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枭雄传
作者:小河有水 | 分类:历史 | 字数:94.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临城下
春耕刚结束,张和便于尉氏城外召集各部将领前来议事。
今日要议的,是先攻南谯(安徽滁州)还是先攻历阳(安徽和县)。
马三兴率先出列,拱手说道:“顿丘(安徽来安县,南谯州冶所)离此不过百里,朝发而夕至,且城池低矮,守卒不过两千,我军初战,正好轻取此城鼓舞士气,以壮军威。”
但新任参军杨析却道:“顿丘易下不假,但正因其城小民少,而且又非来往要道,取之于此次征伐并无助益,反之,历阳濒临大江,乃北上之门户,若能一战而下,方能大壮我军威,到时顿丘等小城或可不战而下。”
马三兴皱眉道:“历阳难不难下倒还在其次,但我军若是攻下了历阳,便要时时防范对岸陈军来袭,腹背受敌,处境岂不是更加艰难?”
“陈军大部正与周军对峙于沌口,怎会在此时渡江来攻历阳?”
说到此处,杨析顿了一顿,“在淮阴临行时,主公曾向我说过,此次征伐淮西,只要周军未退,就不必过多防备陈军。”
既然郎主说过这话,马三兴自然是无话可说,但他想了想,却又问道:
“齐国历阳王高景安现驻于合州(合肥),若我军攻历阳,他必率军来援,若彼等合兵一处,固守坚城,我等又当如何?”
“为何要让高景安入历阳?”
杨析从怀中摸出一张纸来,徐徐展开对张和道:“这是麾下前几日到历阳画来的舆图,将军请看,历阳县北二十里处有山名曰小岘,当地人称之为照关,小岘西面又有一山,名曰城山,两山相对而立,中有隘口,为南北往来之冲要。”
听到这儿,张和眼睛已经发亮,他抬起头来说道:“参军之意……是声东击西,在此处设下埋伏?”
“非也!”杨析笑着摇了摇头道,“主公说,这叫围城打援。”
“此计之关键,便在于攻敌之必救,然后集中兵力伏击来援之敌军。”
张和有些郁闷地道:“郎主怎么不曾和我说过此计。”
杨析笑道:“主公说了,若你能自己想出计策,那我只需拾遗补缺即可,若是无计可施,便让我献上此计,只要用得好了,别说历阳,便是拿下合州也是易如反掌。”
马三兴也来了兴趣:“杨参军,郎主还和你说过什么,都给我们讲一讲,也让我等学些谋略。”
“无他,惟勤耳。”杨析并未多想,张口便道:“郎主说,多看多听多记多思。”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为将帅者每到一地,必须了解当地地形、山峰水流,每临大战,必先掌握敌军动态、敌将性情,然后依此定计,即便力有未逮,也能从容撤退。”
一段话说下来,杨析连停都没停一下,想来是将这些话全都牢记在心了。
“郎主之能,我等实难望其项背。”张和感叹了一声,又道:“历阳地形杨参军已经去看过,我就不再去看了,等到了下一地,我再亲自去查勘地形。”
“你等也是一样。”张和指了指马三兴和各军主,“日后只要单独领军作战,一定要先做好万全准备,”
次日一早,张和便率军沿江西进历阳。
大江对岸就是陈国,但如此多的船只在江右逆行,对岸却连哨船都没派出来一条,以五艘金翅大舰为首的船队,十分顺利地到达了横江浦。
横江浦与采石隔江相望,到了这儿,再沿着流入长江的河流溯流而上不过数里,便到了历阳郡治所在历阳县城。
金翅大舰刚拐进护城河,站在船楼顶楼的张和便哈哈大笑起来:“果然如参军所说,历阳城墙离护城河如此之近,船上的拍杆便能拍击城头,也不知当初建城之人是如何作想?”
杨析道:“当初建城之时,天下还是大一统之局面,而且那时候也没有楼船拍杆。”
他指着船下的水面:“就拿这护城河来说,原本修来是阻敌所用,如今却成了我等借以攻城之阶梯,不过是时移事易罢了。”
“呵呵……”张和看着城墙,突然转头命令船上士卒拉起拍杆攻城。
杨析见众军士升起拍杆,连忙向张和说道:“将军千万注意分寸,若是不小心将城墙砸得垮塌,可就不能引高景安入伏了。”
“那有你说的那么轻巧?参军别看这城墙是夯土筑成,真要砸得垮塌,我们这五艘大舰十支拍杆,也得砸上大半日,更何况城上守军也不会眼睁睁看着我们就这么砸墙。”
“那也要砸慢一些,让将士们用弓弩多射杀城上齐军士卒,逼他们去合州求援。”
历阳与尉氏彼此近在咫尺,东面稍有动静,历阳自然得知,但因韩氏兵马来得实在太快,历阳守军只勉强来得及关闭城门,敌军的金翅大舰便开始用拍杆发起了攻击。
城头上数十名守卒见势不对,一窝蜂地跑下城墙来,慌不迭地跑到府衙禀报。
和州刺史梁喜很快便得了消息,顿时又惊又怒。
惊的是敌军来得如此之快,而且还有楼船拍杆,怒的是早在去年他就向朝廷奏报过秦郡之事,朝廷也派了历阳王前来平乱,然而那高景安率领大军到了合州之后,却只顾着勒索财货,连历阳也不肯过来,实在是令人可恨。
天保三年(五五五年),陈霸先与齐主高欢在历阳议和,于是将历阳改为和州,但仍然只辖历阳、龙亢、乌江三个小县,梁喜这个和州刺史更是连一个郡的郡守都比不上。
辖地不过百里,民众不到十万,城内守军不到两千,若无援军,历阳断断撑不过一月。
所以这段时日来,梁喜心中也是十分焦虑,眼见着韩氏取了秦郡招兵买马,屯驻重兵,接下来必然会四下扩张,但他却无计可施。
如今韩氏果然兵临城下,而他日日盼望的援军却仍然没有踪影。
梁喜在府衙内急得团团转,过了好一会,方才定下心来,给高景安写了一封十万火急的求援信,命亲信部曲送往合州。
随后,他又强打精神在家中下人的帮助下披挂齐全,带着数十名部曲急匆匆上了城楼。
他这个刺史手下连个都尉都没有,敌军到了城下,还得他亲自到城楼上去指挥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