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乾隆四十八年

作者:一万只熊猫 | 分类:历史 | 字数:359.1万

第71章 离岛

书名:乾隆四十八年 作者:一万只熊猫 字数:4198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9:33

试炮当天,为了起到震慑作用,赵新特意让现代众、鲁潘二人、胜海舟七人、瑟尔丹父子每人都开了一炮。

虽然有些浪费,不过效果十足。除了现代众外,其他人均跪伏在赵新面前再次表示了效忠之心。

赵新其实最担心的就是岛国众人。

在西拉河口登陆后,他将带领安保部六人组再赴岛国,拉拢岛国流民去种地。而这种大规模的移民势必造成与诸藩和幕府的冲突,如果胜海舟他们七人随行的话,万一有人受到幕府的拉拢而产生动摇,虽然不会造成多大损失,但对士气人心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为此,赵新特意在试炮后的当天晚上召开评议会议,参加者有他自己、刘胜,胜海舟七人。

会议一开始,赵新就讲明了下一步的移民计划。胜海舟等人均表示赞成,因为这原本就是去年十月份早已确定的计划。

而接下来,赵新就提到了与诸藩和幕府的冲突问题。

“这次南下,我们如果拉走大量流民,第一个要发生冲突的就是仙台藩。因为东北地区属仙台藩最富裕,石卷港贸易兴盛,逃亡至此的流民数量会很多。我的计划是从石卷港周边要带走五千流民,单身的不要。”

讲完这番话,赵新停顿一下,随即观察胜海舟七人的反应。众人当中,除了胜海舟望着赵新似乎有话要说外,利吉等六人均是认真注视着自己,一脸兴奋之色。

话说今天的试炮对众人的冲击实在太大了。随着众人频频开炮,冰冻的海面被炸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大洞,被炸飞的冰屑与溅起的海水高达十几米。

不提之前在赵新带领下的那场十一对一百多清兵的完胜,胜海舟七人今天亲身见证了那门能够“一炮灭国”的大杀器后,除了恐惧,剩下的就都是兴奋了。

有了这样的国之利器,还有什么人能够阻挡主公的雄心大志?我们只需要尽心奉公就够了。哪天主公再赏我们个苗字和世代传承的知行,生活简直不要太美好!

“主公,如果伊达家阻止我们该如何应对?”胜海舟躬身问道。

“那就打到他不敢阻拦为止。”赵新淡淡的说道,语气十分轻松。他现在除了需要暂避满清锋芒,专心发展农业基地外,其他诸如朝鲜、岛国乃至沙俄武装探险队,那就都是菜!

“第二个会发生冲突的,就是幕府。”赵新见胜海舟继续说道。

房间内鸦雀无声。这是准备和将军大人开撕啊!

不过大家明白,自己这些人已经是去国离乡之人;对于幕府来说,他们连“非人”都算不上了。既然如此,死心塌地的跟着主公一路干到底吧。

话说德川幕府之所以能维持二百多年的统治,就是依靠“三上三下”的等级制度,使得国内阶层极为固化。而正是通过这样的社会等级划分,使得其统治十分牢固,可谓坚如磐石。

三上就是大名、天皇和武士;三下就是农民、町民、边缘人(青楼、僧侣、虾夷人、外国人)。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贱民(秽多与非人)。

在场的“七武士”里,除了胜海舟是个曾经的武士以外,利吉他们其实都属于“非人”,也就是失去了田地的流浪乞讨者。(不要被时代剧里日常生活的潇洒风流所迷惑,那都是刻意营造的表象。)

现在跟着赵新,他们已经摆脱了“非人”的阶层。难道准武士老爷不做,非要回去给德川家当贱民吗?那就真是“十八般兵器排行第三”了。

胜海舟看了一下利吉等人,随即猛然醒悟,主公这是担心自己啊!不行,我得立刻表忠心。

“我跟随主公是为了天下的正义,非为将军和诸藩一家一姓!”胜海舟俯身施礼,慷慨激昂。

赵新缓缓点头。既然表了忠心,那就暂且不提,一切看行动吧。他打算会后私下找久藏再嘱咐一下。

评议会结束后,赵新正要去找王远方说点事儿,鲁寿山带着瑟尔丹父子找来了。

话说自打刘思婷来了斥责赵新是个蒙古大夫后,赵新也知道自己当初手潮,给瑟尔丹做破伤风皮试的时候搞出了不少笑话,而且还把小阿妙给带歪了。出于这种心理,赵新面对瑟尔丹这个淳朴的猎人时,总是有点不好意思。

“坐吧,都坐。”赵新招呼着三人坐下,随口问道:“有什么事吗?”

