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当锦衣
作者:云墨小生 | 分类:历史 | 字数:77.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2章 边境戒备
三军将领见劝不住太子,纷纷请缨陪同,近身保护他的安全。
只是,太子此行是为了打探情况,同时也是为了救出太子妃和太孙,人多了反而不方便行动了。
太子点了几名作战英勇的将领,又挑选了十多位精兵,作为入城打探的小队。
乔装一番后,太子等人趁着夜色,找了一处防守较为簿弱的地方,小心谨慎地摸入了城。
凭着记忆,太子等人很快就来到了效外安置太子妃和太孙的地方。
躲藏在破败房屋里的太子妃,这段时间都是浅睡,就是免得人家包围了自己这儿都不知道。
虽然太子等人已经够小心了,但是他们多人的脚步声还是将太子妃惊醒了。
太子妃一听,人还不少,心里不由一慌,以为是他们的行踪暴露了,司马叛党过来捉捕他们了。
不由她多想,她抱起太孙就是往床底下挖好的地洞钻去。
太子让随行的人守在了房屋外,他轻推木门进了去。
房屋破败,木门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残旧不说,还关不上,只要人稍一用力就能推开了,根本锁不了。
不仅如此,推动木门时,木门与门框的“吱吱”摩擦声也让人起鸡皮疙瘩,所以说,太子的小心翼翼根本毫无意义。
不过,这起码看出太子的品行,在对妻儿方面上还是十分不错的。
要不然,太子也不会亲自来到这里接太子妃和太孙。
房屋就这么大,太子妃躲了起来,太子进了屋自然是没见人了,顿时他心里一慌,生怕心中最担忧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太子快步出屋,说道:“太子妃和太孙不见了。”
闻言,众人大惊,不得不往最坏的情况去想。
有几个人不信邪,点了火折子进屋察看了一番。
房屋本就不大,借着微弱的火光,一眼就能将整个房屋内的环境看了个遍。
看完之后,他们也是心里一凉,感觉要坏事。
如果太子妃与太孙是因为逃避追捕而离开,那一切都还好;但如果他们是被司马叛党搜捕到了,那接下来的事情就麻烦了。
万一司马钊将太子妃和太孙作人质,没有人知道太子会如何选择,也不知太子的选择会不会遭人诟病。
若太子选择放弃太子妃与太孙,太子妃还好说,在这个时代没人会太过在意一位女人的生死。
但是太孙就不一样了,他是泓国未来的希望,况且虎毒还不食子呢,太子放弃了太孙,那在世人眼中岂不是猛于虎?
如此,这对太子登基后施政不利。
但若是不放弃,万一司马钊提出过分要求,太子要不要答应?
即使太子答应了,那随太子一路打到京都的将士们也不一定会答应啊。
想想,我们陪你出生入死的平复叛乱,除了对你宋家天下有归属感外,也是为了拼博一场富贵。
若你将我们的战果轻易给了司马钊,那我们算什么?你考虑过我们的感受吗?
稍有点脑子的人都能想到,太子若真的被威胁到了,相信三军第一时间就会哗变,接而强攻入城,后成为一盘散沙,再也不受太子指挥。
军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战斗精神,没了军心,三军再不是一股可战力量了。
到时候,泓国可能会陷入无休止的战乱当中。
以上种种,在太子和随行中的几人脑海中迅速闪过,没有人敢轻视此事的重要性。
随行的一位将军见太子失魂落魄的,上前安慰道:“殿下,太子妃和太孙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要不末将等人去周围打探一下?”
闻言,太子无精打采地挥了一下手表示同意,接而失落地入房屋坐了下来。
其他人在房屋四周散了开来,向周边的住户打听情况去了。
不过,如今已是黑夜,周边的住户都睡上了,无缘无故被人上门打听消息,估计也没几人愿意的。
只是,他们原本的打算就是打……听消息。如果有人不配合的话,那就边打边听了。
当然,作为太子平叛军,虽然如今是非常时期,但是他们也不能给太子抹黑,所以他们以黑巾掩面,装起了司马叛党。
……
自太子将齐国使团放离,到如今太子平叛到达京都,这已经过去五天了。
五天的时间,齐国使团日夜兼程,早已回到了齐国京都,并向齐皇禀报了泓国叛乱之事。
清楚天下大势和齐国险境的齐皇,一听到这个消息,内心也是下意识慌了一下,接而派出探子持续打探泓国消息。
同时,齐皇也将此事在早朝上提了出来,毕竟两国正建交呢,泓国叛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齐国。
高培方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感觉脑海中来了个晴天霹雳。
墨易又猜中了?我们竟然连传个信给泓皇都迟了?
那这下子,我齐国岂不是陷入了亡国险境?
与高培方有同样想法的,不仅是他一人,朝中还是有几位有远见的大臣的。
只是,这些大臣也觉得自己的猜测太过大胆了,尽管心中不安,但是他们还是自我麻木,不断说服自己想多了。
作为齐国的武将顶梁柱,刘鸿泰对战事的嗅觉极为灵敏,泓国叛乱一事让他感觉将有事要发生。
于是,他上奏道:“陛下,微臣认为,当下旨命边境各将士提高警惕,慎防他国军队袭境。”
闻言,齐皇一时没反应过来,说道:“刘爱卿认为泓国会袭我齐国边境?”
刘鸿泰摇头道:“袭边的也未必会是泓国,但是微臣就是感觉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陛下下旨边军加强戒备准不会错的。”
刘鸿泰在朝堂举足轻重,即使他说的话让人感觉很荒谬,但是也没有官员站出来喷他,就是齐皇也没有直接反驳他。
齐皇沉思半会,觉得刘鸿泰这建议也不损失什么,万一真有突情况也可以立即应对,于是他说道:“就依爱卿所言。”
其实,高培方心知肚明是什么事情,但是如今在朝堂上却是不能提,否则会动摇百官信念,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幸好,刘大将军不亏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嗅觉敏锐,这就闻到战事的味道了。
若不是刘大将军提出了加强戒备,高培方还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提醒他的父皇呢。
ps:感谢大佬书迷虫爷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