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聊斋狐婿

作者:士心本尊 | 分类:武侠 | 字数:126.9万

第174章 明经固道

书名:聊斋狐婿 作者:士心本尊 字数:2400 更新时间:2024-11-16 18:50:51

“你已教他心斋法?”

“以世才聪明心境,可以做成心斋,只是需要取舍,弃一些身学。如此反让他学问消瘦。”

“建元你心急了,岂能让他一顿吃下司徒心学?”

东湖艮园,山顶风亭。

两湖君家攀谈今夜授学之事。

胥君闻相君提前传授刘彦‘斋心术’,一念就想到其中弊端,言语带着三分责怪。

他传授刘彦‘成仁之术’,虽无师徒之名,却有提携恩情,已把刘世才视为继学之人。

相建元授其‘心斋’,在他看来是拔苗助长,稍有不慎就毁坏世才大好根基。

相君含笑解释说:“兄所言利弊,我自知晓,他亦知晓。”

“我传法之前,探问过他身中所学,他所学之中有一门儒道观想法,名曰《书屋观》”

“此法甚妙,乃借道家观想法而行斋心术,于心斋之境内,修养身中之所学。”

“正因为他通得此法,我才敢传授‘斋心术’,叫他做心斋。”

“世才养心做斋,定然会发觉二法相通,那时双法合用,也许会有其效。”

“至于身学如何取舍,是否该丢弃,他自会有考量。”

“仁兄非世才,安知他不知?”

相君此番话说完。

胥君拂须笑道:“建元果然是司徒门生,善用心术,授法前就‘算计’好了。”

“好,我就看他来后有何变化,是否如你所言。”

相君颠袖端茶,请西湖君用茶。

两人笑谈之时,园门进来一众男女,为首者是刘彦。

七郡主和三郡主并行左右,身后是阿九、雪珠、粉珠。

二君于高山之上观下方书生,各都明眸转变,神灵灵光闪动。

原因无他,只因刘世才魂气见长!

前日他观胥君风骨,魂身得一骨形。

今日再看其骨形之中,又见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气’。

眼下形与气施加其魂,魂体不但有骨,并且神气充盈,犹如添了血肉,与昨日判若两人。

不止两位湖主发现端倪。

其他王妃、公主、郡主、小姐、丫鬟、侍婢皆看出‘君子意气风发’,上下透着‘堂堂正正之风’。

李怜云自语:“今日公子魂身何来这等雄壮之风气?”

长公主接话:“许是这两日又有所悟,莫不是得了‘君子六气’之中的‘风气’?”

除她们,几位王妃也在观书生魂儿,思量评谈,所言都不得其妙。

只有艮山之上,两位儒门先达看出这位后学身上所显真、奇、妙。

相君与刘彦上下对视,越发满意这位师弟,笑问胥君:“如何?”

胥君拂须称赞:“道义加身,风骨入形,令师真是得了一位好传人,将来他必能‘君心化龙’。”

相君顾山下笑道:“仁兄不是也得了一位好继学?世才速速上山来,我与先生各有疑惑,只等你来解。”

刘彦闻声望去,对着两湖女眷一拱手,便趋步登山见二君。

众女眷个都好奇,汇聚到山下听讲。

“胥先生,师兄。”

刘彦见面各行一礼,现在他眼里已无神明,礼毕道:“我也有些疑问,欲请教师兄和先生。”

二君相视一笑。

胥君说:“那就我俩先问,你后问。我问世才,今日心斋,可有丢弃身中所学?”

刘彦答:“学生吝惜旧学,不忍丢弃它们,只把它们请出来,又放了回去。”

相君问:“你从何处请出来身学,又把它们放回何处去?”

刘彦道:“我踏入心境后,见空虚处有一所书屋,是我旧日观想存书之所。身中所学皆在其中。”

“我思书屋不够大,便想再添二层,想到‘经香阁’,想以‘经阁’替换‘书屋’存书。”

“此念一生出,我唤出屋中身学,对书屋礼上一柱香……”

“而后,我于神思构想经阁,借‘观想书屋之法’,再加一些灵思巧心,最终如愿造出一座六丈尊经阁。”

“此阁立在我心境,我心愉悦,如得心居,似悟道理。”

“我遵循心念,去寻求这个道理,把精神置于经阁内,见自身天地,明悟了【经意】和【六经大义】。”

“我见六经大义,是为匡扶天下正道之学。”

“欣喜激发自身道义,暗发心愿为圣贤继学,以身载道,以道筑阁,尊天下经意。”

“此誓对心而发,却引经阁震鸣,后我身道义合入经阁,道义从此不在虚无,成为可见之阁体。”

一气说到此处,他快语爽然说:“此阁立成让我大感宽心,对于前路不再有担忧……,最后千卷身学都搬入了新家。”

“今日所获,大体如此。”

说完,山上山下一片安静,二君面貌添彩,众女或明或疑。

“好!”

胥君抖擞胡须近身说:“今后那经阁便是你存经、存道之所,万不可将其拆毁,也不要轻易视于他人。”

“需把经阁藏起来,如诸子经香阁一般,隐藏虚境之内。”

“要学会适时而发,适时而显。”

“你现在心境经阁,可容多少卷学问?”

刘彦不假思索道:“可以容纳万卷。”

胥君转对相君道:“建元此番心术用的甚对,对于世才不可等闲视之,我却把他看低了。”

相君含笑指刘彦说:“我这师弟本是金鳞,我弄心术只是推他下水,他自家悟一门神通。以后你那《书屋观想》,要改名为《经阁观》了。”

刘彦一笑分看二君道:“我是误打误撞,三分天意成全,三分先生师兄教导,三分贵人仙家授法,一分在我个人。”

“我有一问想请教。”

“我今日之筑阁,所得所悟这些,可有先例?是何等境界?”

二君知他疑惑。

胥君解惑道:“你今日所得乃是【大明经】和【固道形】。”

“简而言之可视作【明经固道】,这非是初入真学一篇文章寄托文道可比的。”

“养出真学明光,点亮心窍明灯,只是【小明经】。”

“通达【经】之义,才是【大明经】。”

“而所谓‘固道形’,则是把无形之道,铸成有形之体。乃孟学入真境后,养出一丈白锦才能修得。”

“蜀山孟学剑宗‘固道形’,就是养一柄‘心剑’悬于心境内,而后养心剑,便是养道义了。”

“世才入学孔孟双成,今日该得此【明经固道】。”

“但在你之前,却无此先例,你乃大周三百年,第一个并得‘明经固道’之士。”

“你那座经阁不但合了孔孟,也合了身道,以后修学大可不必分什么孔孟之道。”

“故此,你才大感宽心,不对前路担忧。”

刘彦眉心起明光,胥君解惑让他神思通达,施一礼答谢这位先达。

胥君受用,笑对相君说:“你我和世才都已解疑,该行正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