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寸山河寸寸血
作者:油油的八爪鱼 | 分类:军事 | 字数:121.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章 奉命守城
民国26年11月12日,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南京中山陵9号小红山主席官邸。统帅部第一次高级幕僚会议会场。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正看向两排正襟危坐的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刚刚刘斐说了,我们之所以淞沪会战打败了,是因为没有贯彻持久消耗战的战略方针,也不应该寄希望于九国公约,应该靠我们自己来和日本人作斗争,我觉得很有道理嘛。不过现在你们来说说,关于首都南京的防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计划呢?”
“南京从战术上讲,可以说是一个绝地。如果我们死守南京,那敌人可以三面合围,而北面又阻于长江,无路可退。”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先发言。“我军刚刚从淞沪战场撤出,人员,装备还未来得及补充,这种情况下和敌人硬碰硬是不值得的,倒不如将大军撤往长江两岸,以阻止日寇北上。”顿了一下,李宗仁又补充道:“让他徒得南京,对战争大局无关宏旨。”
军委会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白崇禧提出:“以我意见,应将大军撤出城外,一面可以监视南京,一面可以掩护徐州,还可保留实力,以便机动打击敌人。”
“南京是国之首都,若不防守,何以向国民交代?”听到两员大将都主张弃守南京,蒋介石很是忧虑。
于是,军委会第一部作战组组长刘斐站了出来:“南京是我国首都所在,不作任何抵抗就放弃,当然不可。但不应以更多的部队争一城一地之得失,只用象征性的防守,做适当抵抗后就主动撤退。在兵力使用上,大约12到18个团就足够了,守城部队太多会不便机动。”
对刘斐的意见,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军令部长徐永昌等将领都表示赞同,但这并非蒋介石所想见到的。虽然他心中明白,南京城从军事角度讲的确不利于防守,可从政治角度来看,作为一国之首都,就这么弃守实在有损一国之脸面。蒋介石很纠结,台下一众将领也很难办,最后也没有达成什么一致意见,第一次会议就这么结束了。
第二天,蒋介石重新召开了军委会最高国防会议。会场上,前一天建议战术性弃守南京的几位将领再次向蒋介石提出建议,但蒋介石期待看到的是大家群起呼应,共同扞卫南京的场景,对现在的这个情况很是失望,于是,会场变得一片沉默。
这时,军委会军事训练总监,军法执行总监,一级上将唐生智站了出来。和其他几个一级上将不同,唐生智因为之前反蒋已经在军事训练总监的闲职上坐了很久的冷板凳,这次会议之前他专门请教了蒋百里,得知日军有可能并不会强攻南京,便挺身而出了。
“现在敌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我们不仅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更对不起我们的最高统帅。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
蒋介石倒是没想到名将如云的会场上只有个管军训的军事训练总监站了出来,便问唐生智:“如果让你守南京,有没有把握?”
唐生智大义凛然的回答道:“至少有两件事有把握,第一,本人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
听到唐生智慷慨忠义的陈词,蒋介石大喜。因为他其实还在期望着九国公约签约国的讨论结果,另一方面还在等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代表德国政府进行的秘密“调停”,还是不想放弃首都南京城的。唐生智这一番话,像给瞌睡的自己送了个枕头,心中很是赞同他的意见。于是当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部司令长官,指挥保卫南京,唐生智表示自己必将“临危不乱,临难不苟,没有统帅命令,绝不撤退。”
李宗仁比较熟悉唐生智,知道唐生智的实际能力并不出众,他说的和南京共存亡很有可能只是一句空话,便翘起拇指讽刺唐生智道:“孟潇,你了不起啊。”唐生智也回击李宗仁:“德公,战事演变至此,我们还不肯干一下,也太对不起国家了。”
在第三天的会议上,蒋介石明确表示同意唐生智的建议,决定“短期固守”,否决了刘斐等人弃守南京的提议。至此,军委会便开始全力备战,统帅部开始下达一系列的战略战役举措。作为军委会主席,蒋介石心里自然明白,在日军的军事优势下,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并不划算。只是实在不守难以面对舆论压力,这才最终决定短期固守,如果实在难以坚持守城部队是可以撤退的。
