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局局中局
作者:麦腻腻 | 分类:历史 | 字数:134.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九十三章 包青天
平国公见麦高倒也知无不言,想了想又问道“所以西北五州是武家,对吗。”
麦高点了点头道“是,国公所言不差,当年学生在西北商学堂得到了传承,便已经与师祖他老人家说了此事。”
平国公又道“那这玉简上可还有说别的事情。”
麦高其实颇有些犹豫到底要不要说皇家商都院之事,只是此时已然是与皇家商会对上了,若是自己这边还人心不齐,怕是到时也讨不了好,于是也就不再隐瞒道“除了平王一脉的势力,太祖还提及了当年他所设立的一个隐秘的部门,皇家商都院,目的是为了监控大通朝的商道,且这个部门在太祖过世后会遵从持信物之人的号令,这玉牌就是信物之一,但要想号令整个皇家商都院却要集齐各处的传承才可以。”
平国公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你可有接触过这皇家商都院之人。”
麦高摇了摇头道“学生不曾,且不论这百十年都过去了,如今皇家商都院内之人是否还一心遵从太祖当年的遗命,单就现在的局面学生也是不敢的。”
平国公意味深长地道“因为你猜皇家商会是皇家商都院的一部分。”
麦高不得不佩服平国公的睿智,点了点头道“正是如此,学生本是不想打草惊蛇,不想还是让他们知道了底细。”
平国公宽慰道“不,你做的很好,这玉简想来只有你能看懂其上的含义,这样一来其实反倒就无足轻重了,只要你没拿出玉牌,他们暂时就不会为难于你,但今日你若是露出此物,怕就回不来了。”
又道“既如此,你也无需忧心,我平国公府自是没有忘记太祖他老人家的圣谕,定是尊太祖遗命行事。平王一脉的传承有些特殊,你且随我来吧。”
一旁的平国公世子已经被这一老一少的你来我往惊的说不出话来,这事情的发展让他根本没反应过来,只是听他们不停的说什么太祖传承,心中诧异于此事竟然是真的,但见二人起身,忙也跟了上去。
平国公带着二人来到了一处位置偏僻的佛堂,堂内正中供着一座金身雕像,麦高仔细一看忍不住眉心一跳,顿时满头黑线,震惊之下一时间竟没能控制住自己的表情,那雕像赫然是包青天。这太祖也是够了,若是后世当真再无穿越人士,这百年传承岂不是要断绝。
一旁的平国公观察到麦高的神色,轻笑出声“你果然知道供奉的这金身是何人。”
既已露了端倪,麦高只得无奈地点头应是,平国公又道“既如此,你上前来,这佛龛后面有一些与玉简上类似的符号,你若是知道,自然是难不住你的。”
麦高觉得自己今日诸事不宜,先是在中州商学堂被人抓了个现行,曝露于皇家商会面前,接着又被平国公这个老狐狸将自己的老底套了个一干二净。若是平国公有心,怕是日后自己真是要死无葬身之地了。只好在现在他们有共同的敌人,倒是可以合作一段时间,只是他还是要想好后路才是。
麦高随着平国公上前,转道佛龛的后面,果然在墙上是一排石刻浮雕,正是二十六个可以按动的字母。虽说已猜出太祖设置此处机关的关窍,但麦高还是站在那里犹豫起来,其实他在想的是,到底应该是包拯呢,还是包公呢,或是包青天呢,亦或者是包龙图呢,这称呼太多,他一时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麦高想了想看向平国公问道“国公,不知这机关若是按错有没有什么妨碍,学生担心若是出了差错,反倒是坏了事。”
平国公虽有些诧异于麦高所言,不过还是道“并无妨碍,其实当年父王,和本国公都尝试过很多次,只是不解其意,故而难窥其门径。”
如此麦高就不再担心了,便将他能想起来的包拯的别号从最不可能的开始一一试过,最后在他按下包青天之后,机括声响起,一旁的平国公激动的双手颤抖,而世子早已被这连番的变故惊得麻木了。
佛龛后的石墙在三人的注视下缓缓向两侧打开,一个黝黑的地道入口出现在他们眼前。麦高望向平国公道“国公,我们是不是先去取两个灯笼,也好下去探查一二。”
平国公这才好像反应过来,一叠声地道“对,对,海儿快去取两个灯笼来。”继而又严肃地道“莫要被旁人知晓,你亲自去。”
平国公世子点头应是,忙快步转身出了佛堂。此时只余二人,平国公问道“不知你可否介意与老夫讲讲这供奉之人的由来。”
麦高也在想着太祖的寓意,心念电闪间已是有了个大概,暗自斟酌了一番,便道“其实此处供奉之人乃是源自一个传说,这金身雕塑之人被称为包青天。”为了不影响日后真正的包拯,麦高还是讲了些后世民间的演绎传说给平国公听。
“这包青天据传是奎星转世,最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且不畏权贵,铁面无私,善辨忠奸,自为官之始便以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伸冤鸣不平之事而着称。据传他日断阳间夜断阴,白日料理人间的案子,夜晚则主持阴间的讼事,额前的月牙乃是他往来阴阳两界的凭证。且相传包青天的大堂上有三把铡刀,分别是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但凡是贪赃枉法之辈,只要被查证属实,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朝廷重臣下至普通的草民,都逃不过这三把铡刀。”
麦高目光看向虚空,又道“学生猜想,太祖皇帝是想用包青天警示后人,须得磊落行事不然难逃天地裁决。”
听着麦高所言,平国公陷入了沉默。而不多时世子便拿回了三盏宫灯,三人借着佛堂内的烛火将其点燃,一人提着一盏,向着地道内而去。
向下也就走了二十多级的台阶,便到了一处平坦之处,正面的石墙上此番倒是正正经经地刻着一段话: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
诚信乃为人处世立身之本,亦是立国之本
若是为成功而不择手段,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
而我大通朝若要长久,则应以诚信教化为基石,倡导百姓重信,严惩诈欺之事,朝廷以信执政令,法典以信为本。彼时百姓自然安居,国力自然昌盛。
朕留下此番教谕既是警醒得朕之传承者,亦是告诫朕的后世子孙,望尔等日日自省,莫辜负朕之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