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作者:a去年今日此门中 | 分类: | 字数:70.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九十三章 学士干政
集中兵力,做准备需要一段时间。
我们把目光转回于长安。
麟德殿以西有一处小院,虽位于皇城之内,但位置偏僻,紧邻着蓬莱宫西墙。
麟德殿又是皇家御宴之用。
平日很少有人。
然而今天这里却变样了,只留一张主座、一幅纱帘,左右换了十几对几案坐榻,笔墨纸砚、烛台镇纸尽皆齐备,左右厢房中的杂物也已清空,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书籍、图册。
有四名绿袍官员正垂首站在院门口,虽一动不动,但脸上神色不定,显然都是第一次踏进后宫。
“皇后驾到……”
四人齐齐跪下。
“平身。”媚娘倒是很随便,登堂入室来到主位,坐下来喝了一口宦官捧来的水,又接过绢帕擦擦嘴,笑道:“诸位也都落座吧。”
各自寻了张就近的几案坐了。
武媚娘看到众人皆显拘谨,便笑道:“四位不必紧张,你们应该已经知道了,本宫召你们来是修书的。虽说我也读过一些书,写过《外戚戒》,毕竟是女流之辈,因而恳请圣上诏请贤才,四位皆是当今文坛之中的雄杰,学识千里挑一,品质绝非俗流,故而得以入选。千万莫拘束啊。”
四人闻听此言受宠若惊,立刻起身道:“实不敢当。”
此四人是谁?
范履冰,怀州河内人士。苗神客,沧州东光人士,这两人皆是进士出身,
学识优异文采出众,现任周王府属官,惜乎李显耽于玩乐不读书,两人有志难伸。
周思茂,贝州漳南人,现任起居舍人,负责记录皇帝诏令以备修撰实录,有传言说他与郝处俊关系不睦。
胡楚宾,宣州秋浦人,弘文馆的学士,此人学问极好,但有个毛病,每做文章必要喝酒。因为这毛病整天醉醺醺的,搞得同僚不待见,始终升不了官。
武媚娘召集了一群才华出众却不得志的文人,而且还都出身寒微,没有关陇背景,自然有她的考虑。
四人中以范履冰年纪最长,他是武德年间的进士,如今年逾六旬,但是仍然对政治抱有野心。
见人一到齐。
武媚娘把手一摊,“本宫所编之书皆是内外朝训导所用,类乎《列女传》《臣轨》,还有些是我个人爱好,佛道诗文之类。料想对各位而言不过是牛鼎烹鸡,所需的参考书籍我已备在厢房。诸位又不多拿俸禄,只是帮我一个忙,大可随便一些,平时仍在各处供职,闲暇之时过来便可,就是编上十年八年也不打紧,不过一定要保证这屋里每日都有人。至于所需之物不必委屈,有什么需要直接通知我。胡学士,我可给你备下好酒啦!想喝就喝!”
啊?!”胡楚宾双眼放光。
有吃有喝还有酒,这比弘文馆强多了,照这个待遇可真得编个十年八年的。
书卷铺开,浓墨研好。
四位郁郁不得志的人,感觉到无比激动。
在这里一切都有人伺候着,即便需要哪本书也不必自己取,只要随口吩咐一声,宦官自会去厢房寻来。
武媚娘也不走,坐在纱帐内一边浏览从宣政殿带来的奏疏,一边兴致盎然地观察他们。
开始大还放不开,时候一久随便起来。范履冰年岁大了,老那么跪得直直的写字坚持不住,渐渐坐下了。
胡楚宾半卷书录完,半壶酒也下去了,脸也红了。
武媚娘把众人的形状瞧得清清楚楚,却也不加叱责,约莫过了半个多时辰。
她忽然起身走出了纱帐。
四人各行其是,直到皇后走到近前才发觉,胡楚客刚要起身坐好,却见皇后也不说话,将几份文书摆到他案头,继而又分送其他三人。
胡楚客不解何意,拿起一看:鸡林道行军副总管李谨行初战告捷状。
就是喝了酒的胡楚客也吓了一跳,这是官员奏疏啊!
这如何敢看的?
连忙跪下,其余三人也一样。
武媚娘笑道:“怎么了?”
