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登天子堂

作者:溪畔茶 | 分类:其他 | 字数:58.8万

第132章

书名:登天子堂 作者:溪畔茶 字数:4817 更新时间:2024-11-16 23:01:37

大臣们的注意力则都在朱成钧手里提着的那个布包上, 有人已有所感,问道:“郡王, 这莫非是——?”

朱成钧“嗯”了声,要打开,又顿了下,看了眼展见星, 展见星蓦地会意,拉着朱英榕半转过身, 道:“殿下, 您别看。”

朱英榕不解:“为什么?”

“恐怕是叛军的首级。”

朱英榕一颤,虽转过了身, 也忙把眼睛闭上, 不敢说话了。

展见星亦有一点心悸, 不敢直面,只略微用一点余光向后面瞄着。

朱成钧已将布包扯开,提溜出一个圆滚滚的物事来。

果然是个人头。

天气冷有冷的好处, 那人头与颈项分离处的血污已呈凝结状,不曾往下滴答什么,看去便没那么可怖——当然,只是相对而言。

大臣们虽然见多识广,毕竟都是文臣,心里有了谱, 一时也接受不了这么直观的视觉冲击, 纷纷骇然向后退开, 过片刻后,缓过神,方小心翼翼地又往前聚拢了一点。

“郡王,这是谁?蓟州卫的指挥使吗?”方学士发问。

方学士久在中枢,不认得多少地方上的武官,而这么一颗脑袋,也无法从衣饰辨别,方学士便只能以常理推断。

若非首领,也不值得崇仁郡王亲手特地提到乾清宫来罢。

朱成钧却摇头:“不是。指挥使还剩了口气,活捉了现绑在午门外。”

方学士一喜:“如此大善!”

另外几个大臣也纷纷『露』出振奋神『色』。

方学士忙又问道:“那此人是?”

朱成钧低头看了一眼:“我也不认识。他跟『乱』军混在一块儿,我在正阳门附近遇见,打了一阵,我府上的孟典仗一箭『射』*屏蔽的关键字*他,剩的几个『乱』兵慌了,本来掉头要逃,京军有人去割他的头颅,那几个『乱』兵一看,又跑了回来,想抢,他们比别的『乱』兵都厉害些,后来都杀了,没能留下活口。”

他说得平常,连个修饰的词都没有,但正因其语淡,那股酷厉之意更无遮无掩地透了出来,通过他这两句平铺直叙,仿佛能亲见当时现场无情的杀戮。

朱英榕腿都有点发软了,从史书上所知的再多战争抵不上发生在身边活生生的实例,就在几步开外,甚至还有一个才割下来的新鲜脑袋——!

“展中允,”他颤着声问,“京军平叛,已经杀了人,为什么还要割人的脑袋?”

展见星低声道:“为了军功。兵丁以杀敌首级计军功,谋升赏。”

朱英榕还在习字阶段,以学圣人言为主,这种实际政务中的『操』作他是接触不到的,闻言才明白过来,不过随即就以天生的聪慧言道:“人不是王叔府上的人杀的吗?他们跑去割首级,是不是就是抢功了?”

展见星讶然而赞许地点头:“殿下说的是。”

她不通兵务,但亲历至此,也觉得京军十年未经战事之后,似乎出了一些问题,朱成钧一个外藩临时进京能及时救出朱英榕来,这些京军过了大半日了,没压得下去叛军的势头,得朱成钧持信物出宫之后,才把他们整顿起来,狼狈之极的大臣们也才得了机会能逃回来。

平叛不行就罢了,争功倒是一把好手,叛军都打进京城来了,大局未定之前,哪有收集首级的工夫——至少朱成钧手下的人必然没干,所以孟典仗杀敌之后,才轮得到京军上去捡漏。

这时不是细究那些的时候,大臣们只在忍着不适,努力去辨认那个人头。

他们都认同朱成钧的判断——这个人必定有些不同寻常之处,他一死,叛兵胆气丧尽,意欲奔逃,但是京军去割他的头颅,行径残忍,超出了叛兵的心理预期,叛兵仅剩的一点血气被激起,明知此人已死,反而又掉头来夺。

其中闻尚书资历最深,太宗朝入仕,如今已是三朝老臣,他眯着昏花的眼,不怎么确定地,慢慢冒出来一句:“此人……似乎有些肖似宁王世子?”

在场所有人尽皆耸动!

方学士失声道:“我不曾见过宁王世子,老天官,你快再仔细瞧瞧,果真是他吗?!”

“老夫只见过一次,也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闻尚书一边回答,一边烦恼又惊疑地揪着自己的胡须。

他顾不得忌讳,凑近了,瞪大眼又去细看,但这么多年过去,宁王世子若是囫囵个儿站到他面前,他还能扒拉着记忆角落,凑合认一认,就提来这么个头,一切辅助特征都没了,闻尚书记『性』再好,又如何能就此肯定?

