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从良医到良相

作者:杨思大老倌 | 分类:历史 | 字数:101.9万

三百十九 银票

书名:从良医到良相 作者:杨思大老倌 字数:2430 更新时间:2024-11-16 22:43:31

武昌大市场,年后姚光宗刚刚到达,恢复营业,就迎来一位南京来的大客商陈晓阳。一番交谈后,双方竟然都和向知府很熟悉,这让姚老板感觉生意达成的希望更大。

陈老板也是听说姚光宗刚从四川运来一批上好的黄连和天麻,这才慕名而来,陈老板的需求量也很大,每样三万斤。

外加南方出产的肉桂,砂仁,新会陈皮,交易额加起来能有三千两之多。

开门见喜,这是个好兆头,说不定今年就能来个大丰收!

这让姚光宗心里非常高兴。

陈晓阳也是个豪爽的性子,交易谈判非常顺利,不过在交割银两时出了点小问题。

那就是彼此双方对银锭的含银量产生了分歧。

因为陈晓阳拿来的都是私人银号铸造的银锭,姚光宗认为银锭的含银量不足,需要陈在补贴些银子。

而陈晓阳则认为他拿来的银锭,都是有银号盖了图章的,含银两绝对足够,不必再补贴银钱。

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为此争执不下

尽管姚光宗和陈晓阳争执不下,但这并不影响双方的感情和交易。他们彼此双方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属于常见之事。

因为这时候的银两含银两的确非常混乱,皇宫大内和各级官府铸造的银锭,并盖有戳记的,在市面上就很受欢迎。

原因无非就是含银量足够,像皇宫大内铸造的银锭,含银量一般都在95%以上。而私人小钱铺子铸造的,含银量一般都低于93%一下。最低的只有85%左右。

这其中就会有价值上的差异,千里奔波只为财,商人们是容不得这些许的差异。

既然争执不下,陈晓阳建议:“不如去城里的汇通钱庄,让他们来做个公道。”

汇通钱庄有钱,可以说富的流油,而且做事也公道,尤其是该分号的掌柜许永江他对银两的鉴别很有一套。

双方各自上马车,直奔城里的汇通钱庄。

待姚光宗走进钱庄雅致考究的贵宾室,赫然看到老朋友老潘也在,而陈晓阳看到他的老朋友林德全也在。

陈晓阳:“你们也是为了银锭而来?”

林德全说他这次看重一批上好的楠木,可带来的是温州小银号的银锭,这边潘老板坚持要补贴,“这不,找许掌柜做老娘舅给评评理。”

许永江让两拨上下家各做一边,银子就放在茶几上,伙计给四位老板奉上香茗,他则在细心的鉴定。

一会时间,徐老板说:“陈林二位老板带来的银锭鄙人都看了,林老板的确实含银量差点,不过差的不多。

陈老板这批南京银锭含银量刚好,无需在补贴,林老板的这批差3%。二位要是不信,可以再到别家去验证下!”

“我服!”需要再补贴银子的林德全竟然首先表态。

而没有希望在收到补贴的姚光宗同样满意。

事情办完了,许永江还盛情待客,要他们坐在在聊聊。说着说着,大家又聊到银锭含银两这个老大难问题上来。

姚光宗说,咱们生意人不但要有一个精明的头脑,还要有一双像许掌柜那样的慧眼,不然卖出的是真货,拿回来的却是含量不足的杂银,那就亏大发了!

林德全也说每次遇到大额交易他都要头疼,就想今天这样,每一个银锭都要仔细鉴别过,这个银锭缺多少,那个银锭又缺几分,忙的忙死了,我一整天都要耗在这上头。

陈晓阳感叹道:“要是能有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公平法子就好了。”

“有!”许永江说:“本钱庄就是有感于大市场大额交易的难题,特意推出个折中的好办法,这也是向大人提出的良策。”

向状元提出的好主意,四位豪商都很感兴趣。

许永江对身边伺候的伙计说:“去,把银票拿来。”

银票?

这是啥玩意,四位都很好奇。

片刻之间,小伙计用黑漆托盘送来一张花花绿绿的纸张。

许掌柜笑道:“这就是银票,容逼人给诸位解释下。”

“就以今天姚陈两位老板的事情来说,纷争麻烦。而陈老板要是先把银两存在小店的柜上,经过鉴定后,小店给您在这张纸上开出一张三千两的票据。

而您陈老板拿着这张价值三千的票据,去找姚老板进货,在生意谈妥后,您陈老板只需把这张三千两的票据交给姚老板即可。

而姚老板您也不必再为银锭的含银量而大伤脑筋,转头就能从小店的兑换出三千两银子。这不是很方便吗?”

姚老板喝了口说:“您这说的好像和宝钞类似啊?”

宝钞也是时下明朝的纸币,由于华夏大地一直缺少铜,以至于影响到了商业交易,朱元璋遂下令实行印刷的宝钞来补充流动性不足。

宝钞的面值为一贯钱,在刚刚开始流通时还可以足额兑付,但随着时间的延续,后代皇帝便开始大肆印刷,以至于现在宝钞只能值其面额的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一贯面额的宝钞,在钱铺里只能兑换到一百个铜钱,还要收取手续费。

许永江再做解释,他说银票和宝钞有类似之处,那就是见票即兑,非常方便。

不同之处在于宝钞可以随便印,想印多少就能印出多少。而银票却完全两样,它的背后是足额的银子。

客人拿来多少现银子,钱庄才能看出多大面额的银票,若是无人来存钱,钱庄也就没有开银票的必要。

“所以,只有银票才能有足额兑换的能力!”

这下四位大老板全听明白了。

姚光宗还对陈晓阳说:“以后咱们就这么办,你我都能轻省些。”

“正想如此!”

看老客商们都还能接受银票,许永江心里非常舒服,他还亲自给客人沏茶,继续说道:“刚才鄙人说的都还是银票的最基础功能,还有更妙的!”

他还是拿姚光宗和陈晓阳的交易来举例。

说陈晓阳是南京人,带了巨额银子外出总归有些不安全,其实他可以在南京市就把准备进货的银子,存在南京汇通的柜上,换取一张等额的银票。

到达武昌后,再在本号兑换成一张本号签发的银票,就能和姚老板交易了。其实姚老板要是不介意的,这张南京签发的银票一样可以交易。

只不过本来应该是陈老板来兑换的,现在变成了姚老板来兑换。

你们想想,要是带上上万两银子去远方进货,是带现银子好,还是带银票安全?

林德全脱口而出,当然是银票轻省,薄薄一张纸谁也看不出来。而一万两银子,就需要用马车来拉,这就会给宵小以可乘之机!

“没错!”许永江对林老板的机智表示赞赏。

银票就这样慢慢的开始在大老板之间推广开来,但也只有做大宗交易的才喜欢。武昌城里那些个做小买卖的,他们尽管知道汇通钱庄有银票之事,但他们还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