三人都没敢坐,鲁寿山看了一眼瑟尔丹,这才小心翼翼的说道:“老爷,瑟尔丹伤好后见到营内的其他男子皆留短发,所以他和额鲁也想效仿。所以希望老爷您能准许。”

“理个发还要问我,他自己找人不就行了吗?”赵新奇怪的问道。

“老爷,瑟尔丹想拜到您门下做家仆。”鲁寿山满脸尴尬的解释道。

我去!原来是送上门来当奴才的。

赵新顿时哭笑不得,我虽然接受过你们的效忠,但不是让你们来当奴才啊!

他随即让鲁寿山帮自己翻译,解释了好半天才终于让瑟尔丹明白,营地里的规矩是没有奴才,而他本人也不需要奴才。利吉夫妻虽然是投靠了自己,可赵新也没让他们夫妻俩成天围着自己当碎催,该干嘛干嘛去。

第71章 离岛

“头发就别剃了,我准许你们父子先留着辫子,或许哪天还能帮上忙。”赵新这么对瑟尔丹父子解释道。

对于额鲁,赵新的意思是让他每天先跟着王远方他们一起摸爬滚打,训练一段时间再说,没必要成天像条尾巴似的跟着自己。这小子有时连他上厕所都要跟着,搞的赵新十分尴尬。

“一切都听主人的。你说让我做什么,我就怎么做。”额鲁一根筋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赵新听完,无奈的点了点头。慢慢来吧,转变这些人的固有观念不是件容易的事。

对于瑟尔丹,赵新希望在到了新营地之后负责与当地原住民的沟通。

其实外东北的那些原住民也不是多么的淳朴。他们日常以渔猎为生,不事耕作。每当渔业资源无法满足需求的时候,就会进行劫掠。

话说甲申年(1644年),也就是满清入关那一年,岛国越前国商人竹内藤右卫门等人,乘船前往松前,因途中遭遇风浪,船被冲到了晖春附近。结果这些岛国人在登岸后,被当地土着所骗,打算用大米交换人参。

第二天,三名土着来到岛国商人的船上,商人们为了生意能顺利进行,便拿出酒食对其进行款待,随后便派出四十多人跟随土着上山。

当他们走到半山腰时,藏在周围草丛中的土着们,趁机用弓箭对这些岛国商人进行射杀,最后只有十三人因躲藏在草丛里才逃过一劫,随后被俘。接着,这些土着们返回岛国商船上,抢夺船上货物并袭击了船上的其他人。

后来,土着们将俘获的十五名岛国商人,分配各村,充当奴隶;再后来,土着首领为了讨好满清,便将俘获的十五人以及倭刀等物品献到盛京。(注)

这就是典型的畏威而不怀德。赵新可不想再犯相同的错误。西拉河口如果有原住民,那就先让瑟尔丹去对付;如果沟通不成,那就诉诸武力驱逐出去,别成天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想着算计点什么。

之后的三天,随着气温不断上升和海水的冲刷,海面上大块的碎冰已经逐渐消失。赵新在征求了刘胜和邓飞的意见后,决定两天后拔营离岛,向西拉河口出发。

虽然营地内目前的总人数还不到两百人,可是考虑到那两百多匹蒙古马,赵新还是启用了雷神号货轮。

此时“雷神号”三个大字已经用防水油漆刷在了船头的右侧和船尾部。一众流民和那十几个清军俘虏,看着停泊在海湾里那如山一般的巨轮,震惊的一塌糊涂。有人惊的跪在地上不住磕头,以为海里的神怪显灵了。

