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祖
作者:拾新 | 分类:历史 | 字数:74.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太史慈
很快,县令刘祈要出城,阻击叛军,为保护于路上之百姓而入城避难一事,经过县吏之口,传到了城内各处。
两刻钟后,刘祈穿着盔甲,手持长剑,于族兄刘直,部将孙观、李展护卫下,骑着黑马,从县衙出发,准备往城外而去。
火把下,他的身影,是那般高大。
城内避难之数万百姓,早就自发站在道路两畔,即于事情传开,他们为拥有这样的县令而自豪感激,又为县令之忠勇爱民而敬佩……
人莫不高呼“县君平安”“县君万岁”云云。
刘祈一手持剑握紧缰绳,又一手挥舞,看向城内无数百姓,发自内心之呼唤,目光愈发坚定。
他这次外出阻击黄巾军,并非面对面决战,以千众人马,主要目的是拖延时间。加上此番离开,将从昌虑随行的百余名精锐骑兵,全部带走,再算上训练之步卒。
遂于战前,刘祈有信心的是,即便陷入困境之内,也能突围。
毕竟黄巾军成军时间本就不长,多于流民招揽,自没有他于冀州战场时,所遇之黄巾军强悍。两年前之冀州黄巾军,那可是为张角兄弟所领,能与朝廷军正面相斗之存在。
何以这般冒险,归结起来,一方面是他心中本怀“仁善”之念,以黄巾军所过,若无纪律,必是生民涂炭,前番即有救助之言,当奋力作为,内心方无愧。
另一方面,凭此番他率部抗贼以助百姓,一旦传开,何愁仁义之名,不会远播青州。此于他未来一段时间,于寿光地方之治,至关重要。
收揽民心,为之所用,正常情况下,是一个漫长过程,但以寿光之危境,行之帮助安抚,于他得本地民心,却是一个“捷径”,故值得冒险一试。
机会永远属有有胆魄、有把握之辈。
昔年汉太祖刘备于沛县起事,后西征先入关中,并最终击败项羽,得取天下,建立“汉”,谁又能想象的到,年少时的一个游侠头子,会有这般作为?
一出城,孙观与李展,速将各部人马列队完成。
见刘祈仰望身后高大之寿光城,孙观行进于前后,沉声道:“希德,人马已备好!可是现在出发往灌亭?”
加上今日经历,如孙观本人,同其他人一道,于刘祈那是发自心底之敬重,于此,更是有些感激好友臧霸,当年能将他推荐给刘祈从事,否则难能遇到这般人杰!仁至义尽,勇勐胆识,此方为成事之辈!
至于接下来阻击之战,孙观以领千人同行,亦有绝对把握,可护得刘祈安全。他心中更是打定主意,即便千人与黄巾军对战中,大部阵亡,也要护得刘祈顺利离开。
刘祈则是悠悠转过了头,他望了眼前方列队好的兵士,多见目中无惧之目光,是以欣慰。
待拔除长剑,高声道:“出发,愿诸君与我一道,能护卫家园!”
“护卫家园!”
“护卫家园!”
“护卫家园!”
他们的家人,即于城内,等待保护。
他们的县令,即于城外,身先士卒。
作为被召集募卒,他们同样义无反顾!
灌亭南十里,王志匍匐于杂草间,望着前方数里外的火光,看着趁夜不断行来之黄巾军,嘴里不断都囔,实则在计算着来众数量。
说起来,王志本是杜乡游侠,算是刘祈往昌虑任上时,最早同行的百名乡党之一。
因他擅于隐蔽,打探情报,在昌虑时,本就是五十人的斥候屯长。
这次跟随县令刘祈到来寿光,也是县令刘祈见之机灵能干,速以之携带十余名昌虑部中斥候精锐相随。
十多日前,灌亭叛民离开,他即领百人来此守卫这座低矮小城,并负责向剧县、益国、都昌一带,打探起乱后的黄巾军动向。
现在黄巾军已经踏入寿光县境内,距离灌亭越来越近。过灌亭,即为灌水,后面不远即是寿光城。
若无旱情之事,以灌水之水流,或能阻挡,但而今之灌水,河流干涸,甚至不需桥梁即可过也,何以阻挡?
至于年久失修的灌亭小城,更不可能!
“来人,为县君去信,黄巾军先锋之部,不下三千人,已至灌亭七里外,其目标正是寿光!”
