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
作者:一万只熊猫 | 分类:历史 | 字数:359.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58章 澳门行(二)
次日上午,刘胜一行人见到了所谓的“澳门总督”法利亚。之所以说“所谓”,是因为这个总督是非法的。
历史上自1616年开始,前92任“澳门总督”都是非法的。因为这一时期的澳门是明清政府的租借地,而非殖民地,澳葡当局每年要向香山县缴纳515两的地租银。
葡萄牙向澳门派遣总督不合法,而澳葡人对这一行为也一直遮遮掩掩。当澳葡当局面对清廷官方时,法利亚是从不露面的。
问题是刘胜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所以双方还是很有礼貌的进行了交谈,刘胜也送上了准备的礼物。法利亚和几位市政委员对北海镇“出产”的商品表示了极大的惊奇,除了对卷烟态度一般般外,无论是火柴、马灯,亦或是送给他们的剃须刀都显露出极大的兴趣。
不过私下里,澳葡人对于剃须刀只是当个新奇的玩意儿而已,这年月大部分男人都要留胡子,平时只需要修剪,没有谁会像北海镇的人一样把下巴剃的溜光。
对于刘胜提出的在本地进行为期两天的商务考察,法利亚和陪同见面的市政委员会成员表示全力支持。这些人已经从马托斯那里了解到雷神号的吨位,这样的船一次运货量就能抵得上七八条三桅帆船,对于澳葡方面无疑是具有极大诱惑力的。
此时的澳门虽然拥有清廷额定的25条商船的特权,但已经沦落为世界贸易的一个配角。其对外航线仅包括马尼拉、印度支那和马来半岛的一些港口,以及巴达维亚、帝汶、文莱和印度与锡兰。要不是清廷强令所有广州外商必须在冬季到澳门过冬,澳葡当局连房租钱都挣不到。
刘胜他们在和法利亚会面结束后,在市政委员会的专人陪同下,对澳门各商行进行了一番参观考察。
跟同时代的欧洲其他城市一样,澳门城区是以一条宽阔的直街为中心骨架,居住区、商业区、其他公共设施如同鱼骨架一般,在直街的两侧分布。整条直街南起风顺堂教堂,北至圣安多尼教堂,其间的各个居住区都是按教堂堂区来划分。
一行人的第一站就是三巴寺。1762年7月,因为葡萄牙王室全面驱逐耶稣会士,位于三巴寺的圣保罗学院被迫关闭,这里目前由澳门市政委员会管理。
因为对天主教兴趣寥寥,刘胜和丁国峰只是在教堂里转了转便出来了,连跟神职人员交谈的意思都没有。再过五十年,这座教堂就会毁于大火,只剩下了一个大牌坊。
而十几个北海镇的士兵则对那些巴洛克风格的雕塑和装饰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这玩意在北海镇根本见不到。几个神父虽然卖力介绍了一番,可这些来自岛国和河南的士兵原本就对天主教十分抵触,北海镇则更是没有这个土壤。
之后众人又去了妈祖阁,轮到中国人自己的神祗,而且还是护佑海上平安的妈祖,刘胜和丁国峰都上香拜了拜。
让刘胜他们没想到的是,在明末曾经生意兴隆的卜加劳铸炮厂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倒闭,现在澳门当局只有一个小作坊用于维持各类火炮的保养维修;而那家着名的“万奴行”已经变成了一家经营茶叶和欧洲钟表珠宝的商行。虽然计划中招募工匠的想法落空了,不过刘胜他们也了解到目前澳门的炮台一共有六个,各式海防火炮的数量高达一百多门。
至于造船业,整个半岛只有内湾和拱北两处船厂。由于清廷对澳葡造船严加监控,拱北的船坞只建造一些小型的渔船和驳船。
十分幸运的是,刘胜他们在参观内湾船坞时,虽然船坞不怎么样,可他们发现这里堆积着大批的柚木和铁力木,俨然就是一个木材交易市场。这一发现让他们惊喜不已,于是便订购了一批木料。
不过当刘胜他们表露出想高薪招募几个造船工匠的意图时,澳门官员却表示很为难。乾隆四十八年以前,清廷对澳门造船业采取禁止政策,对所有工匠都要保甲备案,只要发现敢私造船只的,一律甲邻连坐。这些华人造船匠白天在船坞造船,晚上关闸落锁前就得出城;他们要是敢跟刘胜走,街坊邻居就要被官府问责。
不过鉴于刘胜他们购买了大量的木料,澳门官员便推荐了两个正在家待业的葡萄牙工程师和几个葡萄牙工匠。刘胜和丁国峰商量了一下,决定明天上午专门见见这几个人。
话说澳门目前的主要商业街就是“三街”,即营地、草堆和关前街。众人到了这里,发现街上人头攒动,各家商铺鳞次栉比。穿长袍马褂的华人和穿着西式服装的洋人混杂一处,广东话、福建话的腔调充斥在大街上。
那个随行的市政官员有些抱怨道:“现在来的清国人实在太多了,他们把城墙外的土地都给占了。”
丁国峰听了问道:“怎么?难道你们不能出城盖房子?”
