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她不好惹
作者:清茶淡语 | 分类: | 字数:93.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03章 温馨时刻
晚上的时候四郎五郎就爬上乔欣的床,直接滚到最里面就不想动了。
然后睁着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看着乔欣,那意思很明显了,还想像小时候一样跟着乔欣睡!
乔大郎拍了一下五郎的肥屁股,又抓住四郎的胳膊,把人往外拉。
“都多大了,还要跟阿奶一起睡,羞不羞?”
“不羞,不羞!”
乔欣看着兄弟几个在房里打闹也没阻止。这是让下人将四郎五郎的小被子取了过来。
四郎,五郎抱着自己的小被子,高兴的在床上直打滚儿,得意忘形的冲着哥哥直吐舌头!
乔二郎心里酸成柠檬精,故意吓唬他们俩:“得意什么,等二婶抱着六弟回来了,这儿就没你俩的位置了!”
“二哥骗人!”
“骗你是小狗,以前你俩最小可以跟着阿奶睡,后来还不是三娘最小也跟着阿奶,现在六弟出生了,更没你们的地方了!”
眼瞅着了,乔二郎快要把弟弟说哭了,大郎和三郎赶紧拉着他往外走。
这样的戏码,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上演一次,他们都见怪不怪了!
也不知道咋的,乔二郎偏偏使上的小性子。
居然要留下来!
“大郎看着他,你知道自己多大了吗?”
乔二郎不服气,张嘴就反驳:“咋的,再大也是阿奶的心头肉!”
乔欣噗嗤一声,笑出了声。
想起小时候,表兄弟姐妹去姥姥家拜年的时候,也是这么一个炕上躺着 。除了长时间分离再见时的欣喜之外, 还能分享自己连爸妈都不愿意说的笑眯眯。
那样的时光温馨而又甜蜜!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
再过几年几兄弟就再也没有这样一起玩闹的机会了!
乔欣转头对秦嬷嬷说道:“嬷嬷,抬几个屏风过来,再抬几个卧榻,晚上就让大郎他们都在这屋里休息吧。”
乔二郎眼睛大亮:“真的?”
乔欣朝他点点头。
乔二郎就发出一声欢呼, 转身就往外面跑,大郎拉都拉不住:“我自己去抱被子,今晚我要跟阿奶秉烛夜谈!”
乔大郎满头黑线,就连乔三郎都捂嘴偷笑。
就二哥那德行还秉烛夜谈,明明一沾枕头,头一歪就睡得跟死猪似得,打雷都吵不醒的睡相,去跟周公秉烛夜谈还差不多!
卧房里很快竖起了三个屏风,又抬来三个榻椅。乔二郎和四郎五郎挤在乔欣的床上。美其名曰怕弟弟半夜翻身掉下去了!
大郎,三郎,和乔欣各睡一个榻椅,中间隔着屏风说话。
孩子们说起学堂里的趣事, 生活中的见闻,偶尔斗嘴,争辩几句。
乔欣安静的听着,时不时的问上一两句引导他们说的更多,更详细一些。
于是,乔欣就 知道了大郎他们现在交了那些朋友,平时喜欢去哪里打发时间,又和哪些人相处的不愉快!还听出来了她的大孙子好像单恋一个小姑娘,只是自己还没意识到爱情萌动已经在心底发芽!
说到二郎, 满脑子的就是赚钱, 小家伙的私房钱已经远超五位数了!
好家伙比她这个阿奶的现金流还要富裕!
什么时候去一次育婴堂, 买了那些东西,都认识了那些志同道合的同窗和朋友。
说起做好事, 小家伙最后居然感慨一句:“阿奶, 当看到别人枯死的眼睛里有了希望的光,他们笑的时候,我那时觉得心里特别舒服,特别高兴,感觉这钱花的太值了!”
乔二郎还和乔欣说道:“阿奶,以后我还要赚更多的钱,帮更多的人活下去!”
乔欣目光微闪,问道:“育婴堂里都是没有生存能力的孩子, 你帮助他们 给物资可以,对成了年的人这样合适吗?”
乔二郎打了个小哈欠道:“我是好心,又不是傻, 你早就告诉我了。一升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家里那么多地需要人,让他们干一天给几个馒头,也是帮忙呀。
好手好脚的人哪好意思白拿别人的东西, 能白拿的都不是不值得同情的。”
乔二郎嘀嘀咕咕几句,呼吸就渐渐绵长起来了,见他才说几句话的功夫就这么睡着了。五郎踹他屁股两脚都没把人弄醒。、乔欣忍不住摇头失笑:“让他睡,你二哥这是好福气,能吃能睡,长命百岁。”
乔三郎忍不住吐槽自己的哥哥:“他是有福气了, 可干事干一半,还不是我和大哥给他擦屁股!”
这话听得怨气冲天呀!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弟相互帮忙不是正常吗?大郎,你二弟他做啥了,连咱家三郎都忍不住吐槽了?”
乔大郎解释道:“没什么,就是二郎已是好心搭了个吃食摊子,结果让三郎帮忙才维持下去!”
乔大郎不打算说下去, 可耐不住乔欣好奇呀!
“什么样的吃食摊子,让三郎才能管下去?”
这事说起来真不是多大的事,至少在乔二郎眼里结果是好的。
他无意间救济了一对爷孙,对方一时落难,成了流民。爷孙俩饿极了去乔家秋收后的地里刨食。
凡是种过庄稼的地里哪一块不是被人收拾了几遍,又赶着鸡鸭扫荡一遍,能有啥吃的?
可人饿极了,看见草根就是美食。这两人饿晕在自家地里被庄头发现,报了二郎面前了。
就醒了一问,老爷子有点手艺,在老家的时候就支个摊子卖馉饳,收入干了大半辈子勉强维持住自己和老伴的开支,儿子在早年的战乱中被抓壮丁,多年无消息。老两口捡了个孩子,本想着后半辈子也有个依靠。
可这几年一些系列的天灾人祸,老家待不下去。举家逃难的路上,老伴也没熬过来。爷儿俩凭着一口气走到京城外面的云溪镇也快坚持不住了。
乔大郎说到这的时候,沉默了一瞬接着道:“二弟把人安置外城又给他们爷儿俩付了一年的房租,还支起了一个新的摊子。
那地方外来的人比较多,尤其是上京赶考的贫困学子三五个人合租一个屋子是太正常不过。旁边还有大妹没开的书铺子。人流量挺不错的, 三五文一碗,每天卖的进项不仅够他们两人开销还有盈余。”
“这不是挺好的吗?咋和三郎扯上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