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贵女有神眼
作者:居山观水 | 分类: | 字数:66.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六十二章 职称考试(上)
丁之瑶被安排在醉寒宫住的第一天就夜不归宿,成武皇帝派了人满城找她,那阵仗颇有种上高中的女儿沉迷网吧,彻夜未归的既视感。
当然,在学政司找到他之后,成武皇帝的人也没说什么,只是提醒她注意安全,就准备回去复命,丁之瑶果断的把他留下来,让他穿了半个城去找燕晨领了一袋子面粉,回来做了个疙瘩汤。
现在能吃到纯面粉那可是不得了的待遇,香味让屋子里读书的人们纷纷狂咽口水。
蒙佑趁机想要宣布了后天进行初级职业考试的事情,郑重的告诉他们,这一次考试不同于科举,一旦考试通过,会直接成为正式官员,起步六品京官。
每个月的俸禄除了银子之外和供应粮之外,还有一个包含面粉,肉,砂糖在内的大礼包。
顿时,荣誉感,进取心和着口水一起流了一地。
第二天丁之瑶一整天都泡在学政司,其余各司的头头们走马灯一样的来学政司报道,庄季干脆来了就待在了学政司,在外面测量土地收集数据以便准备明年京城周边人口返乡春耕的农业司也把丁河派了回来。
这一次要考试的学子共有一百多个,其中出身举人或秀才的只有几个,是一开始被丁之瑶威逼利诱来听课的那一波人中仅存的硕果。
本来这一波人还有近三十人,他们顶着白天给那些毛孩子当先生的压力和愤慨坚持来学舍上课,本以为这里跟国子监一样,讲的圣人之道,学的是治国之言。
结果讲师是个女的就算了,好歹也是正经的郡主。
问题在于她讲的那些东西,完全听不懂!
那些眼高过顶的知识分子在大受打击之后就已经萌生了退意,正好丁之瑶离开京城去江州出差,换成蒙佑和庄季轮流来讲课,他俩也是忙得要命的人,而且又不像丁之瑶这样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大多数时间都是把书丢给他们自习。
他们就理所应当的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放弃了学业。
剩下当中,有一部分是从各个工地工厂里来的。
或者是想搏个正经出身,或者是因为在工作岗位上感到力不从心,还有少部分是因为真的对他们现在干的事情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兴趣。
虽然这批实战派劲头很大,每天干活累得半死还不忘来学习,但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摆在那儿,会写全家人名的都算得上文化人,学习进度自然可想而知。
而最后那一部分则是官员豪绅贵族家的青年子弟,据说是在成武皇帝的建议下,由诚亲王燕深拎着大片刀一家一家去通知他们来上课的。
领头的就是原宗正府宗正,成武皇帝为数不多的亲侄儿之一的燕霖同学,除他以外还有十几个姓燕的,当年成武皇帝挑博士的时候要在这一类人当中选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些人从小读书学文,又没有生活之忧,虽然纨绔子弟比较多,但不纨绔的那一部分却很有成为研究者的基础条件。
丁之瑶只教了他们大半个月,每门课都只讲了个概论,大致说了些专用名词,然后就跑路了,再回来就告诉他们,要考试了啊,要考试了啊……
这要是她的老师她一定在背后画多少小人诅咒她。
幸好封建社会不讲人权,无论学生们有多郁闷,该考还是要考。
上午两门文化基础,下午专业基础,晚上面试。
通过的,明天就开始上班。
燕霖本来信心十足,他是宗室子弟里面除了几个皇子之外最聪明的,否则也不能顶替自己老爹坐镇宗正府。
而且地动初期自己可是个独当一面的管理了一个工作小组,虽然只是坐在城门口写名字,总归还是很受重视的。
然而,在拿到试题的一瞬间,他整个人都有点懵。
没有策论,没有诗词,总共只有四道简答题,每道二十五分,简单明了。
第一题:村里有足够二十人过冬的衣物粮食。因为地动灾害,各地难民纷纷逃难。现有你自己的村民二十人,邻村逃难过来的村民二十人,县城的富商及他的护卫二十人,京城派往前线的侦察兵二十人。本村村民是你的族人,邻村村民对你有恩,富商和他的护卫有钱有势,侦察兵带着皇上给的重要任务,他们都需要在你的村子度过冬天。如果你是村长,你觉得你应该做些什么。简述,不少于五百字。
第二题:有两位县令新到任,听说境内河道淤塞会造成春涝。甲县令不当回事,按照以往的惯例治理县城,政通人和。而乙县令带领村民清挖河道,修筑大堤,搞得百姓苦不堪言,认为他是酷吏,希望皇上能够罢免他。第二年春天,春涝没有到来。你身为他们的上级官员,如何看待这件事。
第三题:同样是那两位县令,他们干了同样的事。只是第二年春天,春涝如期而至,甲县的春苗全部被水淹没,颗粒无收,难民无数;乙县却因为河道治理而没有遭此水患。你身为他们的上级官员,如何看待此事。
第四题:简述你认为一个合格的官员应该具有的品质,至少说出五点并解释,每点不少于三百字。
燕霖偷偷四下张望了一下,其他的同窗们都已经陷入了呆滞状态。
他又看了看坐在首座的三人,丁之瑶和蒙佑在喝茶聊天,似乎是在说将来的考试等级的问题,燕深坐在旁边神神叨叨的捧着本书,看似没有注意下面,只是他手边的大片儿刀看起来有点危险。
他叹了口气,开始埋头苦写,一边估计着这回怕是机会不大了。
好不容易把算数也考完了,燕霖感觉自己要虚脱了一样,神魂颠倒像踩棉花一样走到院子里。
然后就看见一大群人围在一起吵吵嚷嚷的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他一好奇也跟着挤了过去,还没扎进去,便听见一个清朗的嗓音在说:“潘兄此言差矣,这道题的答案分明应该是四十八名工人。”
燕霖瞄了眼他们比划的那道题,眼前一黑,心里只剩下一个声音:真的要等下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