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商途之有钱人
作者:戴帽子的狗 | 分类:都市 | 字数:54.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2章 酒厂困境
盘下一家已经宣判倒闭的酒厂不是像小说上写的一样,一个土豪掏出一叠钱就直接买下了。
那种买法,不是傻子就是憨子。
高欢有了购买的意向,商务局和丽欢养殖厂联合派出一个工作组,进驻封缸酒厂,开始评估酒厂的资产。最后评估出来的结果是,封缸酒厂的厂房、办公楼、设备和酒窖等,总价值280万元。而与此同时,封缸酒业欠下的银行贷款已经高达2760万。这些贷款也将由高欢承担。
事实上,封缸酒业的许多固定资产的价值只是按照账面上的价值折旧以后计算出来的,真的按照市场价格来卖的话,肯定卖不到这个价格。
而对于何希伟和朱大发坚持的藏在山洞里的老酒,因为已经是几十年前的悬案,什么时候能出来,出来以后是什么样子任何人都不敢保证,索性就折进去一起算了。
工作组与封缸酒厂的厂方代表进行了长时间的磋商,最后的结果是,丽欢养殖厂出资2900万元,取得了封缸酒厂的所有权。
二千多万元对于丽欢养殖厂来说也是很大的负担,不贷款的话,他们一口也吃不掉。但对于商务局来说,确实甩掉了一个巨大的包袱,所以白局长表示贷款方面,商务局可以适当的予以帮助。
等一切尘埃落定。
白洋说什么都要请高欢吃饭。酒桌上,他满饮下第一杯酒,长出一口气,真诚地对高欢说道:“高老板,谢谢你仗义相助。以后封缸酒厂有什么要求,尽管找我。只要是不违背原则的,我一律开绿灯。”
高欢立刻也干掉第一杯酒,疑惑地问道:“白局长,有个问题不知该不该问。”
白洋立刻道:“问。随便问!”
高欢问道:“咱们平陆市的酒厂不是一家,比如平阳酒业,离封缸酒业也不远。为什么白局长不优先考虑他们?”
他这个问题一问出来,酒桌上立刻安静下来。商务局的人都有些忐忑地看向白洋,生怕他会发飙。
白洋捡起桌子上的香烟,放到鼻子下闻了闻,道:“那些玩意儿。不识抬举。不瞒你说,高老板,再找你之前,我已经找过平阳酒业的孙志成。这小子一开始不见我,后来没办法见了我,提出的收购条件是,他只对封缸酒厂的资产感兴趣,对债务一点兴趣都没有。而且,对封缸酒厂目前在岗人员也不负责。”
他说到这,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愤愤地说道:“要是那样卖,我找他干嘛?不知道得有多少人来求我。但咱得对得起封缸酒厂几十年的声誉是不是?要是他说怎么卖就怎么卖,国家养我们这些人干嘛?”
高欢立刻附和道:“他太过分了。商人嘛,追求利益是应该的,但最起码得有个底线。”
有商务局的年轻人给他们倒上了第二杯酒,白洋又举杯道:“高老板是个爽快人,我很欣赏你。不光做商人要有底线,做人就得有底线。和这杯酒之前,我先把丑话说在前面。”
“您说!”
“封缸酒厂的工人想要回去上班的,你要优先安排!”
“考核合格之后,必须优先安排。”
“好。第二,封缸酒厂的领导班子保留封缸酒厂的名义,所以,你们得改名!”
“没问题!”高欢想着,反正封缸酒厂的名声也已经消失了很多年,就算是重新回归市场,没有资本推动、广告的炒作,想要折腾点事儿也难得很。
还不如直接和过去一刀两断。
不过,封缸这俩字不错,很有意境,应该还是要保留的。想到这,他说道:“白局长,我有个不情之请。”
白洋瞥他一眼,道:“你说!”
“封缸酒厂这个名字我们不叫了。我想叫封缸酒业或者封缸烧酒之类的名字,您觉得咋样?”
“我不管。只要你不叫封缸酒厂这四个字就行。老弟,给你说句实话,主要是封缸酒厂的原有的厂领导还需要保持原有的行政级别和待遇,而商务局又没有合适的位置安插他们,所以只能保留封缸酒厂的编制。你放心,只要能保留他的待遇和级别,他不会有任何问题的。绝对不会给你的生产经营添一点麻烦。”
何希伟已经五十多岁了,干不了几年了。封缸酒厂在他手中倒闭,成为他退休前的一个污点,现在这个污点被处理,无疑也是给了他一次重生的机会,他当然不会添麻烦去。
高欢立刻举杯:“行。多谢白局长!”
“喝!”
……
高欢回到丽欢养殖厂,眼睛都没有眨一下,就让郭菊开出了300万元的转账支票,然后又让她主动和商务局的人对接,准备材料去银行跑贷款。
商务局拿到三百万后,第一时间偿还了封缸酒厂欠银行的贷款,余下的资金则纳入商务局账户。
高欢对于花近三千万买下封缸酒厂一点都不觉得心疼。他当然可以再和商务局谈谈价格,省下几百万,但他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可能让商务局去寻找下一个潜在的买家,而且会给商务局留下一个不识抬举的恶劣印象,这对于他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既然想要进军酒业,机会送上门的时候,不妨大方一点。要不然就像平阳酒业一样,想要省下钱,无形之中得罪了白局长。虽然目前来看没什么影响,但保不齐什么地方他坑你一次……
酒厂买下了,资产的接收没有什么困难,这次收购最大的困难在于工人。
酿酒,是一个技术工种,没有成熟的工人,有再好的设备也没用。封缸酒厂当初有一部分工人买断工龄单飞了,但也有一部分工人名义上一直留在厂子里苦挨……
对于这部分应该怎么处理,高欢一直没有一个成熟的想法。
不要吧,他没有其他更合适的替代工人;要吧,他又担心那些工人长期荒废已经不堪大用了。
带着养殖厂的工人过来?
跨界?养殖厂的工人到酿酒厂,养鸡还是酿酒?
那画面想想就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