“臣等不敢……”
“这有何不敢的?审阅奏疏乃本宫职责所在,现在本宫遇到不决之事,咨以列位。上命下从君命难违,岂不是顺理成章?”
范履冰却道:“朝廷自有法度,臣官职卑微不敢僭越。”
众人连忙附和。
胡楚宾喝了酒,胆子大了起来,开口笑道:“娘娘莫与我等玩笑,这等事我等实在不敢。”
“不敢……是不敢,还是力有不逮?”媚娘眼珠一转,扭头瞪视着胡楚客“亏你自诩有本事,看两份奏疏也吓成这样。昔日陈胜一匹夫,尚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多大的官都是人当的,看来你不过是徒负虚名,不敢望宰相之项背,也就只配做个小小学士。”
胡楚宾闻听此言立刻直起身:“看!有什么不敢看的?人道郝处俊才智出众,我就不信这个邪,我若当了宰相岂不胜他十倍?”
说罢拿起奏疏便读,一目十行不过片刻之工便把奏疏一摔,“哼!什么胜仗?高丽素善因城固守,如今新罗不过是故伎重施,不能克敌城池,这样的胜仗打一百场又复何益?而今之计乃是加派兵马扰敌之后,不妨就地差遣靺鞨、契丹等部,然后……”
第一百九十三章 学士干政
他滔滔不绝说着,众人见了不禁紧张。
到底还是僭越干政了!
皇后却听得很认真:“靺鞨前番串通新罗,今可为我所用?”
“不难!此等部落不过见利忘义之辈。再者李谨行本就是靺鞨人,乃粟末八部首领突地稽之子。”胡楚客眉飞色舞,“这奏章里还提到,李谨行与高丽叛军激战于瓠芦河,新罗趁乱奇袭伐奴城,谨行之妻刘氏擐甲率众抵御,击退敌军。有这样的女中豪杰,还修什么《列女传》啊?娘娘何不加封其诰命,让天下人看看!”
好!”武媚娘也豪气上涌,“军中既有刘氏一般的女将,我请圣上封她为燕国夫人。”
这边话音刚落,范履冰也捧着奏疏道:“张文瓘提议晋升张楚金为刑部侍郎?哈哈哈……张文瓘虽是个正人君子,此举也不免有营私之嫌。”
“为何?”皇后甚是关注。
范履冰道,“张楚金、张越石兄弟与张文瓘同出英公门下,如今李义琰又任中书侍郎,眼瞅着阎立本已病重致仕,将来能补宰相之任者必是义琰,再拉来个张楚金,这都是一根藤上的。”
“不准。”武媚娘毫不犹豫
“不行啊。”苗神客打量着他那份奏疏,冷笑道,“这一派人皆出于并州,圣上早年王封也自晋地起家,再说娘娘何尝不是并州人?圣上信任他们,视之如东宫旧臣,您可不要因此事跟圣上冲突,静观其变吧。”
武媚娘点点头。
觉得苗神客说的对。
接着又把更多的奏折拿给四人看。
转眼间,这间小小文馆俨然变成了政事堂,四人便如宰相般把一摞奏疏都解析了一遍,留待皇后裁决。
媚娘心满意足地归拢奏疏,朗言道:“列位帮了我大忙,自今以后若有疑难之事还要咨询。放心吧,你等既分担宰相之事,便不愁日后当不了真宰相!不过还请列位慎言,这间屋子里的事万不可对任何人提及。”
四人做都做了,反悔也来不及,只能匍匐叩首:“臣不敢……”
“好,继续编书吧。”皇后微然一笑,抱着奏疏出门而去。
紧接着宦官走了进来,这次每人手中一只托盘,全是缗钱锦缎。
媚娘终于如愿,微笑着而去。
行了,我这方势力算是立住了。
宰相之所以能制约我,就是因为朝廷事务冗杂、人事关系稠密,总有我难以洞悉之处。
如今有了一群智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再也别想欺瞒我,而且这帮人分任各职,不但是参谋,还是眼线,从今以后朝廷任何旮旯角落也逃不出我的目光。
这一年的秋天。
很快,好消息都来了。
首先北唐迎来了一场大丰收,只要有粮食,生活便有希望,黎民百姓无不为之欢腾。
李治也甚感宽慰,加之经张文仲、明崇俨的调养,近来病体稍觉恢复,于是宣布大酺三日普天同庆。
