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药商
作者:京西湖畔 | 分类: | 字数:27.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5章 阳春三月
一年之计在于春。
转眼间,春天又到了,这是播种的季节。
前一年种了几十亩的山地,新的一年,得把另一半也种上了。
三叔在山地里发现了几十个野生药材品种,采挖完一次,也就剩十几种能接着生长了,不少都是一次性的资源,弄完就没了。
前一年种的几十亩长势挺好的,没有遇到什么病虫害,也算是大自然照顾了。
张教授当时给了不少的前沿种植技术,天明并没有采用,他觉得还不是时候。最主要的是投入太大,他还承受不起,想等几年再说。
他就用老家种地的方法在山上种植药材,也还是挺管用的。
见药材长得慢,他就用农家肥,也只是尝试,没想到效果挺好,天明逐渐摸到山地种植药材的门道了。
很多药材生长期长,没到最后采收的时候,他还真的不知道自己的方法到底好不好。
山上的水电设施逐步完善了,整个隔离区内的管理井井有条,这都是三叔三婶的功劳。
天明看着山地种植的药材,很有成就感。
这两年,天明一直在投入。估算了一下,少说也有二三十万了。
农业周转期长,怪不得很多资本都愿意入股别的产业挣快钱,那有的一年就回本,搞种植两年,天明现在还没见到回头钱呢。
有些农户看到天明种了这么大一片山的药材,也纷纷想跟着学种植。他们有的已经在大地种上药材了,也想把自己家的山也种上,多一份收入。
老家放蚕的逐年变少了。
这几年山上虫子多,不知道什么原因,一到每年固定的时候,还未作茧的蚕就往树底下爬,到了地面就成了蚂蚁、虫子的美餐。
农户也不知道究竟什么原因,损失很大。
每年放蚕收成不好,赚不到钱,自然也就没了积极性。
这些人看天明一直在山上搞药材种植,觉得也是一个提高收入的办法,纷纷效仿。
有一天晚上,天明跟父亲值班看炉。
两个人很久没有坐到一块儿聊聊了,都忙。父亲忙着加工,天明忙着收货送货,闲下来就跑去山上看药材长得怎么样,整天不闲着。
刚做药材的时候,父亲把该吵天明的都吵了,父子俩闹了很大的不愉快。这两年,两个人连吵架的时间都没有了,交流很少。
天明坐在烘干室的沙发上,看着父亲往炉里添煤的背影,有些心疼。六十多岁,跟天明干了两三年,明显苍老了许多,也有些佝偻了。
父亲添完煤,回到沙发上,天明凑了过去,笑着说:“爸,这几年可把你累够呛。怎么样?咱们干中药材买卖挺好吧。想想山上种的那些药材,我就挺兴奋的,肯定能指望上。”
“我觉得这个行当还行。咱们现在就是缺钱,有钱的话,肯定要再多种一些。”
“我也这么想的,就是现在这个投入不小。好好再干两年,如果能够攒下来一些钱,咱们就再多种一些。”
“那就看今年的状况吧。”
白天有些累,聊了一会儿,天明的眼皮就打架了。
父亲让他去眯一会儿,说烘干也不累,也用不着他,明天他还得往货站送货呢。
天明听着也是这个道理,自己今天属实也累了,就回到了自己屋。本来挺困,躺到床上,反而睡不着了,他在想山上种的药材。
今年这一半地,种些什么好呢?
最近一段时间,市场上很多品种波动挺厉害的。
前一年,本来想好了今年要种的品种。市场这么一闹腾,他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院子里早就没有药材苗儿了。
去年把那些苗移到山上以后,天明就把场地整个平整了,他想建饮片厂,早就想这么干了,只是手里没有闲钱,一直停着。
一个饮片厂的投资少说也得三五百万,一百万倒是也能下来,就是规模太小了。
现在天明手里,也才刚刚攒下来几十万,勉强够周转而已。
山上还得投入,少说也得二三十万。
还想买辆货车,本来想着早就买了,拖到了现在,都拖快两年了。
不知不觉,天明睡着了。
梦里,他看到一个老者出现在面前。天明看着像爷爷,又不像,怎么看都看不清。
天明问他有什么事,对方笑而不语,转身走了。
天明想弄清怎么回事,一直跟在后面,所路过的地方他是那么熟悉,这不就是自己的老家吗。
“爷爷,你看我今年在山上种哪些品种好呢?”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句话说完,天明看清楚了,那就是爷爷。
“跟去年一样就行。”爷爷的话很清晰,表情惟妙惟肖。
天明还想问问,突然醒了,他才意识到是一个梦。
他没有跟父亲说,反正这一年就打算这么种了,爷爷已经告诉自己了,天明摇着头笑了笑,开车去县里送货了。
当地种药材的农户往年都去朱哥那里或是邻省买苗儿。
自从上次朱哥的药材被检测出农残后,去他那买苗的人明显少了。这件事也不知道谁传出去的,天明肯定没说。可朱哥就认为是天明说得,两个人的关系变僵了。
今年要种,天明想冰释前嫌,去朱哥那买些苗儿,把关系再找回来,后来想想还是算了,过一段再说。
这几年药材种植量大,即便是到朱哥那买苗的少,也足够他忙活了。
天明赶在出苗的时候,开车带着二叔连夜去邻省买了一批苗,看着挺水灵。
一个星期的功夫,就把这些都栽到山上了。
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剩下的就看这百亩药材长得什么样了。眼下看着挺好,本村和邻村的人时不时就有过去参观的,都跟三叔熟悉,人家张口三叔也不好拒绝。
收成怎么样不知道,名气是打出去了,都知道刘家堡有个在山上种药材的,别人没有天明种的早,他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等待也是一种煎熬。
有时候收货手里不宽裕,天明就特别想着把这些药材赶紧变现,可现在看来起码还得两年以后,干农业真的太考验一个人的耐性了。
大棚经济周期短,变现快,天明却压根瞧不上,他总觉得这些快熟的产品把人的身体弄坏了。
生病就要住院,就要用到药材,但他不希望自己赚钱靠这样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