那官员解释道:“这事说起来都因为几十年前的福安教案,最后澳门也跟着遭殃了。”
刘胜和丁国峰一听更加好奇,又继续追问起来。那官员也只是大致的讲了一下,不过他是站在天主教徒的立场上来说的。
第258章 澳门行(二)
乾隆十二年,因为福安教案的牵连,海防同知带兵进入澳门,想要查封旨在奉行“天主教华人化”的阿巴罗修道院。结果该修道院神父和主教拒绝交出教堂钥匙,海防同知最后只贴了一张查封告示扬长而去。自此之后,华人严禁在澳门城内居住,所有在澳门工作的华人不许携带家眷,而且关寨以南的华人必须保甲备案。
这么一搞之下,城内的华人除了和葡萄牙女人成家的,其他人就都搬到了城外居住。到了如今,澳门城已经被城外的华人社区给包围了,这让澳葡当局极为不爽,华洋纠纷也日益增多。
众人在商业街上转到傍晚,发现这里华人商铺所卖的大都是各种生活物资,鱼类、盐、粮食、布匹等,这些都是供应澳门日常生活的物资,可对于北海镇而言,实在没什么可以买的。
在刘胜给了那陪同的通事一包卷烟后,那通事谈话也轻松了很多,从他口中了解到,现在澳门最兴旺的只有三类业务,娱乐业、服务和地产、走私鸦片。
娱乐业之所以发达,是因为清廷严令不许西洋女子登陆广州。于是一众洋行商人就跟苦行僧一样,一年到头除了冬季之外,都要在广州十三行大街熬着,只有到了冬季才能回澳门见到女人。这样一来,澳门城内的各类妓馆、酒吧的生意到了冬天就会十分兴旺。
而服务和地产也跟上述原因有关,英、美、法、荷、西、瑞士、丹麦、普鲁士等国的领事、大班和眷属及商民长年累月在澳门居住,有些富商还购置高级住宅。像英、荷的东印度公司还在澳门租赁了庞大的仓库。
最后就是走私鸦片。因为澳葡当局有25条免检的额船,所以葡萄牙人乘机将鸦片夹在货物中混过关口。澳葡为了独占澳门鸦片走私贸易市场,自行规定,他国商人在澳门经营鸦片只能由葡商代理,他国商人贩运鸦片来华,只能由葡商船转运,在澳门卸货。
此时的粤海关虽然明令鸦片禁止入关,但深知中国官场的澳葡人惯于行贿买通,他们还专门设立了一个“贪污基金”用于行贿,每箱鸦片收取40元双柱银币作为基金。
澳葡对鸦片走私的垄断,导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鸦片走私形势艰难。5年前,英商便将积压在燕子湾的1600多箱鸦片以每箱210元的低价转卖给在澳的葡商行。
在另一时空的历史上,澳葡的这一做法最终导致英国鸦片贩子在八年后强闯黄埔,最后居然在黄埔停留了一年多安然无恙。这一行为导致黄埔取代澳门成为英国人走私鸦片的基地,流毒更甚。
在一家葡萄牙人开的商行里,刘胜看到商品目录上第一行就是印度麻洼鸦片的报价,那个办事员还热情的邀请他看货。要不是丁国峰拦着,刘胜差点就砸了这家商行。
而之后一行人在其他家商行索取商品价目表时,都发现了鸦片赫然在列;甚至之后在几家广东和福建人开的商行里,也竟然有鸦片在贩卖。眼见于此,刘胜不禁怒火中烧。
“大刘,别冲动!你得为刘铮考虑,他冬天还要来这里长住!要是我们把澳门砸烂了,刘铮他那边就危险了。”丁国峰自从当了船长之后,遇事比以前冷静了不少。
“那你说怎么办?!”刘胜站在街边,牙咬的嘎嘣响,冷眼扫视着街上的各家商行,心说没一个好东西!
“沉住气,办好我们该做的事。回去跟赵新商量,他一定有办法!”