所谓大酺,是特许天下一切士农工商聚饮庆贺,在这三天里百姓无需劳役、衙寺无需理事、公卿百官也无需上朝,所有人都可以大吃大喝举酒相贺。
固然新罗的征战没有结束,但是也快了。
五哥自从和自己签订了和约之后,听说也没有继续进取的想法。
那么自己也就不招惹他。
也就万事大吉。
虽然还有许多隐忧,但总体来说,局势好太多了。
适当自娱似乎也可提振国家气势。
为此在九月十五日,也就是大酺第一天,许久没有出现在百官之前的李治出现了。
与百官同乐。
丰盛的御宴摆在面前,二圣却动都没动,只顾着瞻望楼下的热闹景象。
为了庆贺丰收,更为了讨皇帝欢心,大街之上设摆了无数宴席。
九品以上的京官都来了,三五知己凑在一处,推杯换盏有说有笑,有的似乎还嫌宫宴不够丰盛,又从家中带来许多美食与同僚分享。
众人还召集一帮乐工百戏,要奏乐表演为二圣助兴。
昭训门外的金吾仗院,干脆设了临时的大灶,烹牛宰羊、屠狗杀鸡,宦官小使忙得不亦乐乎,一碗碗刚出锅的肥肉分送守卫皇宫各处的将士,人人都能沾到点儿喜气。
李治望着这丰收的场面,笑逐颜开心情大畅,高举酒杯道:“朕与众卿共饮此杯,愿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万岁、万岁、万万岁……”
霎时间人声鼎沸,楼下所有人都举杯呼应着。
郝处俊、戴至德等宰相在阁内另设一席,也纷纷举杯来到窗前,一边向二圣祝贺,一边向楼下同僚敬。”
一杯饮罢,李敬玄笑呵呵凑前两步,手指楼下道:“陛下快看,那是谁来了?”
“嗯?”李治顺着手指的方向望去,但见西面有三人绕过一桌桌酒宴,正快步往这边走来。他自从风疾发作,双眼昏花,辨不清来者是谁,只知左边的似乎是个三品官、右边是个四品的。
改元大赦之际他曾下诏修改服色规定,三品以上穿紫袍,腰系玉带。四品官穿深绯,腰系金带。五品服浅绯,金带。
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银带。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铜带。
这次改易之后官职大小一目了然,仅凭服色便可看出品阶。
媚娘比他看得清楚,笑道:“左边是刘审礼,右边的是来恒,那中间之人……咦?”
刘审礼乃先朝刑部尚书刘德威之子,从戎多年,如今官居工部尚书(还记得那个杀星吗?)
来恒是来济的兄长,现任黄门侍郎;而走在正中的却是个身穿粗布衣的无品之人,但刘审礼、来济竟对他格外恭敬,那究竟是谁?
李治觉得此人面熟,却一时想不起,李治揉了揉迷离的双眼,努力审视了半响。
绕过宴席便要下楼去。武媚娘赶忙搀住:“陛下保重龙体,叫他们上来不就行了?”
“不!”李治兴奋得像个孩子,“元超回来了,朕要下去迎他。”
尚药奉御张文仲随侍在侧,也过来劝阻:“陛下,举动莫过急,留神头晕……”
正拉扯间听得“咚咚”声响,李治已经下楼去了。
也只好追了上去。
走在正中的薛元超倏然抬头,恰与李治四目相对,愣了片刻重重跪倒在楼梯上,手脚并用,一步一步直爬到李治双脚前:“罪臣蒙赦而归,向陛下问安……”话未说完已唏嘘不止。
“真的是你!”李治激动不已,屈身抱住他肩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
相较李义府、来济、李敬玄等人,薛元超与李治的关系最亲近。他不仅是东宫旧属,还是李治少时玩伴,受李世民指婚娶李元吉之女和静县主,又因他姑母薛婕妤曾是李治的启蒙老师,极受优容。
不过由于薛婕妤和武媚娘关系不好,还是上官仪的后台。
所以连带着薛元超也被流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