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往事
作者:南无臭蛋 | 分类:历史 | 字数:263.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71章 创业艰难百战多(下)
6,抗淮援虔
918年,淮南攻打虔州,虔州防御使谭全播紧急向四邻——吴越、南楚、闽求援。
四邻都不愿看到淮南势力做大做强。盘踞在福建的闽国与虔州唇亡齿寒,后来淮南吞并闽国就是利用了虔州地区做跳板;淮南吞并虔州后,也会对南楚形成半包围的威胁;而虔州对吴越国的意义更为重大,因为这是吴越国与中央朝廷唯一的陆路交通线。
一石激起千层浪,三家都积极出兵支援,抗淮援虔。
南楚派大将张可求率万人屯古亭(今江西省赣州市赣县);闽国派兵屯鄂都(虔州南);钱镠则派儿子钱元球挂帅,与大将鲍君福等率部围魏救赵,攻击淮南治下的信州,以分虔州兵势。
淮南的这一仗打得尤为艰难,首先是在三方干涉的情况下,虔州久攻不下;其次是虔州前线爆发瘟疫,连主帅王祺都身染重病;最后是淮南内部遭遇一场重大政治变故——徐温长子徐知训被杀,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场血腥大清洗,淮南元勋老将米志诚等也牵扯其中,被徐温诛杀。
随后,淮南方面被迫临阵易帅,用刘信替换王祺,王祺不久之后病死。
钱元球在信州首开战果,击毙淮将一员,擒将士一千余。不过也有史书记载说淮南守军一共才数百人。显然这是交战双方的老套路了,一方面夸大敌军数量,一方面缩减己方战损。另外,也不排除钱元球一方存在杀良冒功的行为,毕竟是在敌境作战,抓几个敌方百姓冒充敌军也是常规操作。
信州守将是淮南元勋老将周本,周本给钱元球唱了一出“空城计”。
史籍记载,钱元球率两万大军兵临城下,信州周本只有数百守军,而且先在外围吃了败仗,形势岌岌可危。然而周本却下令大开城门,并在城头上摆下酒宴,周本与幕僚将佐淡定地在城头上把酒言欢,即使飞矢雨集也安坐不动,接着奏乐接着舞。
钱元球认为城中必有伏兵,于是撤兵。信州之围遂解。
徐温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派吴越降将陈璋率部攻打湖州,牵制吴越兵。谨慎的钱元球从信州移兵汀州,做观望。
与此同时,徐温派兵趁夜偷袭古亭的楚兵,大破之。随后便集中力量对吴越兵、闽兵发动攻击。
三方援虔,本身就貌合神离,有点儿汉末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意思。既不愿虔州被淮南吞并,也不愿被另外两家吞并,同时还要保存自身实力,简单说,就是都希望另外两家先上,最好是与淮南拼个鱼死网破、两败俱伤,然后自己下场收拾残局,独吞胜利果实。
在得知楚兵大败的消息后,吴越国、闽国紧急撤兵,保存实力。
虔州仍在顽强抵抗,淮将刘信亦久攻不克,于是私自与虔州方面媾和,在索要了一大笔战争赔款后,竟然解围而退。徐温对刘信的擅专行为大为恼怒,当即给刘信增派了大量精锐力量,一句话,要么用这些兵拿下虔州,要么被这些兵就拿下你的人头。
于是刘信被迫背信弃义,杀了个回马枪,将毫无防备的虔州攻克。
在《吴越备史》中,将虔州之战描述为“淮人围虔州……王命征兵援之,未及境而虔州拔矣”。故意给人一种误导,好像是吴越国的援兵还没来得及抵达战场,虔州就被攻克了,好像吴越国并没打败仗。这么说也没毛病,因为他们去的不是虔州,而是信州。这就是史书的魅力,它说的全部是实话,只是没把全部的实话都说出来。
关键人物:钱元球。
7,狼山战役
淮南吞并虔州,切断了吴越国与中央朝廷的联系,淮南的势力范围进入了江西腹地,威胁吴越国、闽国、南楚、南汉,成为南中国的地区霸主。在淮南势力蒸蒸日上之际,徐温不断逼迫傀儡杨渭称帝。