对于那十名俘虏来说,珲春水营的赶缯船跟这大船一比,就如同蚊子和高头大马一般,简直没有可比性。原本还有些气焰嚣张的俘虏们被吓的屁股尿流,一个个瘫倒在海滩上。之后被押着登上巡逻艇的时候,还以为赵新要把他们送去给海怪吃掉,吓得连喊大人饶命。

而鲁寿山、潘秀成以及瑟尔丹一帮人,对这位赵老爷的手段更是震惊莫名。他们认定赵老爷和刘老爷、王老爷这些人定然是神仙中人,否则如何能操纵这样如山一般的巨舟来去自如。

这些人里,反倒是“见多识广”的一帮岛国流民们在经过了看到雷神号的震惊后,很快就平静了下来。主要是岛国流民们对这位赵大人所施展神仙手段见得也不是一两次了。

“一群土包子。”岛国众流民们不屑的看着海滩上被惊吓住了的清兵俘虏和鲁寿山等人,内心一阵鄙视。这才哪儿到哪儿啊,咱们大人的神仙手段多着呢,慢慢看吧。

来回运人不算什么,来回运那二百多匹马可把赵新他们给折腾的够呛。

赵新顾不上叫来瑟尔丹父子和恒吉,众人一起协助之下,两条巡逻艇来回折腾了好久,才把这些马都运到了货轮上的货仓里。

赵新在运到一半的时候,恨不得把这些马都扔在岛上,等清兵来拿走算了。不过王远方提醒他,这些马在到达新家后都将是珍贵的劳动力,最起码不用去花钱买啊。

大病初愈的雅尔哈,在货仓中不断安抚着这些在登船后受到惊吓的马匹。他将和兽医刘铮、瑟尔丹以及恒吉等人一起负责在航行中照料这些战马。

最后望了一眼已经变得一片空荡荡的营地,赵新转身登上了刘胜驾驶的巡逻艇,向着货轮而去。

由于熊岛周边水深不足,因此雷神号驶出海湾后,特意向南兜了个大圈,才转向东北。

进入洋面后,刘胜将船速提升到25节(46公里小时)。由于两地的海上距离仅有一百多海里,即便是绕了个远,最多四、五个小时左右也到了。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航行,雷神号抵达了蒐楞吉岛南面两公里的洋面。

这里就是南海十四岛中最东侧的一座小岛。清代晖春驻防旗营每年巡视南海诸岛时,最远也就到蒐楞吉岛为止。

(注:这之后更有意思的是,盛京的官员在查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判处参与诱骗的三名土着各鞭刑五十,对十五名岛国俘虏则加以善待,发给衣服和食物并将他们送到京城。

这群十五人在京城受到了更为优厚的待遇,每人每日能得到三升白米,一斤猪肉,衣物、被褥、鞋帽等一应俱全,此外,清廷还派遣仆人照顾其生活起居,稍有不适,清廷便派人对其进行诊治。之后还受到了王公大臣的召见和宴请,顺治帝和摄政王多尔衮还亲自召见了他们,并亲自进行了安抚劝慰。

一年以后,清廷让朝鲜使臣将这些人带回朝鲜,再由朝鲜回到了岛国。

直到这十五人回国后,江户幕府才了解到朝鲜已经成了清国的属国,而且大明京师和南京已经失陷。

江户町奉行根据这些商人的口述,编纂了一本名为《鞑靼漂流记》的书。

当时德川家光还召集重臣商讨是否出兵支援大明。结果后来从长崎町奉行那里得到报告,说福州失陷,郑芝龙已经降清,德川幕府这才通知各路准备出兵的诸侯,出兵一事作罢。

1646年,京都所司代板仓重宗给他的侄子重矩的书信中,就透露了幕府准备出兵的情报:“乘船发往大明,准备攻取城阵,务须随时待命进军……出发大明一事如无其他变化,乘渡之舟不得毁坏。先此通知,阅后此信请焚毁。”

这显然是幕府曾明确向亲信板仓重宗发出了某种命令,重宗据此才向其侄子透露这一内部意向的。

综合后世的各种资料档案分析,当时德川幕府其实是怕岛国也跟朝鲜一样,受到清国的进攻,所以准备先下手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