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 分类: | 字数:260.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06章 优秀的天家
一身甲胄的徐辉祖看起来是很低调的回到了应天府,作为一个谦恭的人,哪怕他是国舅爷、国公,是如今朝廷最风光正盛的大将之一,不过他还是非常低调且谦恭的。
先去都督府报道,他这样的大将回到了京师,自然也不能是直接回家,先去报道才行。
完成了公务的他这才回府,徐膺绪和徐增寿站在府门前,他们领着徐辉祖的长子徐钦以及其他的家眷在恭恭敬敬、规规矩矩的迎接。这不只是对徐辉祖的看重,这也是规矩。
徐辉祖可不只是徐家的掌门人、族长,也是因为他出征在外,回家自然是阖府上下要来迎接。
徐辉祖平静的点头,随即直奔祠堂。要说规矩,徐辉祖的规矩很大,这大概也是受徐达的影响,徐辉祖有些时候看起来就是和当年的徐达一模一样。
祭拜完父母后,徐辉祖这才回到了正堂,去了甲胄、换上常服,再次接受家里人的问安。
规矩,这就是徐辉祖的规矩。虽然他也只是第二代,可是现如今的徐家的家教绝对是勋贵人家当中的楷模,这也确确实实就是很多勋贵人家羡慕的,不过也是学不来的。
在家宴过后,徐家的三个成年男丁留了下来,他们在这个时候也需要好好的聊一聊一些事情。
徐辉祖坐在主位,认真问道,“朝堂上的事情我不问,也不需要我多问。就说说都督府的事情,就给咱说说我不在的这些时日,勋贵这边有没有一些个事情。”
徐增寿立刻起身,大哥二哥出去打仗,他可是留在家里的,很多的事情自然是他多留意了。
“大哥,京里倒也安稳。勋贵人家里,出了些不成器的多有纨绔之举,倒也没有为非作歹之事。”徐增寿开口,说道,“前些时日,小弟去了趟长兴侯侯府,含山公主下嫁耿璇。”
含山公主也就是老朱的第十四女,是高丽韩妃的女儿。她的夫婿,就是长兴侯耿炳文的长子。
徐辉祖点了点头,随即问道,“是你自己过去的,还是陛下、殿下让你去的?”
看到徐增寿不说话,徐辉祖立刻无比愤怒。毫不犹豫的起身,取过一根棍子狠狠的朝着徐增寿抽去。而徐增寿也不敢躲,只是站在那里任由大哥暴揍。
“我徐家本就是武勋,父王功勋卓着,本当避嫌!赖天家鸿恩,太上皇、先皇、陛下三代君王信任,你胆敢串联朝臣?”徐辉祖咬牙切齿,呵斥道,“徐增寿,随我入宫请罪!”
徐膺绪也不是很高兴,对徐辉祖说道,“大哥,弟业已教训过他。让他请辞了编练羽林孤儿军之职,倒是陛下驳了回来!”
徐辉祖朝着皇宫方向跪下,说道,“陛下大度,我中山王府更当谨慎!汝等也要记住,皇后母仪天下、太子正位东宫!我中山王府上下更当恭谨,不可狂悖!”
这是徐辉祖的作风,这也算得上是徐达的作风,这是徐家一脉相承的作风。
徐膺绪想起来了什么一般,有些小心的问道,“大哥,陛下让傅让、老三编练羽林孤儿,是不是太早了一些?说到底,太子现如今才三岁!”
这看起来确实是有点早了,虽然大家也都知道大明朝的东宫已定,只是这个时候就开始让太子掌控兵权,这看起来好像是稍微的有着那么点操之过急了。
而对于太子,徐家当然是无比重视的,可以说当年常家如何重视朱允煐,现在的徐家就如何重视朱文垠。对于太子的事情,不管大事还是小事,他们显然都是不敢马虎对待的。
徐辉祖看着二弟、三弟,问道,“陛下是何年岁掌兵,你们可曾知晓?”
徐增寿立刻回答,这件事情他大概知道,“听闻陛下十岁左右便已掌兵,先恩国公张赫、舳舻侯朱寿,便是最早于陛下手下效力。”
徐辉祖点了点头,说道,“那二人便早早于陛下帐下效力,张赫能追封恩国公,除剿杀倭寇、又开辟海运航道、督促海上运输外,也多是陛下筹功。朱寿能得舳舻侯爵位,除其颇有功绩外,也是于陛下帐下效力之幸。”
“你们且记好了,现如今编练羽林孤儿,必然是充入东宫三卫,是太子未来臂助。”徐辉祖表情无比严肃,说道,“若太子掌京军,太子三卫必是依仗,此事不得马虎!”
