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我的父亲是崇祯

作者:枚池 | 分类:历史 | 字数:71.2万

第二百八十八章 向好

书名:大明:我的父亲是崇祯 作者:枚池 字数:2224 更新时间:2025-01-20 12:30:39

第291章 向好

好在郑芝龙还在,和历史上的身份也没什么差别。

既然这个世界没有郑成功,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把他的老爹招揽过来。

说不定,等郑芝龙归顺到大清的麾下,那个郑成功自然就会现身。

袁氏还不知道,她口中的南安伯郑芝龙,此时刚刚从南京的奉天殿出来,脸上全然是自得。

从三月起,朝廷多次下旨诏他入京觐见,都被他以军务繁忙为理由推脱。

原因自然很简单,朝廷居然想以市舶司和福建水师来换取他福建总镇,让他交出福建总镇的兵权,真当他是傻子吗?

在拖延了几个月后,朝廷终于松了口,在保留他福建总镇的前提下,将福建水师也交到了他的手中。

郑芝龙这才心满意足的进京,向皇帝表达自己的忠心。

此次入京,虽然给朝廷上交了六百万两,还给朝臣送了许多贵重的特产,给兵部送了一千自制的火器,一番花费下来,至少用了八百多万两银子。

但郑芝龙觉得,对于郑家来说,着实是赚大了。

福建市舶司在手,只要运营得当,每年为郑家带来的收益,不下三千万两。

更不要说,他现在有着福建总镇和福建水师提督的名头,待福建水师整合完毕之后,整个福建,包括福建的外海,可都拿捏在他们郑家手中。

还有他的大儿子郑森,居然在今年的恩科里高中二甲,可谓是光耀郑氏门楣。听今日皇帝的意思,似乎是要将郑森留在身边,做贴身之用。

虽然皇帝有将郑森当做人质的嫌疑,不过郑芝龙却根本不在意。

自己儿子在皇帝身边,日后南京有什么举动,他在福建知道的一清二楚,这可比安插眼线还要靠谱。

郑芝龙的心中,已经开始规划起下一步的方向。

早年他流落异国他乡,只顾着带着一帮兄弟,和南洋、西洋的那些海盗在海上争霸。

年过三十之后,叶落归根的心却是越来越强烈,只盼着郑氏能在大明扎根下去,成为不可撼动的世家大族。

如今钱财、船只应有尽有,郑家的名声也响彻海外,差的就是一块根据地。

若是能将福建归为郑氏所有,就此传承下去,郑氏早晚会成为中华大地上的名门望族。

想到这些,郑芝龙的心中一片火热,恨不得立刻回到福建,布置起他的大业。

当然,此次见面,不止是郑芝龙满意,朱慈烺也是极为满意。

有郑芝龙在,朝廷每年不但多了六百万两的进项,沿海各省也不用担心海盗的滋扰。

其他各省的特产,尤其是茶叶丝绸等物,可以通过福建市舶司,远销海外各地获利。

最主要的是,从郑芝龙这个渠道,可以大量购置到西洋的火器,这是眼下明军最为紧缺的东西。

想到这个,朱慈烺不由又想到了南京城中,办的如火如荼的火器局。

虽然在毕登辅和戴苍的主持之下,这几个月火器局做出了不少新奇的东西,尤其是由毕登辅研制的神威大炮,据说射程比红衣大炮还要远。

戴苍按着《天工开物》和《武备志》的记载,造出的百子连珠炮,装有弹匣,可连发二十八发弹丸,装填弹丸和火药也极其方便,只用更换弹丸即可。

还有根据赵云蘅图纸改良的火枪,不惧雨水,十息便可发射一次,若是大规模的装配到军中,必然令军队实力大涨。

但眼下的问题也很多,极大的制约着火器的发展。

最大的问题,就是工匠太少,远远供给不上军用的需求。

而且冶铁的技术也差,火器的威力稍大,便容易炸膛,反伤着自己人。

据说西洋的冶铁技术会好上许多,因此制作出的火器也更精良。

朱慈烺觉得,在购置一批西洋火器之后,有必要请西洋和尚来给火器局的工匠讲一讲洋夷的技术。

此次随着郑芝龙入京的,便有一行十几个西洋的和尚。

这些和尚只是略懂大明的语言,说起来时,难免词不达意。

好在他们的主持艾儒略是蒋德璟的故交,朱慈烺在奉天殿接见艾儒略这一行时,蒋德璟便陪在一旁,作为艾儒略的翻译。

除了蒋德璟之外,还有工部和火器局的一干人,细细的听着场中的对话。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朱慈烺的身侧,还坐着皇后赵云蘅,不时将朱慈烺的一些话翻译成意大里亚文。

堂堂的一国之后,就这样出现在了朝堂之上,不免让所有人惊诧不已。

尤其是这位皇后的洋文,说的似乎比蒋德璟更为通顺,更是令人叹服。

在一番对话之后,众人的好奇心战胜了畏惧心,偷偷打量起赵云蘅的面容,心中不免感叹了起来。

他们都知道,皇后的年岁不大,仕宦之家的小姐,这个年岁大多还是待字闺中。

不想皇后竟如此博学,不但能画出火器的图纸,连洋夷的话也说的如此流利。

听说最近南直隶各府大获丰收的甘薯,也是由皇后向皇帝提了之后,这才下令在南直隶推广。

可见大明定是有皇天保佑,皇上英明睿智,皇后聪颖博学。

帝后龙凤呈祥,定能光大祖宗基业,再造大明中兴。

朱慈烺和赵云蘅都不知道,此次朝堂应对传出之后,他们在南京士子百姓中的威望提升了一大截。

以致于在贩夫走卒口中越传越是玄乎,尤其那些靠着甘薯果腹的穷苦百姓,对帝后的感激更甚。

有些人家甚至供奉起了帝后的神像,当成伏羲大帝和女娲娘娘来拜。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九月底,南京城中的秋意也逐渐深了起来。

玄武湖畔的垂柳自青葱变成了枯黄,聚宝山上的枫叶,也开始泛出了红色。

这日刚过了午后,赵云蘅正在乾清宫里歇息,朱慈烺突然兴冲冲的跑了进来。

“朕给你看样好东西!”

赵云蘅揉着惺忪的眼睛,从床上爬起来,就见朱慈烺手里拿了个卷轴,正守在床头,喜孜孜的等着她下床。

“皇上要给妾看什么东西?是哪个大家的字画么?”

“不是!”

朱慈烺的脸上闪过了得色,反而将手中的卷轴背在了身后,笑吟吟道:“这次呀,你可是猜不着!”

下面的四章是过渡情节,为结尾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