有斥候领命离开,听着渐行渐远之马蹄声,长相本就清瘦之王志,一跃轻松上了树枝,他视线很好,继续眺望。
心道:时间不早了,黄巾军来势汹汹,若无意外,明日食时左右,就能兵临寿光城下。县君于城内防备完善,戍守一月足足有余,何况孙将军恰将数千石粮食,运入到了城内,即便一日一顿稀粥,外加这些日子囤积之盐巴,也能熬到朝廷平叛大军到来。我等再于黄巾军近些,也当撤离。
这些想法刚刚浮上脑海,背后又有马蹄声传来。
王志警觉下树,召集本地剩余六民斥候,打算见情况不妙即后撤。
身后的灌亭城内,上百人马早于一个时辰前,受他命令,已往寿光城撤走,他所率于外搜索探寻之斥候,也是最后留下之人。
可当他领众人,于树丛间,手持弓弩准备射出时,一道熟悉声音传来。
“屯长,是我!
县君率大部阻黄巾军,我等不用走了!”
两刻钟后,王志终于见到了刘祈,他以令部从于外打探,其则亲来汇报。
“情形便是这般,即是深夜,黄巾军先锋人马,也未有停下歇息,显然是打算一鼓作气,向寿光城下进发。
县君,依我看,在不清楚黄巾军实力前,同之直接相抗,非是上策!”
火把下,刘祈手指于地图上移动,旁边除了王志,孙观,李展、刘直、陈飞等部将,也都于左右围绕,这些都是他的故吏,于昌虑作战时,包括后来的族兄刘直,也都积累了丰厚的对盗匪战斗经验。
匪寇之患,于这次大规模的黄巾军来犯,当然不能同日而语,毕竟后者人多势众。
“伯成,你于灌亭情况最为熟悉,有何建言?”
刘祈之目的是阻敌,王志已然知晓。
论及“伯安”这表字,也是王志上次回到杜乡时,即已弱冠,寻族中识字长辈所取。
于下属间,刘祈同往常一般,私下很是亲近,并未因地位名望变化而变化,故以乡人,于之信重处事。
王志忙指着刘祈手中地图,花了一条斜线,道:“县君,还有诸君请看,此处矮山,又名鹰秃山,自西南向东侧延伸,我等脚下之道,正处其中。
这两日内,志受县君之命,于灌亭一带,劝解百姓离开,时已无人居此,便是野兽也被捕猎殆尽。
为阻黄巾军由此路直行往县城,县君足可放火。
以山火阻之,黄巾军必不能行也,唯以绕道而往。
此中阻隔,足可为县君争取半夜时间。”
王志的策略很是可行,此间荒山,虽说独处于林地之外,于灌亭之西北,但有大道其中,却是往寿光城必经之路。
若是山火升起,黄巾军不得不绕路,至少能为刘祈提供半日时间缓冲。
“就依伯成此言,我等以火势阻挡,另可先一步往墨亭处伏击。
再有明朝一日时间,即是余者百姓,也能顺利入城避难。
仲台,我等其他人马,也当迅速撤离,往此地伏击!”
刘祈之令下,其他诸将纷纷应声。
本想往灌亭方向阻挠的大部人马,准备往预定方向而去。
先一步到达,除能提前布置外,亦可以修整。
数里外,史舟正同部从下令,准备加快脚程,率领先锋之部,赶在天明前到达寿光城,并于城内发起试探性进攻,另有建造攻城器械之类。
相比于平寿、营陵之所,寿光城不算特别高大,上次未能于数日内拿下,史舟经过总结,一是召集之流民混乱,难有攻城之力,二是准备之足,少攻城之器。这次所领之主力,大部分都参与了北海国内作战,自不可同上次所领流民比较。
史舟彷佛已经看到他攻入寿光城内,斩下寿光令首级之模样。
“渠帅,大事不妙!前方似生山火也!”
一道声音,惊醒了史舟,他转头一看,双目瞪圆。
火光刚开始,只是一个小点,但很快,即连成了一条长线,即将北面整个天空都照亮。
“此何以为山火哉!此乃寿光令,欲阻挠我部之行军也!
来人,且去为将军去信,另将地图拿来!”
鹰秃山并不算漫长,可因天旱,草木稀少,加上南北山地土壤干燥,而少草木,烧了一夜,即无可燃之物罢,慢慢熄灭。
但为黄巾军而言,一夜时间,至天明时分,他们已从东北方向绕道,到达寿光城西南九里。
于北高南低,低矮沟壑相连的墨亭所在。
黄巾军已然奔袭一夜,三千之众,莫不困乏,但史舟想到背后随来的大部人马,又望了眼远处还冒烟之山峦,只得一边让人打探前方情况,防患于未然,一变领兵继续行进。
于墨亭正东三十里,同样有一队二十众的人马,从东来郡踏行而至。
为首骑马青年,年二旬,相貌魁梧,美髭髯,背负长弓。
其名太史慈,正是东来郡黄县人。
黄巾军在拿下北海国多处城池后,向东来郡大部前进,即三万之众,而往黄县。
迟迟不见朝廷大军来平,东来郡郡府不得不召集郡地勇士,往临近乐安郡,另有齐国等地,请求兵援。
太史慈正是自告奋勇,携扈从而往乐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