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良医到良相
作者:杨思大老倌 | 分类:历史 | 字数:101.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三百三十三 两个仰慕者
晚上,有两位不知名的富翁持顾英华的推荐信前来拜访。信上说这俩人都是富商,尤其是陆氏,乃华亭土着,且族人众多,为华亭第一大姓。
善待此人对缴纳税赋有很大的作用。
既然是部下推荐,向青山自然要给点面子接见,
一会时间,向青山就在签押房见到两位来客,陪同的还有师爷赵同友。
两位客人自报姓名,一位是陆允祥,另一位叫沈李。
陆允祥看上去约四十上下,除了皮肤白些其他都很普通,衣着也是蓝缎团寿棉袍。沈立就比前者年轻些,身材也魁梧了些许,眼光更是锋芒必露,为人更显锐利。
客人还带来价值不菲的礼物,口称久仰,态度更是非常恭敬。
落座后,陆允祥说非常敬仰向大人发展经济的眼光,武昌市场,天津卫市场,挑选的位置极好,生意更是红火,他们两个佩服的不得了。
还有汇通钱庄,已经在大明大半省城都有分号,银票更是划时代的创举,一句解决商人远途银两的安全问题。
表象锐利的沈立更是说,向青山现在到苏松任职,两府商界欢欣鼓舞,就像久旱盼甘霖一样。
这种话向青山从南京一路过来听得多了,魏国公徐俌说过,南京扬州的富商也说过,现在在听这两位说已经耳熟。
“那是曹子横的事,与我无关。”
沈立连连连摆手,说向青山过谦了,现在大明的商界谁不知道向大人的眼光。“现在大人任职苏松,若有发展计划,小人等愿附骥尾,但有所驱,绝无二话!”
看到有人主动输诚,向青山非常满意,对俩人的印象也很好,“好好,你们的心意我以了解,不过本官初来乍到,还未在苏松实地考察过,发展之事尚需时日。”
陆允祥又夸赞向青山作风踏实,有的放矢,令人敬佩。
初次见面,两位客商都没多坐的意思,又说了几句后便起身告辞。
第二天,向青山把府衙专管税收的户房书吏陈墨林找来,问他陆允祥是本地大户,他们家今年的赋税交了没有?
陈墨林闻言一惊,说话也这个那个的吞吞吐吐的,还说了好些理由。
向青山一看就明白,这个书吏一定和陆允祥有某种关联,不然也不会这样。他一句话都没说,就让书吏走了。
一个眼神,最会行跟踪只是的吴乔立刻跟上去。。。。。
没过多久,吴乔就返回报告,刚才那个陈墨林返回公事房后,还写了张纸条,让人送到到一家古董铺子,随后这家铺子又有伙计坐船走远了。
他因为怕被发现,所以没继续跟下去。
向青山能证明陈墨林不可靠,及已经达到目的,至于以后再说以后的事。
“整个衙门就像个大筛子!”向青山更加坚定了要整顿衙门的念头。
同时他还想到,既然苏松两府这么多阔佬都想要在发展中得到好处,你何不借机让他们以顺利缴税来做交换?
至少能把目前的困局给打开!
找到李宏商议,他也很支持,说先把眼前对付过去,以后再说以后的事。但是他要向青山确保至少有个上好的项目,不然骗也只能骗一次,下回在收税就难了。
只一个项目的话,向青山很有信心。
别的不说,光是他心里计划建设几个新县,就能把这些生意人给喂饱了。
而刚刚起床的陆允祥接到松江府衙陈墨林的书信,他立刻就警觉起来,还把暂住他家的沈立也一起叫过来商议。
陆允祥的意思是,既然向青山非常看重今年的税赋,而且他也是为了此事而调任,不如就把今年欠下的赋税给缴了,这样向青山就能满意了。以后求入股也好说话。
“不交,必须要等向青山火烧眉毛,内外交困时在上缴,这才能体现出我们的诚意和价值!”沈立说着说着,眼光便不知不觉的锐利起来。
等了两天,向青山都没等到陆允祥家缴纳赋税。
李宏痛骂,这个王八蛋,一点事都不愿意帮忙,还想搭顺风船,做梦!
陆允祥和沈立都在等,等向青山上门来探访,这样他们就能以缴税榜样的名义,与向青山商讨入股汇通的事情。
可他们等了两天,等到的消息却是向青山今天一早就带人坐船去上海县视察,他们钓鱼的计划落空了。
弄巧成拙!
这让原本信心满满的沈立有些脸上挂不住,他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向青山难道不是应该急着找我们纳税吗?”
陆允祥这回才明白过来,原来向青山在知府衙门等了两天才去接上海县,那是在给他们机会,在等他陆家缴税。
同时他也明白一个道理,前几天早上,向青山找陈墨林打听自己家交没叫税,即是在审查自己,同时又是在警告自己。
陆允祥轻拍自己的额头:“主动输诚!咱们只做了一半,光是送厚礼,却忘了把最重要的缴税一到办了,该死该死!”
而顺流而下的向青山,只用了大半天时间,就从松江到达上海县的十六铺水码头,知县赵菁正带着全县士绅在码头上迎接。
既然整个松江府的有钱人;都希望自己能在任上搞出点政绩来,他索性在马上头抛出点风声,也好为过几天的收税打好基础。
“感谢诸位士绅的迎接,松江府是个好地方,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好地方,本官对此非常有信心,已经开始在谋划步骤,希望大家将来能踊跃加入。”
这是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
一干士绅们都喜笑颜开,对待向青山的态度立刻就变得亲善起来,口口不离老父母,老府台,就差喊爷爷了。
在松江的陆允祥得到消息,他更加后悔,更是加紧让仆役把今年的赋税都给交清,随后急匆匆的往上海县城赶,他要挽回自己在向青山心目中的形象。
而一贯锐利的沈立,这时候也锐利不起来了,形势不由人,他可不想辛辛苦苦的把向青山搞到苏松来,最后好处全给别人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