杨渭竭力反对称帝、称天子,但他早已是徐温集团的傀儡,迫不得已,只能退而求其次,于919年4月1日宣布即吴国王位,改元武义。正式成立“南吴”政权。
称帝、建国、改元,这是中原朝廷的政治红线,零容忍。并且在去年的虔州之战中,河东李存勖就曾勾结淮南势力,要求南北夹攻后梁,淮南因陷入虔州战事而没有答应。
所以中央朝廷(后梁)急需有人教训、牵制一下淮南。919年3月,后梁下诏给吴越国钱镠,命他对淮南发动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钱元瓘奉命挂帅出征,率五百艘战舰自东洲出发。这五百艘战舰威风凛凛,“皆刻龙形”。4月,双方在狼山之江遭遇,随即爆发了历史上着名的“狼山战役”。
这是南吴政权的开国首战,徐温集团对此高度重视,集结了大量舰只,要通过痛歼吴越国水军的辉煌战绩震慑四邻,打出南吴的国际地位。史籍记载,南吴水军装备精良士气高涨,“危樯巨舰,势若云合”。
战前,钱元瓘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战略方针还是“老子躲的就是精锐”,具体的战术思路是避敌锋芒,先以弱兵诈败诱敌,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然后一举歼灭。另外,钱元瓘在武器装备上也同样煞费苦心,命令所有船只都要备足石灰、黑豆、江沙,还装备了秘密武器——火油机。
第971章 创业艰难百战多(下)
战斗打响,南吴的庞大水师果然气势汹汹杀来。吴越水军奉命“皆避之”。南吴水师果然中计,认为吴越国胆小怯懦,于是开足马力猛冲直撞,从上游势如破竹地冲到了下游。
钱元瓘见时机已到,下令反击。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原本位于下游的吴越军反而成了上游,顺流而下的南吴水军反而成了下游,双方互换场地。南吴水师“高且巨,不能复上”,吴越军船小好调头,充分利用机动优势将南吴舰船分割包围。
随后更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吴越水军在上风口抛撒石灰,南吴水兵被石灰迷了眼,全成了瞎子;船只接近后,吴越水军又往南吴舰只上大把大把地撒黑豆,而往自己的船上撒沙子。
南吴水军一脸蒙圈,但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战血既渍,践豆者靡不颠踣”,脚底下全是豆子,根本站不稳,而吴越军船只上的沙子在染血之后反而起到了防滑作用。
等南吴水军明白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因为吴越水军亮出了大国重器——火油机。古代版的火焰喷射器。
吴越水军取得了狼山大捷,斩其主帅彭彦章,俘虏将士七千余人,俘虏敌舰四百余艘,杀敌无数,据记载,作战区域内的江水和两岸数十里纵深的地方,全都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史书记载说“火油”是一种易燃液体,点燃之后越浇水就越旺,这种东西来自于大食国……细思极恐,莫非是中东的石油?很搞笑但很严肃。
“火油得之海南大食国……水沃其焰弥盛。”——《吴越备史》
早在汉朝,就有这种神奇火油的记载,据推测应该就是今天的石油。其实淮南集团也拥有这种东西,在“狼山之役”之前,淮南还向契丹赠送了一批猛火油,并传授了使用方法,好让契丹牵制后梁。那为何淮南水师没有列装这种黑科技武器,反遭吴越水军一顿怼脸输出呢?
原因是淮南虽有猛火油,却没发明出火油机,淮南只懂得把火油泼洒在敌人的城墙或器械上,然后点火焚烧,多用作攻城或守城之用。
问题又来了,火油机的工艺并不复杂,只要被敌方缴获,很容易就能被仿制,那淮南集团为何迟迟没有仿制出来呢?