虽然决定了一定要守一次南京,但国民政府同样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调集部队建筑工事积极备战,另一方面,南京城里大大小小的政府机关,科研单位开始陆续撤往重庆,做着迁都的准备。
同样,南京一些嗅觉灵敏的商人和比较机灵的市民也开始搬家了,林远的父亲林安邦就在此列。虽然林远家不住南京,但是林家在南京有好几家公司和商铺,林安邦有朋友在政府财政部任职,专门来找林安邦,告诉他南京政府打算迁都重庆,要他也做准备。林安邦很有危机意识,自从上海沦陷就开始变卖一些商铺了,这下得到了准确的消息,咬了咬牙,托交通部一个朋友帮忙花高价找了两艘火轮,把值钱的货物都沿江运走。然后回家接上还在浙江的家眷,举家搬去了重庆。去重庆前,他还特意拜访了齐县长,两人促膝长谈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一同带走了齐县长的家眷。齐县长紧握着林安邦的手,说道:“愚兄身为一县之长,如今国难当头,实不能丢下一县父老独自苟安,贤弟莫怪。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重逢。犬子在军中任职,归期难知,两女又年幼,今后还请贤弟多多照顾,愚兄谢过了。”
“齐兄哪的话,请放心,今后他们便是我的家人,我自当竭力照顾。此次一别短期内恐难相见,齐大哥保重!”林安邦严肃的向齐县长保证道。
但是之前刚刚从北平搬到南京的顾老板实在是不愿再劳师动众的搬一次家了,他觉得南京是首都,国民政府肯定会严加防守,再说,南京城那坚固的城墙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打下来的,便婉言谢绝了林安邦的邀请。林安邦见他不为所动,心中也是无奈,便把几家还没盘出去的杂货商铺暂且交给顾老板打理,一方面帮顾老板在南京站稳脚跟,一方面也不会浪费了那些带不走的货。收入两人五五分成,顾老板谢过了他的好意,互相道别后忙着张罗生意去了。
离南京近四百里外,无锡仓头村,毛求长家。
毛老爹今天收到了从无锡寄来的一封信,他不识字,不知道信里讲了啥,不过随着信一同寄来的还有一张照片,照片里站着几个身着戎装的军官,都挎着枪,看起来英武不凡,不过他们身边还一个瘦小的身影,毛老爹看着格外熟悉。“孩子他娘,求长出息了!”毛老爹赶忙跑进屋里,急匆匆把照片往毛求长娘手里塞。
“你一个大老爷们急什么,”毛求长娘见毛老爹风风火火的,埋怨道,“这啥啊?”
“无锡寄来的信!咱家毛求长出息了,你快瞧瞧。”
“哟,还真是毛孩儿,换了衣服这么精神啊,这才两个月不见,都快认不出了”毛求长的娘看到照片里自己的孩子,惊奇的喊道。
“你先看看照片,我去请白先生来读一读信”毛老爹又跑出屋子,忙着去找村里以前考过秀才,现在在村里私塾教书的白先生了。
过了一会,白先生跟着毛老爹进了屋,帮毛老爹夫妇念了信,信中说毛求长加入了中央军,平时吃得好还不拖饷,现在在连长手下当通讯兵,平时连长去哪他去哪,不仅不像大头兵那么危险,连长还很照顾他。这下毛老爹夫妇可高兴坏了,唯一的儿子去了军队,他们总提心吊胆的,现在儿子过得很好,吊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了下来,赶忙谢过白先生,把信和照片好好装起来,藏在了家里唯一的柜子里。
11月19日,南京
蒋介石手令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所辖有十三个师另一个教导总队,还有南京宪兵部队,江宁要塞部队等。虽然编制不少,但大多数都是上海战场退下来的残兵,部队严重缺编,还有大量新兵,战斗力并不高。唐生智虽然爱国热情值得称赞,但身体病弱,在南京的寒冬里颇有些吃不消。作为卫戍司令,他多次带领参谋人员到前线各阵地视察,却只能穿着厚重的大衣在平地上走走,爬山视察还要协助的副参谋总长白崇禧代劳。这让白崇禧等高级将领不由得担心起他是不是真的可以胜任这个位置了。
20日午饭前,齐恒在南京收到了父亲的来信,信中除了让他保护好自身安危以外,提到了自己的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妹妹随林远家一起搬去了重庆的事,齐恒心里明白,或许只有重庆这样的大后方才真的算是现在中国少有的可以说是安全的地方了。在不久前,自己随部队士气昂扬开进上海,打得上海的日本人只能龟缩在坚固的堡垒里,可之后短短三个月,部队就一败再败,一退再退,现在已经退到了南京城下,需要为保卫首都做准备了。想到这里,齐恒心里起了一团闷气,无从发泄,憋得自己透不过气来。于是出了门,也没叫毛求长,独自走到训练场,拼了命的锤一个沙袋,一直到两个拳头破了皮还不停。直到被路过的二营两个连长拦下来才作罢,看齐恒停下来后,其中一个年纪大一些留着胡子的连长拍了拍齐恒的肩膀,也没说什么,静静等齐恒急促的呼吸慢慢缓下来,才喊来医护兵帮齐恒包扎手上的伤口。两个连长等齐恒包好手,稍稍平静下来了才打算转头走去吃饭。而正好八连连里开饭,毛求长在连里找不到齐恒,寻思着连长是不是来了训练场,看这边站了好几个人,就端着饭走了过来。看到齐恒手上包着纱布,眼睛红红的,毛求长吓了一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想问齐恒,可他从没见过齐恒这个样子,又不敢张口。二营的胡子连长见过毛求长,示意他齐恒没事,这才让毛求长放下心。
等齐恒坐了一会,在训练场吃过午饭,两个人才一起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