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之乌托邦
作者:冷暖晨昏 | 分类:科幻 | 字数:48.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76章 雒阳展区
来到平门,却没有想象中的壮观水利工程。
成实不解地拉起一个缩略图,尝试点击桥的东、西两侧。
“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笑眯眯的福来妹妹从天而降。
“我们想看灵帝下令造的天?蛤蟆、翻车渴乌。”
福来妹妹眨了眨眼睛,笑眯眯地不说话。反而是她身边的福顺哥哥严肃地代答道,“因为你们在设计大赛的副本中,也因为系统中的天禄蛤蟆、翻车渴乌是根据古籍想象的模型,没有可参考的实物,所以,为了鼓励同学们自由发挥想象力,这个副本只模拟了环境和城池。具体方案全部由学生自主设计和评比。”
“哦。”三人有点儿遗憾。原来他们找错了副本,不过他们也大致了解了活动情况。于是打算退出去看看别的。
宫殿展区紧挨着的就是科技展区。东汉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小高峰,公元100-200年间尤其出人才。蔡伦改进发明了“蔡侯纸”(公元105年)、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公元132年),还有张仲景、华佗这样的名医……
不过张仲景的《伤寒论》成书于205年后,华佗的麻沸散也最可能问世于东汉末年到三国期间,所以这里只展示了二位的人物小传,在成就方面特意各自留下了一节“敬请期待”的空白。
但苏星繁终于看到了她心心念念的翻车。只见一个狭长的木质机械一头浸在水中,一头架在岸上连通输水渠。机械的首尾两端各有一个轮轴。轮轴之上,一根木链条充当了传送带。
木链条每隔一小节就安装一块木板。木板子转到水里时,正好处在轮轴的转弯处,所以就会像风车叶片那样倾斜,将水像风那样转进水道里,就像人用板子把水刮上来似的,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刮板。
而整个水车的动力装置就连着装在岸上的那个轮轴上。动力装置可以靠人踩踏板,就像骑自行车那样;也可以连上其它转轴,像拉磨或者划船那样转动轮轴和木链条。总之,龙骨水车、踏车、翻车作为它的名字,都形象地形容了它的某个方面:
结构骨感得好像一副木制骨架子;
动力装置中最简单的一种就是像骑自行车似的踩踏板;
启动后,木链子和刮板就像传送带一样循环反复地翻转滚动,水也从低处被到翻高处,妙极。
这个机械很快就三国时代被(发明家马钧)改进,可以将水抽高1、2米,从此被广泛地用于取水灌溉。在电动水泵出现之前的二千年里,它为中国的农业做出了惊人贡献。
虽然形容起来有点儿复杂,但它骨感的造型却一秒钟就能看完,远比旁边那个酒樽造型的地动仪一目了然。
展厅里摆出的地动仪有好几个。因为地动仪真正的模型到目前仍没有定论。
最初的观点是,地动仪中间的“都柱”像酒瓶子一样立在中间,哪边地震就倒向哪边。后来,这个模型被证明效果不佳,被否定掉了。
现在,有人认为中间的“都柱”是像吊灯一样悬在中间,靠摆动触发机关,就像地震时吊灯会晃一样。也有人认为酒尊只是露出地面的部分,记录地动仪的人不知道地下还埋着其它探测装置,可以在地震时触发地上的机关。
总之,文献只记了二百字,暂时没有可以一统天下的模型。
三人开始纠结哪个模型更合适放进作业博物馆,突然,一道细微的、但却令人惊悸的晃动从她们脚下飞速地闪过。
钟乔伊感觉大脑一瞬空白,像被一秒摇碎的蛋黄似的晃荡了一下,连心脏都跳空了一拍。
随即一声“叭嗒”。
一颗小珠从龙嘴掉进了下面的蟾蜍嘴里,是模拟地震。
“吓死我了。”苏星繁捂着心口,“我还以为自己被攻击了。”
“我也……”钟乔伊大喘了一口气,差点儿说不出话来。
“不怕不怕。”成实也慢慢从惊愕中恢复过来,伸手摸了摸耳朵——他妈妈告诉他这样可以不怕。
“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被吓到啊。快过来!”有人冲着他们招手,“不然一会儿它还会吓你们一跳。”张小平远远地躲在旁边的宫殿展区,“它是有感应区的。离开就不会有地震啦。”
三个人连忙跑过去到他身边站着。
“我来考古阳渠,”张小平热情地分享了他的秘制地图,“你们来干什么?要不要一起?”
“是哪一年的阳渠?”成实好奇地问。阳渠是人工挖建的水利系统,既可以解决雒阳日常的生活用水,也可以贯通洛阳周边的各个水系。
东汉一共修过三次阳渠,前两次都在上个一百年,但效果都不尽人意。135年又大修了一次,加宽、加深、改造,终于取得不错的效果。这是成实为设计大赛做的功课。
“不太确定。”张小平摇头,“最可能是公元前1039年,也就是周公营建洛邑那一年,反正就是西周。”
“原来是周阳渠呀,”成实点点头,“东汉的阳渠也利用了周阳渠的水道。虽然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了,但应该不难找。“
“我也觉得。”张小平信心满满,“虽然西周……”
“西周?”一个她们都熟悉的声音突兀地插进来,用一听就让人生气的语气说道,“真好笑,在体验古代历史的活动课里面玩考古,你干嘛不直接去先秦时代?”
张小平大怒,“你这是什么话!难道古代就没有考古吗?就算是古代,也不是只读文献不去实地考察的!你知不知道,郦道元写《水经注》,就非常非常详细地记载了他对阳渠的实地考察!他写的很多东西也已经被考古成果证实了!”
“郦道元什么时候变成东汉人了?”赵英普不服气地怼道。
因为系统取消了5米屏蔽,所以苏星繁三人近距离看得清清楚楚,赵英普就像一只好斗的小公鸡,梗着脖子自信满满地睨着张小平。
张小平气得脸都红了,立刻不服输地大声怼他道,“不是东汉人又怎么样?不是也才晚了200年!不是也距今一千多年快两千年!总之古代就有考古人。”
而系统就像要支持他吵架似的,竟然也在空中浮出一行字:“郦道元(约470—527年),字善长。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
赵英普看到那行字,气得像是被突然噎了一下。他想不通系统掺和什么?!
三人立刻趁机拉着张小平跑了。
“现在去哪儿?”张小平还气呼呼的。
“罗马!”先离开是非之地。
乔立辰看着四人并肩去找罗马展区,转头看向海伦·布林,“看这个干什么?”
“才看了五分钟。”海伦·布林微笑道,“乔先生着急了吗?”
原来是心理战啊,乔立辰想。
“还可以再看5分钟。”他也报以微笑,不慌不忙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