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北朝
作者:红莲素心 | 分类: | 字数:76.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19章 天下格局
国家大了,各方面消耗也大。
就像这次齐州大水,房彦谦负责赈灾,张口就要钱十万贯,粮食十万旦。
这么多钱粮,养一只军队都够了,然而这还只是用来应急的第一批,还可能需要第二批,第三批。
看着齐州传回来的情报,高顺也不忍心不管,去年的大水,过年朝廷已经拨了十万石粮食。
开春官员组织耕种,可要想恢复正常生活,没有一两年不行,房彦谦负责这个。
口粮有了还要重建家园,受灾大部分都是穷苦百姓,茅屋、土屋一冲就塔,家中财产也都被大水冲走了。
百姓的要求不高,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失去了财产的他们饭都吃不上,又何谈重建家园。
年轻力壮的可以慢慢来,可老弱妇孺则需要人帮助,人所以朝廷必须出面,争取不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然而还有一点也需要警惕,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瘟疫在这个年代足够致命。
有一个村落就是因为瘟疫死绝了,朝廷得知后不得不整体焚毁,那个村子就变成了鬼村。
卫生意识不够,百姓很容易生病,要想杜绝这样的事情,就要派人监督管理。
这些事情在后世理所当然,可在这个时候,统治者很少关心百姓死活。
朝廷此举收获了百姓的赞誉,齐州有人做万民伞送到朝廷,以此来表示感激。
正值八月,天高气爽。
秋季是希望的季节,全国上下充满了喜悦的氛围。
中秋将至,高顺也参与进来,亲自指导制作了一批月饼,然后发给官员们。
李靖去了幽州,李诠夫妇回了江南,赵五本夫妻四海为家,全都活的惬意潇洒。
赵氏被接到幽州去了,先帝的妃子都去守灵了,听说都找到了伴侣,活的也算自在。
虽然这种事有伤风化,可高顺权当不知道,反正这种事迟早会有,而且也藏不住,还不如内部消化。
宗室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虽然没有权利,但却没有人敢轻视他们。
偶尔有些子弟欺男霸女,高顺就用家法教训,私下里却说他们:“你们都有钱有势,要女人不能正当追求么?
齐国以礼孝治国,尔等如此无视法度,是想让朕把你们赶尽杀绝么?”
一番恩威下来,宗室们都挺老实,别看高顺今年只有二十多岁,但身上的威严愈发的凝重。
哪怕是宗族的长者,在他面前都不敢直视,因为高顺表面上大度,其实是很多疑的。
也许是因为高长恭的皇位是篡位得来的,高顺对宗室十分提防,虽然不会杀他们,但也不用他们。
对此有人也议论过,说高顺疏亲近外,那些外臣怎么能和自己家人比。
高顺对此没多说什么,只用了一句话就让对方哑口无言:“想要当官?去参加科举吧,只要中了就可以当官。”
作为皇室宗亲,生来就可以享用荣华富贵,又有几个肯用空读书的,大部分都放弃了。
没有真才实学,高顺又怎么敢用他们,高顺治国讲究的是科学,要考虑各方面。
所以宗室里的子弟就都绝了这个念头,还有一部分想要读书的,却被长辈劝住了。
“你读书干什么,难道真想读当官?寒窗十年只能当个小小的县令,你愿意么?
就算你愿意,一路熬到朝中,你觉得陛下会信任你么,会不会觉得你有什么意图?”
这话虽然不是高顺说的,却有很多人想到了,其实对于宗室高顺始终在思考,到底怎么处理他们。
作为统一的帝国,是不可能进行分封的,最起码近了不行,那就分远点吧。
于是有一次他找来几个年轻的宗室子弟,指着一副世界地图道:“你们看,这才是天下。
我们齐国其实很渺小,有朝一日朕统一了天下,都分给你们一块不比齐国小的领土,让你们去当国王。”
年轻的宗室子弟相信了,都在等着这一天,而高顺也成功消除了他们的不满。
统一世界,想想就觉得好笑,在后世是不可能做到,但此时也许有机会。
现在是公元六世纪,不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六世纪是一个人类历史上很动乱,很不稳定的时间。
在华夏南北朝轮换交替,战火纷纷,一百年间,华夏南方三朝交替,在北方甚至于换了五个朝代。
一直到世纪末,华夏才再度在隋朝的统治下统一。
在欧洲,西罗马帝国已经灭亡,但新生的势力还未能巩固自己的地位,创造一个稳定的政治和社会体系。
在亚欧非大陆上唯一的一个比较稳定的帝国是东罗马帝国。在与世隔绝的美洲,玛雅文明达到了它的顶峰之时。
与此同时,在东方佛教向朝鲜、日本、越南等边缘地区流传,佛教的理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一些影响很深的宗派,如天台宗,就是这个时候产生的。
在西方基督教也开始了它对中欧的征服。
在阿拉伯半岛上,一个新的世界宗教——***教,正在形成。
而澳洲,是在十七世纪才被人发现的,现在也许都是土着。
除了玛雅文明和东罗马帝国,还有哪个国家是华夏的对手,如果航海技术足够发达,完全可以开启新的征程。
高顺给宗室们画了一张天大的饼,却没有承诺兑现的时间,他现在首先要做的是灭了隋国,然后恢复华夏后世领土。
所以唐朝疆域并不是高顺的目标,所以覆灭隋国,打败杨坚也不是终点。
而且别看现在的吐蕃不起眼,用不了多久就会统一青藏高原,成为吐蕃王朝。
如果没有文成公主,也许李世民还要和松赞干布打一仗,吐蕃可不比突厥,地理环境要比蒙古高原恶劣多了。
如果从长远来看,齐国这点积累真不够干嘛的,在高顺看来,他能在有生之年一统华夏,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如此他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包括他之前打算修路,那个中心点不是邺城,也不是幽州,而是长安。
作为大唐帝国的府城,长安的位置得天独厚,处于华夏的中心位置,距离四面八方的距离都适中。
条条大路通长安,这是高顺的梦想之一,宏伟的蓝图在心中浮现,高顺为此充满了斗志。
中秋佳节,举国同庆,在这个团圆的日子,朝廷放假一天,让官员回家过节。
宫中也十分热闹,有孩子在就有欢笑,高顺带着一大家子是过节,气氛十分融洽。
大业二年,八月十五。
欢乐时光总是短暂的,第二天早朝,大臣们还沉浸在节日中,大太监走上来咳嗽一声,文武百官这才回过神来。
高顺缓缓走到龙椅前坐下,看着下面的文武百官,其实说是百官并没有那么多,顶多也就几十个。
内阁五人,六部尚书六人,侍郎十二人,国子监、鸿胪寺封部门院首几人,兵马大元帅,护国将军几人。
这些人就是齐国的统治者,他们的一个决定,就能影响到千千万万的百姓。
“昨日诸位可还尽兴?”
“多谢陛下,臣等都十分尽兴。”
“那就好,放松过了该办正事了,国家运转离不开你们,没有事上奏就去忙吧。”
高顺提醒了一句,让他们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大臣们例行公事汇报了一些事,然后回各种衙门公署。
来到尚书台,听尚书们汇报工作,等尚书走后,内阁大臣又开始汇报。
足足忙了一上午,高顺才有时间休息,吃罢午饭后批阅奏章,最近的事有点多,否则下午就能空闲。
又是忙碌的一天,把昨天的工作补上,做完后太阳已经西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