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娇养了美强惨质子后
作者:犹似 | 分类:古言 | 字数:121.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44章 祸水东引
侍女摇摇头:“南书房和两仪殿,是在张德全的掌控之下,此人谨慎又缜密,消息实难打探,为陛下请脉的是太医院胡太医,此人多年前受过陛下恩惠,对陛下忠心耿耿,滴水不漏。”
“我们安插在太医院的人几番探查,只隐约打探到,陛下最近确实在用药,同时也探到,太医院里一些稀罕珍奇的药材,却不见消耗,为免曝露,也不敢再继续窥探。”
窥探天子,是死罪。
“看来,”素衣女子蹙眉,“陛下龙体欠安许是不假,病况如何,还有待商榷,万一陛下故意装病,引蛇出洞……”
侍女心下微惴,旧党如今是骑虎难下背。
而这一切的源头,竟皆因长公主而起。
素衣女子沉思良久,目光盯着面前的棋盘,无奈地拿起面前一颗黑子放到棋盘上。
“当务之际,先祸水东引,把宗室里的水彻底搅混了。”
侍女窥见黑子的位置,心下一阵骇然。
“设法让大理寺盯上昌郡王。”宗室在他们的渗透下,几乎每家都涉及了私盐。
昌郡王也不例外。
“过一阵子,是昌郡王的寿辰,记得给他准备一份大礼。”
不知昌郡王得知自己牵连进了私盐,会作何反应?
素衣女子又捻起一颗黑子:“安王府那边要再加一把火,这种事,怎能少了安王殿下呢?”
……
长公主摄政监国消息传进安王府,辰时方至不久。
外家与母后相继出事,姜景璋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闭门呆在府中避风头,遂与叶明婉一合计,为今之计,唯有让叶明婉尽快怀上嫡皇孙,为皇家开枝散叶,继宗庙香火。
嫡长孙不论对朝堂,还是于社稷,都是意义非凡,足令他从当前的窘境之中挣脱。
自皇后送去水月庵后,姜景璋便夜夜宿在叶明婉房中,昨夜与叶明婉厮混了大半宿,直到下半夜才睡下,辰时过半才起身,此时太极殿已经散朝,有关太极殿的消息,也传开了。
姜景璋如遭雷殛,不可置信地呆愣原地,反应过来后,就是一阵狂怒,一把掀翻了叶明婉端来梳洗的铜盆,铜盆“哐当”掉在地上,发出刺耳的尖响。
姜景璋大叫一声:“贱人。”
叶明婉衣裳湿透了,冷眼看着姜景璋怒目圆瞪,无能狂怒的模样。
皇后娘娘出事后,姜景璋屡次求见陛下无果,后被陛下勒令待在府中,虽有让他暂避风头的意思,但陛下冷淡的态度,也可见一斑,私下之时,姜景璋愈是暴躁易怒。
叶明婉冷笑一声,满嘴风凉话:“殿下就是再生气,怕也无津于事,倒不如好好想想,下一步该怎么办?”
姜景璋猛地转头,目光紧盯着她:“你什么意思?”
“殿下还不明白吗?”叶明婉目光怜悯地看着他,眼中再没了从前的小意讨好,“长公主摄政监国,不可能是陛下专断,是以昌郡王为首,支持立嫡的大臣,与长公主之间斗争的结果,换而言之,长公主如今在朝中的势力,已经远超于你。”
“这不可能,”姜景璋恼极了她此时,看他的轻蔑神情,怒火不停地翻腾:“我可是陛下唯一的嫡子,也是皇位唯一的继承人,姜扶光一个女流,根本不可能斗得过朝中支持我的大臣。”
叶明婉笑容越发冷淡:“以前不可能,现在可就不一定。陛下预设东宫,原是为了培养太子,为你培养的班底,可如今长公主不入东宫,却有配享东宫属臣辅佐政事之权,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姜景璋也不是傻子,猛地握紧双拳,双眼赤红一片:“姜扶光在步步蚕食我在朝中的势力。”
“她休想!”
他忍不住大叫一声:“东宫属臣,有不少是支持立嫡的大臣,他们不可能尽力辅佐姜扶光,没准姜扶光还要偷鸡不成蚀把米,被东宫属臣掣肘,监国不力,她不可能如愿。”
叶明婉仿佛还嫌刺激他不够似的:“你还真是天真又愚蠢。”
“贱妇。”姜景璋勃然大怒,一巴掌挥去。
啪!
叶明婉身子踉跄一步,被这一巴掌挥到地上,她捂着麻木的面颊,喉咙里一呛,一口鲜血涌上来,沿着嘴角,滴到地上。
她趴在地上呵呵冷笑,抬眼看着盛怒之中的姜景璋:“我说错了吗?”
“东宫属臣里,三公之一的孟太傅,虽不在朝中,可他身为南朝第一圣贤,是天下文人之首,是他一步步将长公主推向前朝,让长公主干权涉权,时至今日,临朝听政,如果没有孟太傅的支持,你以为她能有今时今日的地位。”
“三公之二的白太保,白老将军,与戚老将军有袍泽之义,从前教导长公主骑射,与长公主有师徒之实,待长公主向来亲厚。”
“还有顾太师,与顾相系出同族,乃顾相的族叔,顾相既没有阻止长公主摄政监国,默认东宫属臣辅佐长公主,那么顾太师就更不可能阻止。”
当年戚老将军和孟太傅拨乱反正,发动宫变,拥立皇长子宁王登基。
顾太师当时身为丞相,又做为中立派,并未参与宫闱斗争,概因中立派保障皇帝利益,事后助新皇稳定了混乱的朝局后,就急流勇退,向陛下辞官。
陛下见他知进退,便封了太师,去尚书房教导皇子,随后钦点了有从龙之功的顾相为丞相。
明眼人都知道,顾太师还政于新皇,是为顾相铺路,为保顾氏永昌。
顾家世代为相,都是中立派。
只要不影响朝局,不威胁皇权,不侵害中立派的利益,中立派就不会去干涉党派之争。
姜景璋脑子一炸,怒吼:“你闭嘴。”
“三公没有实权,但他们在朝中的影响力,远大于自身的权势,放眼朝野上下,不论文臣武将,有哪些不是三公的门生?三公挂名东宫,是为了保障未来储君的利益,本身就为了稳定朝堂,他们是元老大臣,平时不干政事,一现身,便代表了朝廷大势,便连陛下见了,也要礼让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