《吴越备史》给出了答案,因为钱镠充分挖掘了人性的弱点并加以利用。“以银饰其筒口”,当被敌军缴获后,“必剥银而弃其筒”,于是火油机制作工艺的秘密就这样被吴越国长期垄断。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6月,淮南军在沙山击败吴越军,扳回一局;7月,钱镠再派钱元瓘进攻常州无锡县。
徐温亲率诸将前往迎战,派陈璋率领水军绕到吴越军背后,然后发动夹攻,当时久旱草枯,徐温处于上风口,于是下令纵火。吴越军大败,大将何逢、吴建被杀,钱元瓘逃走。徐温下令追击,追至山南,又对残血的吴越军进行了一波无情收割,与此同时,陈璋也在敌后赢得胜利,俘斩无数。
吴越军大败而归。
据记载,钱元瓘单人独骑逃到高岸之上,前面是波涛汹涌的江水,后面是咄咄逼人的追兵,情急之下,钱元瓘仰天长叹,随后举起马鞭向天赌咒发誓:“苍天啊,你若助我,就让我跳到对岸;否则,就让我死在这里吧!”随即孤注一掷,狠狠抽打坐骑。如同刘备的马跃檀溪,钱元瓘的坐骑奇迹般地飞到了对岸。这也属于后来“走近科学”的一期。
随后的记载又不出意外地有了偏差,按照《吴越备史》的记载,钱元瓘逃后,“既而复整行伍,破贼而还。”
按照《十国春秋》的记载,当时吴越兵溃不成军,于是徐知诰自告奋勇,愿率领两千精锐步卒,换穿吴越军服,举吴越军旗帜,跟在吴越军背后浑水摸鱼,混入苏州城,然后一举拿下苏州。该计策最终被徐温否决,因为徐温接下来要与吴越国讲和。
究竟是“破贼而还”,还是徐温手下留情?非要细细追究的话,其实也勉强说得过去,并不矛盾。
首先,钱元瓘最拿手的就是避敌主力、避敌锋芒,然后示弱诱敌、奇袭歼敌,比如刚刚打赢的狼山之役。所以吴越军表面上狼狈溃逃,实际上是否是诈败诱敌,徐温未必有十足的把握。
其次,狼山之役使南吴水面力量遭遇重创,综合国力被削弱,元气并未恢复。新生的南吴政权最需要获得国际认可,要尽可能多的交朋友而不是树立敌人,即便能拿下苏州,也不可能一口气吞掉两浙地区,如听从徐知诰的建议,南吴只会与吴越国陷入长期的拉锯战中,鹬蚌相争的道理徐温不会不知道。所以即便钱元瓘是真的溃不成军,徐温多半也会手下留情,为即将到来的和谈做铺垫。
再者,徐知诰原本就是“徐知训之死”的最大嫌疑人,徐温的心腹们一直都在苦口婆心地劝他尽早拿掉养子徐知诰,把江山基业传给亲儿子。如果让徐知诰立功太多,难免功高震主。如前文详述,徐温一直警惕、并有意识地压制徐知诰,甚至已经下定决心除掉徐知诰,只是在除掉他的路上突然暴病而亡,这才使徐知诰最终篡夺了徐温的基业。所以即便徐温有心痛打落水狗,也不会任由徐知诰在军中竖立过高的威信、壮大自己的力量。
最后,徐温不仅是军事家,更是政治家。既然已经定下与吴越国讲和的大战略,那么何时抛出橄榄枝,就需要一个合适的节点了。这个节点就是这场无锡之战,以胜利者的姿态要求谈判,而决不能在“狼山之役”后以弱者的姿态去乞求怜悯。简单说,就是需要见好就收,边收边谈,这样才能充分掌握主动权,做到利益最大化。
8月,徐温主动归还了吴越军战俘,并派外交部长(客省使)访问杭州,表示愿意讲和。
钱镠欣然同意,并派官员回访。从此之后,淮南集团与吴越钱氏集团之间维持了二十多年的和平。江淮百姓自此安居乐业整整一代人。
对于这次重要的和解,《吴越备史》仍强行为钱元瓘贴金,说淮南是因为4月的“狼山之役”才向我们求和的,对6月的沙山、7月的无锡战役则是战术性遗忘。
“夏四月乙巳,大战淮人于狼山江……淮人自是遂求通聘。”
真可谓别有用心啊,因为史官将“淮人自是遂求通聘”放在了4月“狼山之役”的后面,在其之后才记载了7月的无锡战役,一两句简单带过,且最后一句还是“既而复整行伍,破贼而还”。
这种时间上的小调整,让读者很容易被误导,认为淮南确实被“狼山之役”打服了,赶紧向吴越国乞和。
严格来讲,《吴越备史》也不算完全撒谎。因为“狼山之役”确实使淮南决定与吴越国讲和,但“想”和“做”是有本质区别的,正因为政治家徐温要讲和,所以才会“以战迫和”,通过6月、7月的大胜,赢得了足够的谈判筹码之后,在8月份正式做出归还俘虏、高级官员访问等一系列友好的表示。
历史就是过去的政治,政治就是进行中的历史。政治家从来不骗人,只是善于引导人们阅读历史。
关键人物:钱元瓘
以上就是对两浙钱氏集团发展历程中立下过赫赫功劳的几位候选人,立功的人很多,但继承者只能有一人,到底花落谁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