只能说,这要真是宁王世子,就——就简直让人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朱成钧拎着那个人头晃了晃,向闻尚书确认:“是他吗?”

闻尚书不敢轻易点头:“老臣——老臣实在记不清了。”

“蓟州卫的指挥使呢?”方学士回过神来,有了主意,“宁王世子若真偷潜至京畿附近,混在蓟州卫里主导叛『乱』,他必然认得,提他来认!”

第132章

“对,对。”

当下便有『性』急的大臣要出去找人传话,有些『乱』糟糟的情形里,只见东边帘子一动,一个宫人走了出来。

“皇上有命,令太子殿下,郡王爷与诸位老大人入内。”

“皇上醒了?”

“这可太好了!”

众人都是一片欢喜,暂时顾不上人头不人头的了,忙忙都要进去,朱英榕冲在最前面:“父皇!”

朱成钧悠悠地提着那个人头跟在后面,方学士一时都未反应过来,待越过暖阁走进里间,他一低头,忙哭笑不得道:“郡王爷,您这个——”

怎么好提到重病的皇帝榻前呢!

朱成钧才转了身,见到传话的内侍跟在侧边,就往他手里一塞:“你先拿着。”

内侍魂飞魄散:“……!”

不敢扔,骇得眉『毛』眼睛都移了地方。

朱成钧不管他,转身径自继续走了。

“老臣参见皇上。”

“皇上——呜!”

皇帝果然已经醒了,睡在枕上,眼睛半睁半闭着,大臣们挨挤着,到龙榻前跪下。

“诸位卿家,受苦了。”

皇帝虚弱的声音从床头处响了起来。

“皇上——”方学士带头叩首,才说了两个字,就几乎哽咽,“臣愧不敢当,都是臣等之过,未能及时查知宁藩阴谋,令太子殿下身涉险境,若非崇仁郡王及时赶到,臣百死不能恕过!”

“臣等有罪——”

他身后的几个大臣一齐顿首请罪,乃至有当场激动至痛哭的。

其中相当一部分情绪是出于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发泄,整个朝堂的精力都集中在塞外与瓦剌的战事上,谁能想得到奇祸起于腹心,竟连一国太子都几乎失陷,这罪责之大情形之严重,尤胜于丢疆失土了。

“唉,怪不得诸位爱卿,朕也有些疏忽了。都起来吧。”

有了皇帝这一声,大臣们才陆续站了起来,但情绪不能一时收尽,有人还在抹着泪。

一屋子不能自抑的充沛情感中,只有朱成钧不为所动,他站起来以后,就往原地一戳,他侧后方有六十来岁的闻尚书,见惯无数官场风云的老人家眼角都滚出两滴热泪,他连个表情都欠奉。

这对比,忒鲜明了。

偏他还站在前方,比他还前面的,只有朱英榕了,朱英榕那小小的身子又哪里挡得住他。

皇帝将眼皮掀起,看了他一会。他不是先帝,没有那份仁心与闲情去真正关注宗藩,不过是觉得朱成钧可用,顺手的时候才用一用,没想到无心『插』柳,最终用出了这个擎天架海的效果。

皇帝手指动了一动:“九郎,你往朕跟前来——坐下罢,朕这么看你费劲。”

宫人搬了椅子来,朱成钧便在床前坐下。

皇帝喘了口气,道:“朕一醒来,便听人说,外面已平定了?”

朱成钧点了个头:“『乱』兵约在六七千人,能抓的抓了,抓不了的杀了。我分了几路人马,叫他们继续在京城里巡视,找一找漏网之鱼。”

“好……很好,朕这一觉倒是睡得值。”皇帝无声地笑了笑。

“你如何知道京里会出事?”

这个问题其实早该问了,只是先前平叛要紧,皇帝在得知朱成钧只带了八百人进京以后,虽然嫌少,但也可断定他不是如宁藩一般起了反心,便立即放权,此时这一声问出来,也只是单纯地问一问。

朱成钧回道:“我在江西留了点人。”

他说得简短,不过皇帝思路迟缓而自然地替他补全了——宁藩不安分在瓦剌之先,朱成钧忽然被调回大同,他出于对宁藩的戒备,私下留个把人监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至于更细节的问题,比如怎么探听到宁藩如此机密的消息,皇帝就不至于去追究了。

“原来如此,亏得你周全。”

皇帝想说点别的什么,闻尚书挂念着那存疑的“宁王世子”,加上觉得皇帝的状态实在不详——皇帝看上去清醒,几句话说得也很明白,但他进来时细心地留意到了一旁太医们的表情,没有一点对终于将皇帝救醒的欣喜,而是个顶个的沉重。

两者结合起来,他实在控制不住地去想到了那要命的四个字:回光返照。

闻尚书不愿相信,也想提振一下皇帝的精神,见着话缝,顺势『插』言道:“皇上,崇仁郡王带了一颗人头回来,身份不太一般,老臣认了认,竟似乎是宁王世子的模样。”

皇帝眼神幽幽一闪:“当真?!”

