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王爷偏执宠
作者:慕樱之华 | 分类:古言 | 字数:31.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3章 皇帝的心思
第105章皇帝的心思
六月十八,京郊长垣江上人头攒动。
自西向东奔流的长垣江两岸青山环抱,其峰如刀削斧凿,形态各异,是许多诗人笔下的常用景致。而群山中一条宽阔的大江缓缓流过,山的影子倒影在水中,水中又倒映着天边的云彩,碧波清明,连绵不绝。
只是今日这静谧的景色被鼎沸的人声所打破。
长垣江下游,裙带山山底的小平原上,众多人聚集在此处,其中便有一座明黄的帐子,周围一圈青色的帐篷,这里早些日子便被开辟出来,为迎接皇帝的到来而铺设临时休息的居所。
北岸这里地势较高,从搭建的露台上看,一眼便能瞧见下方长垣江上竞赛的场景。
皇帝带着郑贵妃从禁宫赶过来时,一众大臣和其官眷已经早早地等候在此。虽然有内务省的精心安排,皇帝下榻的地方比起行宫也丝毫不差,可是他的面色却不好看。
郑贵妃见到长垣江的景色后,沉沉的面容有了一点愉悦之色:“好在这里的景色尚好,不然阿如定要怪我为何带她来此。”
听到李如的名字,皇帝的神色有了些许松动,他召李洵过来,吩咐道:“你且应付着燕策和燕圩,我先休息下。”
李洵低头应是,皇帝说了几句话,安心地抬步走进自己的帐篷,郑贵妃早早地带着李如等在那里,见到皇帝掀起帘子进来,嗔怪道:“陛下怎么这么迟?”
皇帝坐在卧榻上,李如观他神色疲倦,就主动上前给他捶肩膀:“父皇,你可是累了?”
皇帝淡淡地:“嗯。”
李如有事相求,因此对皇帝十分耐心,她的力道适中,皇帝虽然嘴上不言,但眉宇缓和许多。
李如锤了好一阵,见皇帝半闭着眼睛,似是假寐。她有些手酸,就停了下来。没想到她这么一停,皇帝立刻张开眼睛:“怎么不锤了?”
郑贵妃在一旁“噗嗤”一声笑出来:“陛下莫逗阿如了,她有事求你,才主动捶肩的。”
李如的小心思被郑贵妃戳破,眼下又急又羞,跺了跺脚:“母妃!”
皇帝忍不住笑道:“有什么事,直说吧。”
李如眼珠转了转,笑道:“我想出去看龙舟。”
皇帝听到“龙舟”这两个字就觉得头疼,郑贵妃察言观色极其快,看到他目光露出不悦之意,立刻出声回绝李如:“这孩子,我都说了,我们今日在看台看他们竞赛就可以,但她就想着下去到人堆里看个过瘾。”
她转向李如:“你可知这样做有多不安全吗?”
李如撇撇嘴:“今日的安全都由太子哥哥负责,我放心得很!”
郑贵妃不露声色:“太子殿下日理万机,哪里能面面俱到?你一个小姑娘往人堆里一扎,多少个贴身护卫都保护不住。”
皇帝被她说的头疼,出声道:“她既愿意,就去吧,叫太子多指派几个人跟着,不会出事。”
郑贵妃深谙见好就收的道理,既然皇帝发话,她就叫李如出去找李洵,皇帝亲自开口,李洵不得不听。
李如蹦蹦跳跳出去后,郑贵妃走上前,接替了李如的位置,用指尖轻轻揉着皇帝的头部,柔声道:“陛下可是还在为金国皇子而生气?”
皇帝冷哼道:“他们心里打得什么主意,我一清二楚。这个时候说出什么要去狩猎,不就是要趁机炫耀他们的实力,给我打脸?”
郑贵妃说道:“到没想到金国居然要在夏天去围猎场狩猎?”
皇帝说道:“他们是马上民族,对于骑马射箭一事就如家常便饭一般,我看他们是想借机展示自己的实力,叫我们不得不掂量今后打仗的失败后果,在合约上尽可能地要求更多。”
郑贵妃向来不参与朝政,许多事皇帝就算和她说了,她也不会借机告诉自己的父兄。她因此博得皇帝的好感,皇帝也不在她面前掩饰自己的想法。
她对于皇帝的话只做不知,手中的力道不减,仿佛自己是一个不会思考反应的傀儡。
皇帝说出来,心情轻松不少,加上郑贵妃的按摩,眼睛逐渐清明。
他问:“阿如为何要去下面看龙舟?”
郑贵妃笑吟吟地说:“这不是陛下要为皇子选妃吗?她说要去亲眼看一看自己未来的皇嫂是何人。”
皇帝回道:“只是几个人选,还没确定是哪家的姑娘。”
郑贵妃说:“小六之前也认识几个千金,她好奇也是自然。”
“哦?”皇帝提起精神:“小六与谁比较要好?”
郑贵妃提了几个小官的名字,最后居然提到苏梨琬:“还有国公府家的小姐,阿如从长公主府上回来之后便念叨着要请苏小姐来宫里聚一聚,但始终找不到时机。”
“苏小姐?”
皇帝念了两声,想起来她是何人:“她倒是个有勇气的。”
郑贵妃讶然:“陛下也知道?”
皇帝说:“小四还是被她救的,我当然知道。”他顿了顿,说道:“此女的勇气,倒和先后有几分相似。”
先后出身将门,曾经在盖元兵变中一人带领百余人杀进重围,救出当时还是王爷的皇帝。
郑贵妃的手停了动作,她试探地说:“能得陛下如此赞赏,我愈发想见一见那位苏小姐了。”
皇帝抬眼看向她,笑道:“吃味了?”
他拉过郑贵妃的手,安抚道:“我不过是有些感慨,她一个小姑娘,比小五还小。”
有些话不用多说,郑贵妃明白这是叫自己宽心的意思。
她笑:“陛下误会了,我是在想,不知那位苏小姐和皇家有没有缘分?”
皇帝却不这么想:“靖国公已经有了兵权,她不是良配。”
郑贵妃不想皇帝居然在忌惮自己的儿子,皇帝对李洵的宠爱,到底也不及他对于皇位的渴求。
不过这样也好,李洵的正妃位置,看来不会出身肱股之臣。
她遗憾道:“太子年纪也不小了,四殿下也是。”
皇帝似乎才想起自己还有这么一个没着落的儿子:“我差点忘了小四还没娶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