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的恶作剧
作者:水木燕洛 | 分类:科幻 | 字数:83.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二十章 入门
随着普德禅师一根干枯的食指点出,杨易只感觉到自身的头皮一轻,这幅身体从出生以来就养着的一头乌黑长发,已经是随风飘散落下。
在大部分门派,收徒都是一件很正式的事,只是此次似乎格外隆重了一些——当然不是说礼仪流程神马的,对天音寺的僧人来说,并不会太过拘泥于俗礼,反而显得比俗世更加开放——而是说主持普泓上人也在一旁观礼。
就像青云门首座收徒弟,道玄掌门最多也就是知道一下,什么时候去参加过拜师礼啊。青云门上下多少人啊,去多了就不值钱了好不好?
眼看剃度已成,普泓大师突然问道:“师弟,不知其法号为何?”
入了佛门,除了剃度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这一个法号,这就代表了佛门的法度,按照天音寺辈分来排,杨易应该正好跟法相他们一样,也是“法”字辈。
之只见普德禅师微微一笑,道:“今日我见寺中法幢无风自动,心有所感之下,得到了‘法海’二字,便赐予他吧!”
普德禅师对杨易道:“恒河沙佛土,有一个佛国世界名叫法幢,有一尊佛名叫法海雷音如来,佛土清净无烦恼,处处充满光明,香气芬馥。无诸恶趣三涂,也无男女欲爱,都是莲花化生。希望你将来能够证得甚深禅定,前往法幢净土!”
在修仙世界,“送你去见佛祖”可不是什么骂人的话,因为佛祖是真实存在的,感觉就跟封建社会说“送你去见皇帝”一样。当然,在这个神魔无迹的世界里,这种话说白了也就是一种祝福。
只不过,杨易听了这位便宜师傅的话,得知自己的法号之时,顿时有一种眼前一黑的感觉,只觉得前途的确是无亮了。但出于一名轮回者的职业道德,和对于名为演员的副职业的专业素养,却也只得赶紧下拜。
“南无阿弥陀佛,多谢师尊赐法号!”
……
某人最讨厌的事,就是从拜师的第二天开始要去上早课。
天音寺作为正道三大魁首中代表“佛门”的一家,早课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大多时候也就是集体诵读一下经典,有时也会有讲法师来授一下课,感觉就跟早自习似的。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这是一本见证了佛门禅宗历史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源远流长,隐隐梵光从注解之中透出,映照在俊秀的面容之上,显现出了一丝宝相庄严。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这一篇章讲述的,是“穿衣吃饭即是道,平常心即是道”,道理颇得杨易赞同。
六祖慧能曾言:禅定者,外在无住无染的活用是禅,心内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谓外禅内定,就是禅定一如。对外,面对五欲六尘、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对内,心里面了无贪爱染着,就是定。如若证得“禅定”,那就如暗室放光!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杨易手中灰扑扑的佛珠转动之间,突然想起了一段六祖慧能曾经说过的佛言。
细说起来,当年杨易遍读经典,又岂止佛道魔三家?纵然此世法门有长生之能,但佛门三千大世界,佛理都是相通的。
佛陀认为,“我”由无明处来,无明生行——即精神活动,而行生识,即意识,由意识认识名『色』,即感知世间的『色』、相,先生诸『色』、相背后缘起缘灭的联系,即道、空,再生一切物质属『性』即『色』、相,最后才落实各种感官的具体感受,即欲界。
于是有一切触,即意识和外界的一切接触。
再由触生受,对触的情绪反应。
由受生爱,爱即是欲望,贪爱。
爱生取,再由欲望驱动人的行为,追求。
由取而有,行为追求产生因,由因生果。
最后死亡,终灭一切。
这个过程便是一切缘起,十二因缘,也就是意识产生,认识世界的过程。
“非一曰诸,邪解曰见。谓推理不当,而偏见分明,作决定解,名为见也。”
“此之诸见,或因禅发,或因闻发。因禅发者,谓初因心静,后观转明,见解通彻,有如妙悟。”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义。”
“一切世间之法,不论有情非情,总为因缘生者,因缘生之法,自体不实,故曰空,此理为真,故曰谛!”
《摩诃止观》之中,有一佛言名为“圆融三谛”。佛教中无论是大乘还是小乘,都是以真俗二谛作为通说,阐述诸般佛理,无上正觉。法华宗智者大师从龙树《中论》“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一偈领悟出中谛,以此连系真俗二谛,强调三谛的圆融相即,还由此建立起诸法实相论。
观音菩萨也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一切事物都由因缘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
一切事物其中虽无永恒不变的实体,却有如幻如化的相貌,皮肉红颜、世俗五蕴,皆为虚假。
如观空时,无空无假无不中。
诸法实相,其体唯一。各自皆是破、立、绝,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相互融即,无碍自在……
“你能悟到这一层,足见你的慧根。”
对于杨易的悟『性』,纵然活了不知多少年的普德禅师也不由惊叹,盖因杨易所悟,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天音寺修行法门的根本思想。
他跟杨易说起佛门空相、念识之妙,论三妙谛、六根九识之道理,由意识入手,说佛法心外无我,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灭之论,又说缘起之妙、十二因缘,即——意识之我从无到有诞生的过程。
实则,就是在教导杨易天音寺的根本功法——《大梵波若》的妙谛法门。只不过凡人平庸,难以从经义中参悟,需要将法门平铺直叙,才能按部就班。像杨易这样的武学宗师,已经没有了普通人那一层“知见障”,能触类旁通,又智慧深藏,自然可以从这些根本道理中,领悟修行法门。
就像他曾经做的那样。
虽然杨易并不知晓这一情报,但却渐渐感觉自己忽然晋入了一种极为寂静的境界。
身心凝然,遍身『毛』孔,莫名的气息徐徐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
好似自身意念与虚空之中冥冥至高存在接触,融为一体,一念之间牵引法界神通,臻至梵我如一,五蕴皆空的境界。
恍惚间,杨易仿佛成了一尊菩萨,出入有无之间,生存毁灭一念而起。
在佛门,这就叫欲界天魔来扰,外魔来袭。这时候,就必须把持本心,不能为之所动,否则很容易被精神世界的虚假幻想所『迷』,沉沦其中。
最糟糕的是,因为权限升级的缘故,杨易并没有第一时间融合自身曾经的修为和无漏元神,作为一个只有心『性』还在的“凡人”,偏偏他又体会过那种高级的力量,其中凶险可谓更上一层楼。
否则,千百年来,天音寺……不,是诸天万界无数佛门中人可望而不可得的菩萨果位,就这样成了,那还玩儿个蛋啊。
“法不在内外中间,不在三世,妄缘合生无实无主,相不可得。无合无散如空如幻,『性』净不污。以无所有故,心心所乃虚诳故,法非一异缘生无『性』,是为实空。空故无相。无相故无愿,无愿故不见法生灭,入无生法忍门……”
在普德禅师的讲经声中,杨易终于从那令人着『迷』的虚妄世界中挣脱出来,低语一声,虚弱的晕了过去。
在那最后一刻,杨易无比怀念自己的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