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末法来
作者:一个人住 | 分类: | 字数:169.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4章 夫唯不争
第44章夫唯不争
外界风风雨雨,和现在的楚荆歌已经没有半点关系,现在的楚荆歌,孑然一身,被困锁在黑牢之中,就像是一个等死的老人。
他不断地默读道德经,虽然这一次慕容成带来的各种典籍之中,并没有道德经的书本,但是楚荆歌前世就已经熟读道德经。
按照师尊的说法,道德经珍本只有一部,但是各种注解层出不穷,从这些注解之中,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修行法门。凡俗之中的那些注解,很多都是从修行界中流传出去,最终演变成为了通俗的版本。而真正的珍本,却还是只有在修行界之中才能够得到。
他师尊所在的宗门,是曾经的道门第二道场,根本是老子想尔注。这本书被人不断的注解,而且流传极广。但是真正的注解,并不是如同在凡俗中流传的版本那样,那些人在传出这种版本的时候,其实就是私下里加入了自己的注解,这些注解加在一起,虽然算不上是在扭曲原本的意思,但是已经和珍本的注解相差甚远,以至于到现在为止,凡俗之中尚未有人以那种版本的道德经,修行出武道。
楚荆歌前世算是半个弟子,之所以说是半个弟子,则是因为曾经的楚荆歌,并不算是拜师。当初的楚荆歌和他的师尊的年龄相差仿佛,甚至是他比那位要大上几岁,算得上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而那位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没有一定的收徒资格,所以只传授一些简单的入门法门,深层次的东西,并不可能交给楚荆歌。
但是属于入门之根基的道德经还是教给了楚荆歌,并没有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教导,而是纯粹的遵循曾经的珍本,来教导。这一点也看得出来他的用心,不是想让楚荆歌走他的老路,而是希望楚荆歌能够从中悟出不同的东西。前人的路虽然是好,但是绝对不是最好的,唯有自己打通的路,才是真正的最适合的路。
楚荆歌当时没有想这么多。
之后重生,加上脑海之中多出来一部魔道的至高典籍,他才明白,大道至简。那些言语看似晦涩,难以理解,但是字字珠玑,容不得删减。老子想尔注珍本也是如此。
这是道门的创始之人张道陵的一部着作,其中包含曾经他对于整个人间界的理解,天地大道,修行法门。虽然字数不算太多,但绝对当得上是最好的修行法门之一。他一边默读道德经,一边和老子想尔注作对比,印证自己的思想。他现在的境界,还没有等到着书立说的程度,只能够拾人牙慧,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路。这个是每一个修行者必经的过程。如果是那种修行高手再度转世重修,那就另当别论。那种人一般都有自己的路,即便是转世重修,多半也会选择曾经的道路。除非是出现了什么例外。
神话传说之中,天蓬元帅因为触犯了天规戒律,贬入凡尘,转世成为猪妖,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的道,转换为了不同于曾经在天蓬元帅时期的道。这就是一个最佳的佐证。
楚荆歌前世认为自己的道就是勇猛精进,打破一切阻碍。
但是现在行不通了。
不是贬低勇猛精进,而是一味的勇猛精进,永远属于蛮力,真正的高手,并不会选这个方式,他们会让自己在勇猛精进的基础上,再度进修,就像是凡尘之中的读书人一样,在一开始的时候,虽然可能一次就中了秀才,头甲。但是学无止境,很多的东西还是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知晓。楚荆歌现在就处于这么一个阶段,他身上带着天无相功,天生具有模仿天下武功的能力,对于现在的楚荆歌来说,是一个极为可靠的能力。
这些能力转化出来,就代表着楚荆歌已经脱离了曾经的道,开始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这个道路没有开辟之人,或许他就是唯一一个走到最后的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可以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楚荆歌在思考,同时也在向自己的身体桎梏的问题。
他以为是自己的问题,血气不足。但是现在看来,按照道德经上面的说法,上善若水者,一旦做到结合天时地利人和,自然可以做到一切所不能做到之事,其实最简单的说法,就是楚荆歌现在还没有大道可以开辟出自己桎梏的时期。如果到了那个时候,一切水到渠成,没有到的话,即便是你血气再强横,依旧是于事无补。
道德经之中包含着人的最简单也是最纯粹的智慧。凡俗之中,能够读懂道德经的人,可以做到体悟天地的奥妙,和旁人处好关系等等,甚至是如果参悟到了极致,即便不能够成为修行者,至少在官场上,也可以做到“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