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并非不可泄
作者: | 分类:悬疑 | 字数:131.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14章 五鬼戏虐假城隍 真人卦解老者忧(4)
老者的老汉哑口无言以后,对空中的我拱手道:“少爷,老夫先谢过您的恩德。您既然能识破骗局,老夫就相信您有为老夫解灾的能力。明老夫去打谷场等您也行,您若体恤老夫一把年纪此刻听老夫啰嗦几句,老夫更是感激不尽。”
看这位老者话张弛有度,我便落身在他对面,客气的道:“老人家,您有何危难之事就请讲吧。”
“少爷,老夫有一子名叫韩思孝,年少时常挂嘴边的几句话是: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罔极。那时节,儿子非但只是口中言孝,更是用行为诠释着‘孝道’二字的深意。虽没有做卧冰求鱼的事情,了扇枕温衾却是常事。
儿子在亲朋邻里、十里八乡的赞誉中娶妻生子。起初几年两口对老夫与拙荆孝敬有加,人人称羡。可随着孙子的渐大,儿子儿媳对老夫和拙荆的态度突然来了个地改观,这让老夫和拙荆摸对儿子儿媳这猛然的变化难摸头绪。
俗话‘养儿方知报娘恩’。按常理两口生养了自己的儿子以后,更应能体会做爹娘的在养育儿子时的那份大爱和辛苦,可这对夫妻却像冷血生灵苏醒般猛然变得冷酷起来。这种变化真是令老夫汗颜,更是让老夫难以接受。”
老者到伤心处竟然泣不成声、老泪横流。
我感觉老者的事例与赵玉茁家中被人做了局以后发生的状况相似,便想着去他家勘验一番。可当我正想与老者约定去他家时间,耳边突然出现那位书先生的声音:
“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
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
向一中分体用,人于心上起经纶;
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我对这位书先生真是即佩服加感激,又气恼加埋怨。佩服他知识渊博,术士深奥,感激他总能及时提出我认为是应时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气恼他故弄玄虚,时不时打个哑谜,让我费好一番思量,埋怨他两句就走,没有一点人情味,做事不能善始善终。
我琢磨不出他让我即刻为老者解决问题,是与《撼龙经》有关还是与《诛魔要略》有关。反正两者有一,因为书先生在我脑海里出现的时间,是在这两部书融入进眼睛里之后。
此刻,我没有时间再想这些,既然书先生搬出了大易学家邵康节先师的“观易吟”,我就只有起上一卦为老者看看他家的问题出在那里。
按照我对邵康节先师“观易吟”精髓的认识,便把老者主象的“乾”卦做外卦,我目测老者所在方位卦“坤”做内卦,这样便起出了“地否”卦。我又根据甲日己巳时求得初二爻官鬼为动爻。辰土父母爻伏于六三爻卯木之下。
我看着卦象参阅着老者面相,须臾对老者道:“老人家,恕我直言了。”
老者虔诚的道:“老夫深知不诚不敬者不验,疑心不决者不灵的易理神机,您请照实就是,老夫洗耳恭听就是。”
“本少爷为您测出【否】卦。否者,顾名思义为‘塞’也。
塞者虽为地不交,阴阳闭塞,君子道消,壤长,人物乖违,不通之象。大有不利君子、大往来之象。殊不知【否】为【泰】极所致。因为父子、婆媳之间无君子、人可论;无人乖物违之,故此您家中所象更应为泰极否来所致。
也就是你的儿子在成家立业前的身份只是您的儿子,身份单一,对您侍孝必然也单一。您感觉到的是一个完整的,一门心思尽孝的儿子,这便出现了【泰】象。又因为您的儿子优秀于他人,这便是极【泰】,或出现了【泰】极之象。
当您的儿子娶妻以后,他的身份便一分为二,有了‘儿子’、‘丈夫’两个身份,再随着您孙子的降生,他便又多出一个‘爹’的身份,这样他的精力、体力、责任、义务便使他在对您尽孝方的形式上发生着变化。正是这个形象使得【泰】极转成了【否】。
然而这个【否】是相对之前的【泰】而言的,是毫无实际意义的。因为您儿子对您的孝心丝毫未减,只不过是因为他身份增多以后不能随时、随量的将孝呈奉给您而已。
您的那句‘养儿方知报娘恩’恰恰是【否】极【泰】来的结果。本少爷这是从卦的大象上为您分析出的结果。本少爷再为您从爻象上分析一下便更加明确了。
【否】卦六二爻动,六二爻辞讲:包常殊不知‘包承便是包容。六二阴柔得位,明儿媳、晚辈尚能对您有包容之心,您却不包容体谅他们。您的不包容来自您的不知足,不理解。这一点恰恰又从持世的六三爻中得到佐证。
六三爻财持世本就呈现出忧虑父母之象,正因为‘易’者‘易’也,所以,这个忧虑不是您忧虑您的父母,而是您的儿子忧虑着他的父母,他在为父母的不理解而忧虑父母是否会因此受到伤害。
六三爻爻辞为‘包羞’。此包羞非真正意义上的包羞,而是指当事人在未修正各自状态的时候产生的羞愧福综合分析,您老的福气是可贺的,只不过您这份可贺的福气须用包容和知足换得。
本少爷还要提醒您,此卦幸好父母爻空亡或伏藏,又正好在卯木才持世的时候赶上了甲日预测,这表明了您老还算一个明事理的人,否则,就回应到真正意义上的【否】的结果上去。这一点又从您的面相上得到证实。”
我老者是个比较明事理的人并非奉常这一点不仅从他的面相上看得出来,单凭他对我上述这番话的理解,也不难看出。
老者满脸释怀,一身轻松的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静下心来想一想还真是您的那个理。老夫也是从儿子这个年龄过来的,竟一时糊涂。咋就不理解儿子的无奈和苦衷了呢?幸亏老夫今日向您求教了一回,要不然可就把儿子给害了。这真是应了那句‘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我听完老者的话,心中有个疑虑,便问道:“像您家这种情况,一时半会是不会出凶事的,何来害了儿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