徐增寿还是不懂,再次说道,“大哥,陛下此举是不是太早了一些?”
“早?”徐辉祖笑了一声,说道,“我大明和其他朝代可不同,太上皇年近三十才有先皇,许多事情你们也都知晓,不需咱明言。”
老朱是年近三旬才有的朱标,而在有了朱标之后,侄儿朱文正立刻被‘闲置’,外甥李文忠也被改回本来的姓氏。包括养子沐英,也都是让他们姓回原来的姓氏,这里面的意思也都是很明显的。
侄儿也好、外甥也罢,到底都是不如亲儿子。至于养子,说到底也就是养子,哪怕是沐英这样感情深且有才华的养子,说到底也就是养子而已。
徐辉祖看着两个弟弟,直接说道,“陛下此举,倒是和太上皇当年颇有些相似,你们且安心办好陛下交代之事就好。”
看着两个弟弟还有些迷糊的样子,徐辉祖也直接说道,“你们大概也都知晓,陛下年幼时是养在太上皇跟前,是太皇太后亲自照养。除陛下长子嫡孙受宠外,陛下天资聪颖你们大概也是知晓一些的。”
徐辉祖继续说道,“父王天纵奇才,对太上皇忠心耿耿。除太上皇雄才大略外,父王也知晓咱们不如先皇聪慧。陛下年幼时才名不显,只是勋贵人家多有听闻陛下早慧。实则,便是父王也曾教导陛下,对陛下早慧多有钦佩。”
这一下徐增寿他们好像是明白了一些事情,好像是知道了他们的大哥想要说些什么了。
至于说当今天子早慧的事情,他们确实是有所耳闻,只是这样的事情似真似假的,很难有着一个准确的说法。尤其是陛下登基后,也不只是勋贵人家在传,民间也是在传这些事情。
以前只是说陛下受宠,陛下在皇太孙时期就手握大权、临朝理政。开海禁、攻高丽、夺东瀛,这些事情也都是有着陛下的影子,甚至迁都之事都是陛下的主意。
徐辉祖看着两个弟弟,说道,“先皇有文名,太上皇有意让先皇掌控朝政。只是先皇在时,陛下一直居于深宫,不与外臣多走动。这么说,你们也该明白了一些吧?”
这一下徐增寿他们好像是明白了一些事情了,觉得天家做事的风格,还真的是有那么点一言难尽,或者是有些深意。
太子是朱标的时候,皇太孙朱允煐再有才华、再是早慧,也是让他低调,因为不能抢了太子爷的风头。大明朝,也只需要一个儒雅、敦厚的太子就好,太孙就没必要在朝政上多插手。
但是太孙的权利,那是不少的,该给的给、不该给的也都给,一点都不担心太孙的权利太大。只要能够锻炼太孙,那就是什么可以给就给,不在意其他的文武百官想些什么。
可是太子没了的话,那就是太孙立刻站出来了。当然那个时候的太孙年纪也稍微大了一点,可以办很多的事情了。所谓的神童、早慧等等事情,这也就是可以锦上添花了,皇家不主动说,但是也不反对大家议论。
“大哥,陛下现如今刻意让太子练军,这些时日太子也多是在凉国公教导下骑射、巡视京营。”徐膺绪看着他的大哥,小心翼翼问道,“怕是,太子资质......”
徐辉祖立刻呵斥,“慎言!”
虽然是在呵斥二弟,但是徐辉祖其实也是有着一些心思和想法,大概也是和他的弟弟们差不多的心思。
他们自然是见过他们的太子外甥,知道太子活泼、胆大,知道太子甚至是有些顽劣。不过在他们看来,太子好像还真的也就是普通的孩童,没有先皇年幼时的文名,更别说先皇据说是早慧的神童。
所以现在让太子早早的接触兵权,说不定还真的就是现在需要早早的就开始给太子培植一些羽翼,说不定现在就是要给太子‘养望’了。
早,看似很早,只不过也算不上太早。毕竟事关皇位,这样的事情再早也算不上早。
至于说现在就去养望,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会一下子给太子一个特别大的功劳,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是需要慢慢的培养、不断的积累的。
所以有那么一些事情自然也就不需要担心了,一步步的来就好,这些事情看起来也确确实实没办法操之过急,只是提前开始准备起来就好。
总之现在大明的心思,大明天家的想法,看起来也是比较明显的了,还是比较容易就可以判断出来的。
皇位后有着一个人治理天下,而随时有着一个有才华的储君可以顶上来,大明的皇位更替不需要担心,就是这么的稳健,大明的皇帝、储君就是如此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