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是谁,曝光了我皇孙的身份

作者:大猪蹄子 | 分类: | 字数:42.9万

第123章 先做个朋友

书名:大明:是谁,曝光了我皇孙的身份 作者:大猪蹄子 字数:2127 更新时间:2024-11-08 03:13:27

“不知衍圣公此次来京所为何事,可有用的着小子的地方?”宁羽不想继续纠缠下去。

毕竟他虽然不害怕和儒家产生什么纠葛,但是这种事能避免,还是避免的好。

“此次前来确实有些事情,国朝为士人开科举,然北方被蒙元荼毒日久,又是大明边疆,在科举上相较于南方有很大的劣势。

孔某此次前来,是想与朝廷商议一下,能否想出一个对策,让广大的北方士子们,也能享受到朝廷的恩惠。”孔讷一脸沉重地说道。

“这个有些难,读书此事事关资质,如果朝廷真的出台什么政策,只会让北方士子对朝廷更加依赖,如此一来,北方文事只会更加落后。

想要让北方文事兴盛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朝廷投入,兴办书院广布文事,其他没有任何办法。”刘三吾摇着头说道。

“刘兄此话欠妥,国朝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正是读书人报效国家之时,刘雄此法虽然不错,但耗时日久,成效也无法预料。

这样一来,南北方差距将会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只会让北方士子与朝廷渐行渐远,甚至离心离德。”孔讷一脸担忧地说道。

“衍圣公此言有理。”一直在边上扮乖宝宝的宁羽突然开口说道。

宁羽听到孔讷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封建社会统治的主要力量就是来自士人,就像孔讷说的,如果这样下去,南北方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就算是读者圣贤书的士子们,做官之后,也会有意无意地对南方倾斜,时间长了,南北方无论是文事经济甚至各方面只会差距越来越大!

这不符合一个国家的团结,所以,这件事在后来逐渐演变,甚至在洪武三十年会试,发榜时在榜的五十一人均为南方学子,由此议论纷纷,传言四起。

北方落第的学子们举报主考官,因为主考官是南方人,所以肯定开了后门有意选拔南方学子。

朱元璋大怒,重新复查试卷,可结果和之前一样,后来有人举报主考官故意将不合格的试卷上报,朱元璋盛怒之下处死了当年的主考官。

而那个悲催的主考官,正是眼前的刘三吾!

这不得不说完全是一场冤案,就连朱元璋自己都知道这一点。

但是作为大明的皇帝,他自然不能说,一来是刘三吾在蓝玉案的时候,曾经出面保过蓝玉,其次,为了整个大明的稳定,朱元璋不得不将刘三吾推出来做替罪羊。

这件事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但也是当时唯一能想到的办法。

“这件事表面是科举选士中的不平衡,但实际上确实大明那北方巨大的差距。

首先大明的国都定于应天,应天城虎踞龙盘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可他也有很的缺点。

应天居于江南,而朝中许多官员都是出自江南各地,长此下去,朝廷对江南的照顾只会越来越大,这样南北方就会离心离德。

其次,北方经过几千年的开发,现在已经被开发殆尽,加上北方先后经历了金国、蒙元的先后摧残,以至于民生凋敝。

这样的结果就是南北方现在差距越来越大!

反映到科举上,也就会出现现在这种南高北低的局面。

你们自己都是读书人,都知道,读书是一件极其耗费精力和钱财的事。

一个十岁的孩子,现在就是家中的一个壮劳力,而放在读书上,一个孩子要从四五岁开蒙,直到他金榜题名,期间肯定会出现一些少年才俊。

但是和每次朝廷录取的人数相比,那些所谓的天才就太少太少了。更多的人,都要经历几次甚至一辈子都在科举的路上。

这就是说,一个家中只要有一个读书人,这一增一减,还要负担巨额的费用,笔墨纸砚、读书会友,游历增闻都需要大量的金钱支撑。

不然,即便是将四书五经烂熟于心,想要考取好的成绩也是非常艰难。

朝廷兴办科举的好处就是读书人多了,国家治理起来就容易得多,我可不相信什么治民与愚。

孔子曾经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也就是说圣人并不觉得百姓愚昧了容易管理,反而是鼓励大家读书,不然他为什么自己开办私学。

这就有点扯远了,说回到现在,北方先后经历了金国、蒙元的先后摧残,又是大明和蒙元的主战场,民生凋敝是肯定的。

不仅仅如此,北方现在还承担着大明抵挡蒙元残余对大明骚扰的重任。

民生不旺,生存始终是他们的第一大事,读书对他们而言太过遥远。”宁羽一时没忍住,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只是,说着说着,宁羽就感觉气氛不对,他抬头一看,孔讷和刘三吾都一脸惊讶地看着他。

“我就是随口说说,你们继续,你们继续。”宁羽难得腼腆一次说道。

“小友真乃神人也!”孔讷都不知道怎么形容现在他自己的心情了。

“我虽知小友思虑甚远,但没想到,能从此事,看到这些我等不明之处,刘三吾受教了!”

这下气氛就有点尴尬了,宁羽甚至怀疑这俩人要拜师自己!

这可不行啊!

“两位谬赞了,小子只不过是胡言乱语一番,当不得如此夸赞。”

“不!小友所言句句真知,字字透理,让我等茅塞顿开,今日能听到小友如此见解,几遍此事不成,孔某也不虚此行。

小友,你与刘兄相交为友,孔某有个不情之请,可否对孔某一视同仁,折节下交?”孔讷一脸真诚地说道。

“这个没问题,大家都是朋友,衍圣公应该听刘老说过,宁羽虽然不才,但是最喜欢的就是交朋友,只是衍圣公地位尊崇,小子不敢高攀。”宁羽笑着说道。

他是真害怕孔讷提出什么难以接收到条件,不过还好,就是交个朋友而已。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些话,在不久之后,就摆在了朱元璋的御书案上。

“咱还是小看了咱的乖孙啊!”朱元璋看着宁羽三人在驿馆的对话,两眼精光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