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药商
作者:京西湖畔 | 分类: | 字数:27.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1章 艰难整合路(中)
天光马上给天明打电话。
他让天明跟三叔好好聊聊,就谈收货的事情。
前几年,三叔家里一直种蘑菇,应该也是没有赚到钱,在天明面前常常念叨日子不好过。
兄弟俩回老家做药材后,三叔帮着收了几批货,也都是小量的。三叔也只是把这当副业,这两年,随着蘑菇市场的不景气,他感觉挣不到钱,没有意思,就想着多收货。
想法是好的,可大货的收购全被另一个收购点把持着,对方开着货车到处收,三叔只是坐地收,自然收得也就少了。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三叔没有表现出来强烈的收货愿望,天明自然也就不能太主动了。三叔也跟天明聊过,他给误解了,以为三叔还是把收药材当副业,实际上三叔早就想当主业了。
跟三叔深谈,是帮三叔,更是帮自己。
想着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天明,你看我都收哪些货能赚到钱?”三叔给天明倒了半杯酒,想听他说道说道。天明本想着晚上回到场地,既然端起了酒杯,那就回不去了,只能在三叔家住下。
天明笑而不答,转而问:“你一年想赚多少?”
“口气不小!我一年想赚二三十万,你给吗?”三叔不指望着通过收药材赚多少,够日常零花就行了。他也知道天明这几年的困境,当时因为借钱的事情还闹过红脸,现在和好如初,怎么弄都还是有缝隙的。
内心里,他也不相信天明说得话。他听别人说过,天明在最早弄升麻的时候,一大群亲属帮忙,有很多工钱还没给结呢。
“一年二三十万可以啊,那就看你怎么收了。”天明说得胸有成竹,他心里有谱,这个数据虽然有些难度,但收货量大,不一定做不到,这比财富,都在山里藏着呢。
“别闹笑了,来,喝!”三叔把杯子里剩的酒一饮而尽,又给自己满上,杯子不小,二两的,三叔爱酒。
天明看他不相信,劲头上来了,把自己的酒杯倒满,冲着三叔说:“来,三叔,跟你打个赌。明年你按照我的要求收药材,年底二十万不敢说,我保你赚到十五万,我把这杯干了,就算是表明我的态度了。”
“我才不信呢,来,干!”三叔的眼睛已经有些迷离了,他多了,看不清眼前的天明。
天明也不是酒劲儿上来了,这些酒对他不算什么,但整合的局面迟迟打不开,他也着急了。旺季还好说,淡季也不能闲着。
老家当地的药材贩子只做一个旺季的药材,而且还是大货,如果多几个竞争者,天明就不知道怎么应对了。不敢抢货,一抢就涨价。
前面也设点收了一些冷背药材,可不少都对这些不感兴趣,他们还没有尝到冷背药材的甜头,盯着大货不放。
天光一跟他说跟三叔谈谈,天明就知道天光想的是什么了,这也的确是一个好的突破口。
三叔家的年收入,一年也就七八万,在当地算是不错了。
天明想让他翻了倍挣钱,可以想想,实际上能不能挣到,他心里没底儿,天明心里也没底儿,毕竟是刚开始做这件事情。
第二天,天明早早就起来了,他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回老房看了看。那不是他的出生地,是爷爷、父亲和天光出生的地方。
转了一圈儿,他上山了。
他对这片山并不熟悉,这是天光小时候待的地方。天明也只是在小时候跟着天光回爷爷家过年的时候,来过几次,还都是冬天。
记得有一次,大年二十九,天光带着他到这片山上玩儿。男孩子生性淘气,天明爬到一处悬崖处下不来,哭了半天,才被一个路过的村民想办法救下。
这片山,冬季的印象天明还是有的,到了夏季,郁郁葱葱,就又变了一番模样了。
天明往山上走了没多远,一撮撮细辛出现在他的视野里。
走了不远,又发现了桔梗、百合、覆盆子、威灵仙、白头翁、穿山龙等很多种药材,他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这么多的品种,别说十五万,二十五万也能挣到啊。
他感叹家乡是一座中药材的宝库,这么好的资源,怎么就没有人发现呢,或许这是留给他的机会吧。
当地人每年也上山弄药材,但只盯着几个值钱的品种,都快给挖绝了,让天明很痛心,但他又制止不了。
回到三叔家,已经晌午了。
午饭已经准备好了。三叔知道他上山了,没有想到要这么久。
天明笑着说:“三叔,你那十五万肯定能挣到手。我回去整理一下药材图谱给你发过来,你按照我给你发的图片和价格收货就行,一斤给你提两毛,你收得越多越好。”
“行!”三叔听天明这么一说,将信将疑,嘴上应承着。
从三叔家出来,天明没有直接回场地,而是拐道去了二姑家。
二姑家跟三叔家的镇是挨着的,距三叔家有十几公里。
天明到的时候,二姑正在大地里给黄豆打药呢。今年虫子多,打了好几遍了还防不住,弄得二姑挺头疼。二姑夫没在家,去外地打工了,家里的苦累活儿都得二姑一个人干。
天明帮着二姑把地里的活儿干完,跟着二姑往家走,路上,他跟二姑商量收药材的事情。
“二姑,要不你家这立个点儿给我收药材吧?”
做升麻的时候,二姑出了不少的力气,帮着组织人剪了不少的根,到现在工钱还没给结呢,听到天明说收药材,笑着跟天明说:“二姑这把老骨头干不动了,你二姑夫又在外面打工,我自己又这些地,忙不过来啊。”
二姑说得是实情。家里两个女儿都嫁到了省内外市,一般也只在春节的时候回家看看,平时帮不上忙,繁重的农活儿就都落在了二姑的身上。
“二姑,要不这样,你就先帮我立个点儿,收一两个月,我看看情况。如果好,咱们就继续弄,不好,咱们就不费这个劲了。现在不是农忙的时候,你也正好有这个时间。”天明很看重二姑这个点儿,起步的时候,还得靠自己家的人。
“行,那就先试试。”二姑答应了。
天明跟二姑讲了怎么收货,都收什么货,二姑从小在农村生活,这些药材很多她都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