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当锦衣
作者:云墨小生 | 分类:历史 | 字数:77.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2章 胜作一书生
洋洋洒洒默下一首古诗后,墨易又是装作斟酌一番的样子。
片刻后,他又装作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才放下手中毛笔。
而此时,场中已停笔的也就廖廖数人,且他们也没有放下笔的打算,还在斟酌着,其中也包括了王阳。
见众人还在冥思苦想当中,墨易干脆又回到了原位坐下,准备边吃边等。
同时,除了墨易这一桌人,其他人的注意力都在作诗上呢,谁也没发现墨易已坐回了原位置上。
见墨易坐下,杨雪愁回头看了眼墨易刚才作诗的书案,再转头看了看场内陷入沉思中的众人,不由开口说道:“这就完了?”
“不然呢?”墨易奇怪地反问道。
“可这也太快完事了吧。”杨雪愁说道。
闻言,墨易脸色不禁一黑,说道:“看你说的什么话?你这是悔辱我……”
看着愤愤不平的墨易,杨雪愁还以为前者是觉得她质疑了他的作诗能力,于是她面带歉意地说道:“抱歉。”
此时,几位老兵则是嘴角抽了抽,有心想笑但又不敢,只得憋在心里。
杨雪愁虽然也注意到了几位老兵的神情,心下觉得甚为怪异,但又没有想到哪里不对劲,只得不了了之。
当墨易悠悠地吃了个八分饱时,场中终于有文人放下了笔。
不过,他们也没有往墨易这边看,而是走向旁边的好友,看看自己好友作的诗如何。
尽管他们的学识不高,连考个秀才都费劲,但是基本的诗词鉴赏能力,他们还是有的。
只是,若不是对方作的诗碾压自己的,他们或许都不会认输,这正是文人相轻在作崇了。
三五好友的,互相看完并商业互吹了一顿后,他们逐渐向苏青所在位置靠拢了过去。
好些人尚未浏览到苏青的诗词,他们就听到先到的人在极力夸赞了,偏偏苏青还是一副受之无愧的表情。
见此,其他人也想要品赏一番,奈何书案就这么大,围不了多少人。
最后,一个想要讨好巴结苏青的文人站了出来,一副谦谦有礼的样子请示了一下苏青,待得后者同意后,他拿过宣纸,摇头晃脑地读了起来。
……(此次省略若干字)
读完后,围观的众人是对苏青一阵赞赏、夸耀,如此令得洋洋得意的苏青更为享受。
然而,唯独没有围观上去的王阳听完了那人的诵读后,脸上一阵不屑之色,赫然是对苏青的诗词不太感冒了。
人人都说文人相轻,在王阳看来,这在世家势力面前是不成立的。
王阳可不相信其他人鉴赏不出来,只是他们都向势力低头了而已。
一时间,王阳觉得自己的诗词也没有给他们鉴赏的必要了,不然他都觉得这是一种对自己的悔辱。
尔等势利,吾不屑于与尔等为伍!
王阳正待收起自己作的诗,转头间却见到墨易坐在那儿,想了一想,觉得自己的诗要是不让人评判一下,又不知道如何改进。
于是,他拿着宣纸向墨易走去,想要让后者评判一下。
“墨兄,请赐教。”王阳谦恭地说道。
墨易略感意外,但他也没有拒绝。
虽说以他的水平而言是作不出什么诗的,但是基本的诗歌鉴赏能力他还是有的。
最后,墨易也是指出了王阳的几处不足,令后者大受裨益。
“多谢墨易指教。”王阳接过宣纸,谦虚地说道。
闻言,墨易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不作他言。
然而,见墨易评判的水平也不差,王阳料想前者作的诗也应该不错,于是他说道:“不知墨兄是否有佳作,可否令在下开一下眼界?”
墨易指了一下自己刚才使用的书案,不在意地说道:“随便。”
王阳来到书案前,心中默念宣纸上的诗句。每念一句,他的眼睛就变亮一分。
读完后,王阳不禁脱口叫道:“好诗!”
王阳这一声也是下意识中喊出来的,没有注意到音量,一下将场中众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不过,众人听得王阳的声音,以为他是在赞赏苏青作的诗呢。
有人开口讽道:“倒是难得,自恃高傲的王阳,竟然也会开口夸赞别人了?”
“不过也是,苏青公子文采斐然,你自然是比不上的了。”
闻言,王阳面露鄙夷之色,说道:“我什么时候夸赞过苏青公子了?我说的是这位墨兄作的诗。”
顿时,出声的那人正要说出口的嘲讽说话生生憋了下肚。
同时,苏青脸上那得意的笑容也是逐渐消失……
见苏青脸色变化,有人立刻就注意到了,并开口斥道:“你个田舍郎,懂得什么是好是坏吗?”
听得这话,墨易摇了摇头,想道:这些人骂来骂去都是这些词,真是一点新意都没有。
然而,王阳听后却说道:“我再不济也能看得到,有些人的心明明是红的,却是总是干黑心事。”
闻言,墨易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
这才对嘛,这才是骂人的话……
“你……”
这人听得王阳的话后,也是明白后者的言外之意,这分明是骂他是个黑心人啊。
可是,他却是词穷了,反驳不出口,只会在那面红耳赤的,“你你你”个半天。
见此,苏青不得已打断那人断继续续的说话,对王阳说道:“说那么说干什么,拿你们作的诗比一比就知道了。”
闻言,王阳往墨易看去,他虽看过了后者作的诗,并且也觉得那是一首好诗,只是他作不了主。
在墨易的点头同意后,王阳轻蔑地看了众人一眼,拿过前者的诗,说道:“现在我就读予你们听,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是好诗。”
王阳略带磁性的声音,颇有节奏地读出了墨易写下的一首从军行。
只听了第一句,众人即觉高下立判。
当听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时,他们更觉此诗比之苏青的无病呻吟好太多了。
只是,实话谁也没敢说出口,生怕得罪了苏青。不仅如此,他们还得装作一般的样子,为免被苏青找麻烦。
一首诗读毕,苏青脸难看到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