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
作者:迟黎才 | 分类:都市 | 字数:92.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八十章 技术论争
第80章技术论争
二楼的会议室位于生产质量控制实验室对面,面积比较大,足可以容纳四五十人,是整个实验楼主要的会议室,专门针对有关水泥生产技术的重要会议所用。
在实验室,并不是每周都开列会,一般一个月开个两三次,或者有重要事情的时候会频繁开会;除此之外,实验室的工作大多还是按部就班进行,每天对水泥成品进行物理和化学性能的检测。当然,涉及到有关水泥质量问题的时候,开会是肯定的,甚至经常开会的时候也有。各个小组之间也会定期开会,这种会议一般在各自所在的楼层开会就可以了,不会来到大会议室。
会议室是一张椭圆形的圆桌,桌上可以同时坐12人;圆桌两旁还安放了许多椅子,主要是供人数较多的会议所用。郑少华和方力走进会议室,在靠窗的方向找了两个空位坐了下来。此时,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七八个人,随后又有人陆续进入,直到室内差不多坐了三十人左右,这才没有人进来。整个实验楼总共也就二十多人,包括一楼的物理检测室、二楼的生产质量控制室和三楼的化学分析室。
会议桌最左边的一个座位是空着的,应该就是厂长的位置;紧挨着的两个座位也是空着的,应该是副厂长的座位;实验室主任和副主任坐在挨着副厂长的两个座位,正对坐着的;依次从左往右,坐着各组的组长和副组长,也是正对坐着的,总共有六人,刚好把椭圆桌中间的座位坐满;最右边同样坐了一个人。圆桌两旁的椅子上坐了大概有十七八人。
最右边的那个人头发花白,估计年龄应该过六十岁了吧,不过从他的神态外貌来看,仍旧显得精神矍铄。从对方坐的位置来看,地位应该不比主任低,不然怎么可能坐在最右边那个单独的位置。这人少华没有见过,可能是最近才聘请来的技术专家或者技术顾问之类的,少华这样猜测。
“你知道最右边那位是谁吗?”出于好奇,少华凑到方力耳旁小声地询问道。
“上月聘请来的技术顾问……”方力转过头来,小声地回答道。
“哦……”
少华简单感叹了声,便不再说话了。果然不出他所料,对方就是才聘请来的技术顾问。
一会儿后,厂长和两名副厂长,便陆续走进了会议室,然后厂长坐在了最左边的那个座位上,两名副厂长分别在厂长左右两旁的两个座位坐了下来。
厂长坐下后,环视了一眼在座的各位,然后以浑厚而响亮的声音说道:
“今天,我召集大家来开一个全体会议,不为别的,就是想谈谈咱们水泥厂的生产质量和产量问题,这也是今年厂里的主要目标,在提升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产量。本来,这个会议,主任、副主任和各组的组长、副组长参加就可以了,但是我之所以把大家都召集起来,就是希望你们也都能参与其中,多发挥主动创造力,多为实验室出谋划策,多为水泥厂的发展献策献力,不要只局限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而要放眼整个水泥厂,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个人的能力……”
厂长侃侃而谈着,言谈亲切而不失力量,目光中闪烁着某种殷切而智慧的光芒;在左右来回扫视的时候,特意看了看坐在靠窗位置的郑少华,仿佛召开此次全体会议,只是为了专门把他叫来听听似的。
随后,厂长短暂的停顿了一会儿,继续来回左右地看着大家,沉着地说道:
“上个月,我组织实验室的专家到省内的各大水泥厂去参观考察,发现很多水泥厂都已经在施行新型干法生产技术,逐渐取代过去那种能耗高、污染重的湿法生产工艺,并取得了显着成效,不仅降低了能耗和热耗,还极大地提升了质量和产量,可以说新型干法生产技术是未来水泥生产的必然趋势。可是,我们水泥厂却还在沿用过去那种老式的湿法生产工艺,请大家谈谈对新型干法生产技术的看法和水泥厂的技术改造问题……”
厂长开场说了大概两三分钟,直接切入主题,把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抛了出来,随后端起桌上的水杯,慢慢地喝着茶,静静地等待着大家的踊跃发言。
会议室一片寂静,椭圆桌两旁的实验员都等待着前面坐着的领导发言,好打破这令人尴尬而难耐的沉默。可是,郑少华一点没觉得这场面尴尬和难耐,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察觉到这种沉默,而是一直在认真倾听和思考着厂长刚才的发言。
上个月,他刚好在为弟弟官司的事奔波,对厂里发生的事知道得不多。现在,当他坐在这里,这才知道上月厂长组织了实验室的专家到各水泥厂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不过,令郑少华感到欣慰的是,他能有幸参加这个会。此时此刻的他,正一动不动地坐在座位上,聚精会神地思考着,完全忘记了周围的环境,也忘记了周围那些躁动不安的同事。
在座的其他同事开始对这个会感到不耐烦,当然只是心理上有些抵触情绪,还不敢公然表现出来,觉得这会完全是他们领导们开的,把他们这些虾兵蟹将叫来干坐着干嘛,完全就是多余,纯粹就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让他们赶紧回去工作来得实在。可是,郑少华却完全相反,不但听得专心致志,还不断对厂长所说的话进行思考,显得十分认真,整个人完全处在一种超脱和沉思的状态。
