成员也都是整整齐齐。
朱慈烺坐在御座之上,看着站在在殿内的朱慈炤,心中起伏万千。
他想起了自己的父皇和母后,更想起了和自己一母同胞的长妹坤兴、三弟朱慈炯。
当日离京之时,他曾言之凿凿的说,等到了南京安定之后,就把一家人都接过来。
如今他在南京承继了大统,成了大明之主,可身边的亲人却回不来了。
他的父皇和母后已然殡天,长妹和三弟仍是没有音讯。
他也派了锦衣卫在河南和山东暗查,甚至是派了探子去了京畿,始终没什么可靠的情报。
没想到最先寻到的,竟然是这个四弟。
因是田妃所出,朱慈炤和他的关系一直都很冷淡。在北京的时候,他也就是出于孝悌之义,尽量做出长兄的派头。
如今时过境迁,再次相遇时,朱慈炤的身子高了一大截,倒是容颜没太多的变化,依旧是记忆里的眉眼。
“朕一直都挂念着你和三弟,好在有祖宗护佑,把你平平安安送到了南京。你的住处,朕已经让人安排好了,你安心在宫里住下,这南京,就是咱们兄弟的家。”
朱慈炤只是淡淡的道了声谢,便朝身后一指,说道:“臣弟此番能到南京,多亏高定他们这几个奴婢,皇兄可得好好赏他们。”
朱慈烺这才注意到朱慈炤身后跪着的那四个太监,看着都有些面熟。
尤其是领头的那个太监,仔细辨认了几息,便认出了是原来的秉笔太监高定。
这个奴婢,似乎在他大婚之前,还去过东宫传旨。
当时他对高定的印象并不好,不过如今一年过去,这个奴婢又护送了朱慈炤到南京,朱慈烺当即对着高定笑道:“你是叫高定罢?你护佑永王有功,朕赏你一个爵位,你看如何?”
此言一出,殿内登时一阵骚乱。
谁都知道,关于爵位的封赏,太祖可是有过严令,朝臣非军功不得封爵。
二百多年以来,即便是那些对社稷有大功劳的人,获得爵位的人也没几个。
更不要说,高定还有个太监的身份,在整个大明,获得爵位的太监也只有一个而已。
内阁正要劝说朱慈烺收回方才的话,哪知高定却是叩头道:“奴婢谢皇上赏,不过奴婢此次到南京,除了护送永王殿下之外,还有一件要事,请皇上成全。”
朱慈烺也是松了一口气,暗赞高定此人极识眼色。
“哦?你且说说看,朕能成全的尽量成全。”
高定直起了身子,目光在大殿内的所有人身上挨个打量了一遍,说道:“去岁闯贼破城之时,先皇亲笔写了一封遗诏,托奴婢将此诏带到南京,当着文武重臣的面儿宣读。这封诏书奴婢此次带到了南京,请皇上派股肱之臣,随奴婢一道,将先帝的遗诏取回来。”
听说有崇祯的遗诏,朱慈烺也是吃了一惊。
他在出宫时,父皇谆谆教导,将许多事情都向他做了细致的安排。这突然又让人带了遗诏过来,想必上面的内容极其重要。
念及于此,朱慈烺神色郑重了起来,“先皇的遗诏如今在何处?”
“就在殿下所坐的马车上,此时应该还在午门外停着。”
朱慈烺当即命福王带了锦衣卫随着高定前去,果然在马车的夹层之中,找到了一卷明黄的布帛。
眼见福王捧着遗诏回到奉天殿,群臣的心中也提了起来。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崇祯时的旧臣,素知这位先帝一向喜欢折腾。
难得这些日子平静了许多,这贸然来了一道遗诏,不知又要闹出什么风波。
然而遗诏就在面前,高定还说的言之凿凿,又不能熟视无睹。福王看向了朱慈烺,将那卷布帛递了上去,低声道:“皇上,您看这遗诏……”
朱慈烺站起身,正要躬身接过,蒋德璟突然叫道:“皇上,此为先皇遗诏,按我大明礼制,皇上宜斋戒沐浴更衣之后,方可听先皇教诲。不如先供奉在奉先殿内,待钦天监测出吉时之后,再由礼部宣读。”
这一章本不应该这么早出现,原计划是再有几十章推动情节,等有了明清一场大战做铺垫才合情合理。不过有书友反馈说情节推进的太慢,那就直接放出来吧,等这几章过后,后面的情节就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