雷神号上,此时的赵新正在接待一位穿着一身粗布短打、辫子盘在脑袋上的中年人和他的手下。此人就是红旗帮老大郑连昌,他在接到虾球仔的报信后,用了半天多的时间,就带着几百名手下,二十条船,从鲤鱼门到了潭仔岛。
不过郑连昌没有上来就动手,他听了虾球仔的禀报,知道对方只用两门还没小臂粗的快炮,就打的英吉利人的大船抱头鼠窜;这样厉害的角色还是不要轻易动手。
等他和一众红旗帮手下看到雷神号时,更是被吓得不轻。之前提到过,疍家人识字的少,极为迷信,所以郑连昌和一众手下都以为雷神号不是神仙就是海怪,这让他们更加不敢轻举妄动。
“郑一这个不知死的混小子,居然敢招惹这些人,唉!”郑连昌站在船头看着雷神号,不住的跺脚叹气。
话说郑连昌这个人,做事兢兢业业,不过才智平庸,红帮在他手上虽未壮大,但也没有衰败,只是个守成之人。不过这人对人对事分得清轻重缓急和是非对错,也善于听取别人意见。郑一是他的嫡长子,在一众郑氏子弟里能力很强,从小就带着一群帮中子弟一起玩耍、训练,也办过几件大事;所以以后接他班的非郑一莫属。这也是郑连昌为什么火急火燎的带人来的原因。
郑连昌派了虾球仔上去和雷神号联络,之后便带着几名手下登上了雷神号的甲板。不过当他看到不管是赵新还是周围的水手士兵,没有一个人有辫子时,显得十分惊奇。他已经从虾球仔口中知道赵新这些人会说官话,于是看到赵新时,郑连昌上前一抱拳道:“在下郑连昌,敢问阁下如何称呼?”
“我姓赵,郑帮主请坐吧。”赵新这几天心情一直不好,所以没有客套。
“赵船主......”郑连昌斟酌了一下,决定用“船主”这个称呼。“小儿郑一无知,冒犯了赵船主,还请原谅则个。”
赵新淡淡一笑道:“这小子真是胆子够大的,居然带着人登船夜袭。郑帮主,我听说你祖上是台湾郑氏麾下,怎么如今就成了海盗呢?”
“先祖不愿降清,不得已便在珠江口一带落脚,带着手下兄弟打渔混口饭吃。至于赵船主说的海盗,实在与我等无关。”
面对郑连昌的瞎话,赵新摆摆手道:“这话说给那些不懂的人罢了,你们的底细我很清楚。你敢说你们跟安南没有勾连?”
“你!”郑连昌大惊,他没想到这么隐秘的事居然被对方一语道破。
话说清廷除了硫黄、军械外,大米和铁器也是列入贸易禁运名单的。而安南因为战乱,对铁器需求极为迫切,这就造成了走私贸易的兴起。有了走私,那就一定会出现海盗。不过此时的珠江海盗对清廷还没有构成多大威胁,这些人动辄三五人,多则几十人,对沿途渔船、商船进行抢劫,广东话称为“踏斗”。这其中大部分抢到的铁器物资,都被海盗们卖给了安南。
赵新微微一笑,历史上的广东海盗故事他都是看影视剧了解的,没想随口一诈居然是真的。“郑帮主,我知道你来是想把儿子带回去。我不是混海盗的,所以有话就直说了。”
郑连昌道:“赵船主请讲。”
“人我可以让你带走,不过我有两个条件。”赵新没说什么答不答应的话,那意思就是郑连昌必须答应。“我要二十个造船的工人,你再给我五十个手下,这些人跟着我干十年。”
郑连昌脸色顿时一沉:“人我有的是,船工也有,不过赵船主要这些人干嘛?”
“原因我不想说。总之这些人跟着我干,只会长本事;占个海礁收过路费的事我还真瞧不上。这些人我不白要,每个人我给五十两安家银子,可以签契约,郑帮主你这里我额外再送你两千两。”
“啊!”郑连昌一下就愣住了。他船上还带着赎儿子的五百两银子,结果没想到银子没给出去,对方竟然要倒给自己十倍的银子。他连忙问道:“赵船主,你们究竟是从哪来的?”
“北海。离潭仔岛差不多六千多里吧。”
郑连昌和身后几人听了,禁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娘也!六千多里!不过赵新接下来的话更让他们大吃一惊。
“不过,坐我这船,最多十天就能到。”赵新说完,便命令一个士兵去把郑一和郑七带过来。
过不多时,穿着一身北海镇作训迷彩的郑一郑七兄弟,被几个士兵带着,从船艏舱里走了过来。
“阿爸!”郑一看到自己的父亲亲自来了,不禁眼眶一红,噗通就跪了下来。他身旁的郑七也是蔫头巴脑的跟着跪了。
“你这个衰仔啊!”郑连昌气的上去就给了儿子一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