他显然十分注重这个消息,连头也微微抬起了,只是随后又倒回了枕上。

闻尚书忙道:“自先帝朝以来,宁藩未曾入过京,老臣不能十分确信,已着人设法寻认识宁王世子的人来了。”

皇帝迫不及待地转目向朱成钧:“头呢?拿来——朕认得他!”

群臣纷纷反应过来:皇帝少年时很得太宗宠爱,是跟在太宗身边长起来的,就算宁藩离京久矣,他见宁藩中人的次数也比别人都多些。

忽然倒霉被塞了个人头的内侍正在外面转圈,丢又不敢丢,想给别人谁肯接手,这时听见传唤,忙战战兢兢地弯腰进来了。

皇帝就着他的手,盯着看了一会,渐渐绽出笑来:“正是他——好,老天有眼,『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闻尚书见朱成钧寡言,也不就势邀个功,在一旁代为把他先前那番话说出来了,又道:“——皇上说得对极了,真是老天有眼,宁王世子胆大妄为,私离封地,犯上作『乱』,谁知道天命皆在皇上,他费这好一番心机筹谋,结果竟糊里糊涂地就把命断送了,直如跳梁小丑一般。”

对有志造反的人来说,事败身死多多少少是有预想过的念头,死未必有那么可怕,说不准还打算搏个轰烈,但自谓是个英雄,却死成了这么个无声无息的笑话,若泉下有知,那真是死也不能瞑目了。

造化的安排,有时胜过一切人力算计,室内众臣面面相觑,思来想去,最终也只能想到两个字:天意。

天意啊……

皇帝的心中也闪过了这两个字,他因短暂的激动,脑中出现了一阵空茫,身体轻飘飘的,而于这轻飘之中,他又好像十分清醒。

清醒到他清楚明白:他的时候,到了。

他十分不舍地盯着龙榻前紧紧挨着他的朱英榕看了好一阵,才移去了朱成钧身上:“九郎,朕把你从江西调回,丢在大同,一丢这么长时间,也没与你个说法,你心里怨不怨朕?”

朱成钧无所谓地道:“不怨。”

“朕是想看一看你,如今看,是朕多虑了。”皇帝自语般地解释,片刻后又道,“不过,朕也没有白费功夫……朕总算能放心一点。”

身体的每况愈下,他自己体会得最深,他怀抱着不甘的希望,觉得会治好,但于内心深处,他控制不住地着急,所以他坚决要打瓦剌,他全身心扑在政务上,但最终,还是没有来得及。

他深深地,又轻轻地叹了口气:“吕蒙正说,人有旦夕祸福,朕身为天子,也概莫能外。朕殚精竭虑,日夜不敢松懈,谁知最后留给大郎的这个时局,还不如先帝留给朕的……”

“皇上!”方学士承受不住,哽咽道,“皇上千万别说这样的话,皇上是『操』劳过度,才损伤了龙体,宁藩狼子野心,偏捡在这个时候犯上作『乱』,如何怨得上皇上。”

皇帝笑了笑,道:“朕知道。朕自登基以来,励精求治,自问到列祖列宗跟前,也交待得过去。但天不与朕时日,朕,也无可奈何啊。”

这个话意已分明是在交待遗言了,臣子们扑通扑通跪了一地,眼泪纵横下来。

皇帝真是明君,但时局仍然走到了这一步,大军悬在塞外,功业未成,宁藩反旗已亮,宁王世子一人伏诛,余下父子兄弟仍在江西,顷刻图穷匕见,若问皇帝有什么决策出错致使如此,实在并没有,群臣心中,仍旧只想得出那个词:天意啊。

天意,奈何。

“方卿,拟旨。”

第一道是传位诏。

第二道是进封朱成钧为代王,复代王府两护卫。

第三道,召泰宁侯大军回朝。

第四道则在皇帝嘴里沉『吟』着:“汪家,汪家……”

方学士努力平稳着颤抖的手腕,目视皇帝,等他的下文。

“——罢了。”最终,皇帝没有说出这第四道来,只是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拉住了床榻边仓皇到脸『色』惨白的朱英榕,向着跪了一地的人道,“太子年幼,朕,只能托付于诸位了……”

话音落,皇帝的手,颓然垂了下去。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