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人的一生几个成长法则
作者:孤独剑客佐罗 | 分类:其他 | 字数:79.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爱情和理解都很重要
无论何时,爱都是人类永恒的命题。但想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爱,还需要理解作为桥梁,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误解,造成了爱的错位。
父母拼命付出,孩子却觉得生活被控制,只想远离家庭、还有婆娘之间看不到硝烟的战争等,这都是“不理解“造成的。
懂他人,换个角度看问题,每个人都期待被别人理解,这似乎是人类的本能。这背后其实是我们对于“绝对关注”的渴望。可当你想要被理解的时候,对方也在期待你的理解,不论是同事之间,还是朋友亲人之间,都是如此。
所以不如跳出“等待他人懂得“的圈子,主动去了解他人。而当对方的需求被辽解时,他也会走向你,试着去理解你的生活和想法。如果碰到的人,与我们的价值观和想法相似,做到理解和共情或许比较简单。但生活中,时常会有很多我们看不惯的人出现。尤其是在工作中,员工与领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等级关系,作为弱者的我们,嘴上难免要抱怨几句,抱怨是一种情绪化的行为,永远解决不了问题,也无法改变对方,只会让双方的关系恶化。同事领导之间是这样,朋友之间更是如此。
除了对抗之外,我们还有其他的做法可以选择。看到他的优点,并向他学习,就是其中一种选择。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因为别人身上有缺点,就忽略了他们身上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优点。
至于别人的缺点,则是一种警示,使我们时刻保持清醒,不耍成为自己最讨厌的那一种人。就算不去学习优点,我们也可以通过别人的缺点成长自己。别人身上有缺点,你感觉忍受不了。是不是所有人都忍受不了呢?可你看到他还是有很多朋友啊。更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我会讨厌和厌烦这样的人?
在追问的同时,自己身上的问题也随之暴露:我们只不过想惜“讨厌”的情绪,让对方改变,以此满足自己的控制欲。
想明白这些问题之后,我们的心也会更加宽广,反而更容易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会突然发现:其实他也蛮好的耶!
最重要的是,学会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正如孔子所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人存在于世上,有三种关系:和自己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与和情境的关系。
懂爱人,生活才会更和谐,比起朋友陌生人的懂得,爱人之间的“陪伴“显得更加重要。人为亲密关系中常常期待着爱与被爱,而真正让爱平稳传递的,是理解。
但不管哪一对夫妻之间,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冲突和矛盾。家和万事兴,变成了一种奢望。
到底谁做饭,谁洗碗?先去买衣服,还是看电影?过年了,亲戚家小孩压岁钱要包多少?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成为争吵的源头。有时冲突不断地被延伸和扩大。甚至会闹到离婚的地步。书中剖析了亲密关系产生冲突的几点原因。
观点的差异是其一,这是由不同的生活环境决定的。责任的逃避,是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比如孩子又没考好.丈夫会抱怨妻子宠坏了孩子。每当冲突发生时,大家都会忙不迭地找到一个犯错的人,如此一来,另一方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发泄不满。安全感的匮乏是其三。
“他到底爱不爱我”,如何确认“爱的在场“ 一向是亲密关系中最 大的难题。冲突是难免的,但总有些夫妻越吵越甜蜜,关系更稳固。囚为他们善于将冲突转化为资源,在冲突中不断磨合,彼此成长。
解决冲突的几个关键:首先,男女双方要意识到亲密关系里的“我们“是一个共同体。很多冲突发生的本质就是只看到了“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夫妻其实是一体的。
如果能够看到“我们“,意识到:伤害了你,我也会受到损害,那么冲突就会少很多。其次是学会将人和事进行区分。每次吵架时,为了增加自己的底气,有时我们会无意识地上升到人格层面。和谐的夫妻关系,应该要将人和事分开来。一点小事没做好,并不意味着整个人生都是失败的。处理的方式可以是:这件事你做错了,但我依然爱你。
最后,相互学习也很重要,
当妻子想去看电影,而丈夫想去看足球赛时,与其想着让对方顺从自己,倒不如试着去了解他的世界。
当你走向对方的领域时,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学识,也产生了更多的共同话题,关系也就更亲密了。在亲密关系里,差异是永远都无法消除的。想要家庭和谐,最重要的还是理解对方的世界,用温和一些的方式处理好冲突,如果说什么有可以让我们走向快乐幸福,那就是懂得:你懂他人。得以和法关系。懂得自己,得以充满力量.懂孩子,多去听听他的声音。
关于如何教育孩子:一直是许多父母苦苦思索的难题。传统父母们认为,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就是对他们的好。
我们百般讨好孩子,关心他们的吃饭、睡觉、身体,方方面面无微不至,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行塞给孩子并要求他们接受。我们自以为履行了做父母的职责,却忘记停下来问问孩子:你想要什么?
这种关怀,显然忽略了最基本的尊重和理解,没有人会喜欢被强迫。尤其在这个注重个人价值的时代,孩子们更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很多孩子长大后,纷纷离开了家庭,完成了对父母的反叛。
除了过度的关怀之外,过于沉重的期待,也是中国家长最常见的心态。我们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帜,要求孩子按照既定的路线成长。纵使孩子想要反抗,也会被一句,我吃过的盐比走过的路还要多,以后你就会感谢我了。
在父母的规训下,很多孩子长大后,找不到存在感。从小到大,他们只学会了一件事,听父母的话,做他们觉得对的事情。小到读什么样的书,大到选择什么职业、找什么样的对象等等。
而他们真正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可能很难想明白。这样的日子或许优越,却失去了热
情。存在感的缺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有安全感的不足和价值感的亏乏。在父母的期待面前,孩子会觉得父母之所以爱我,是因为我实现了他们的期待。一旦我没有完成,爸爸妈妈可能就不爱我了。久而久之,就会觉得心里很没有安全感。他们心里就会产生挫败感,感觉自己很没用,丢失了面对困难的勇气。无论是过度的关怀,还是对孩子的高期待,都是不尊重孩子个性的体现。
想要真正地爱孩子,唯有将他们当作独立的个体,适当地放手。要相信,没有父母的庇护,孩子们也能过得很好。改变,从懂自己、懂他人开始。有了懂得,爱就能在我们身边流动起来、传递下去。
我们永远无法真正地理解他人,冲突和矛盾是无法避免的。只能尽量地减少误解,不论是对于他人还是自己,和谐相处的最重要的一点永远是宽容。
诗人沛慈曾说:“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一个人都有弱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
每个人都过得不容易,在不触及底线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不去谴责或者压制“异己”和“歧视”,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对别人宽容,对自己更要宽容。放过自己,学会接纳和认同,少一些作茧自缚。人生漫漫,愿我们都能对生活满怀宽容和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