过了一会儿,坐在副厂长旁边的主任对厂长的提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正如厂长刚才所言,新型干法技术不仅节能减耗,还提产增质,的确是未来水泥生产工艺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要想一步到位施行这种先进技术,还是存在很大困难和阻力的。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从我们上个月考察的水泥厂来看,只有少量的大型水泥厂才采取了立即把湿法窑改建成干法窑的举措,其他那些大中型水泥厂大多都是一步步由湿法窑转干法窑的,这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既能保证湿法窑的正常运转,又能同时新建干法窑,从而实现最大化的增产。”
“我觉得,不管是立即把湿法窑改成干法窑,或者慢慢改成干法窑,资金问题始终是最大的难题。新建一个干法窑,再把湿法生产线改成干法生产线,从资金成本来说,最少的也要上千万,比较大型的干法窑则要上亿。这笔钱从哪里来,是贷款来新建,还是先等水泥厂盈利再建?……从这一个月我对水泥厂的研究,以及到其他水泥厂的考察来看,我觉得,短期内要想新建干法窑的可能性比较小。而且,据说,水泥厂去年才完成环保和安全整改,避免了破产的危险,不用这么急着新建干法窑,可以再等一年半载,待水泥厂有些盈利了,再申请一些贷款,一步步来改建干法窑,不必急于一时,不然很可能到时花费了大量的资金来改建,却没有起到良好的收益,岂不是把这巨大的资金投入打水漂了?这事,还是得从长计议,急不得!……”
这是坐在最右边的那个技术顾问的发言,谈吐得体,话语中充满了真知灼见和高瞻远瞩,显得很有远见,不愧是技术顾问。
实验室主任和技术顾问纷纷就改建新型干法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之后会议室再次安静了下来,没有人发言。可能大家都顾忌到自己的主任和外请顾问的身份,便不在多言。即使要发言也必须支持咱主任的观点,胳膊肘再怎么也只能往里拐啊!这是立场问题,是态度问题,是事关自己能否在实验室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疏忽不得,绝不能站错了位置!
看大家都沉默着,副主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我觉得,可以先维持湿法窑的正常运转,同时在旁边新建一个干法窑……至于资金嘛,可以先申请贷款,这样的话,只要干法窑建成后正常投产,再加上原来湿法窑的产量,可以很快将贷的款还清;而且,水泥厂现在的湿法窑也十分老化,已经有差不多二十年时间了,是时候该换新的干法窑了……”
从副主任这观点来看,显然是支持主任的观点,赞同立即新建干法窑的举措。
随后技术顾问又发表了反对现在新建干法窑的看法,而后又是主任和副主任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从各方面展开了论述。
就这样,围绕着是否应该现在新建干法窑,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内部的主任和副主任支持现在新建的声音,另一种是外请的顾问反对现在新建,而是等一年半载之后有了资金储备再新建。所以,此次会议就变成了两派不同的论争:自家的专家认为应该立即新建,外聘的专家则认为不急一时,等时机成熟再建。
椭圆桌上的辩论进行得热火朝天,可是圆桌两旁的实验员一个个都听得昏昏欲睡,完全听不明白他们在讲什么,各个都无精打采的,越加不明白厂长叫他们来干什么,是来学习,还是来陪衬?这些技术专家讲的话,他们这些外行人怎么听得懂?即使有少数的实验员听得明白,也是一副不耐烦的神情,真恨不得这会议早点结束,不然坐在这里真是太难受了,还得时刻假装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纯粹是活受罪。
虽然少华也听得云里雾里的,不太明白他们在讲什么,但是他并没有任何犯困和不耐烦的神情,一直都在认真倾听,认真思考。听不懂,只能说明他还没有对这些东西研究过,反而更加激发他刻苦专研的精神,激励着他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奋斗。自从他决定把水泥行业作为日后创业的方向后,他就必须尽可能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和工艺,到他创业时肯定也会遇到同样的难题,多听取一些意见,对他目前的研究和将来的取舍也是好的。
会议持续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两派专家一直争论不休,相持不下。最后,在厂长的劝阻下,这场激烈的论争才被迫中断。厂长没有立即做出决定,而是宣布散会,他需要些时间静下心来慢慢思考,然后再做出最后的决定,这毕竟不是小事,而是关系到水泥厂长远发展的大事,必须十分谨慎才行。
之后,大家纷纷离开了会议室。而郑少华和方力又一同回到了试块制备室,继续工作。不过,此次的会议对郑少华造成了不少的冲击和影响,他觉得,既然厂长专门外请顾问专家去考察,再召开会议讨论,说明此事非常重大,对水泥厂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他决定,对会议上谈到的湿法生产工艺和新型干法工艺进行一番研究,从而来得出自己的判断。这将是他接下来工作之余主要的研究方向。
(本章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