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种子王
作者:鞭马累美人 | 分类: | 字数:54.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留将才袁熙用献帝,转心性董承设陷阱
“此次多谢文先生冒险送蒋钦将军回徐州。”袁熙见到文稷之后也是十分客气的说道。
“大将军严重了,这是草民应该做的。”文稷也是急忙回礼。
袁熙则是很满意单位点了点头,然后又把视线转移到了文稷身后的文钦身上,然后对着文稷问到:“先生我看令公子和我年纪差不多,可曾婚娶?”
“回大将军,在下已有妻子。”文钦也是急忙回答道题。
“哈哈,好,那可曾有子嗣啊?”袁熙也是不管这文家父子是怎么想,他可是要弄明白现在这文鸯是否已经来到这个世上。
文钦先是一愣,虽然他不知道这袁熙为什么会问自己这个问题,但是他可不敢不回答,只得说道:“在下去年得了一犬子。”
袁熙很满意的点了点头,心中暗喜:“还好这历史没有改变,文鸯正是文钦的长子。现在就是怎么把这父子留下来了。”
“文先生此次为我大汉立下大功,理应受到奖赏。”袁熙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在下何德何能绝不敢讨要奖赏。”文稷觉得这袁熙也绝不是这么简单,而且看着袁熙对自己父子俩的态度,看来是要留下二人,文稷也是打算找个借口,准备离开,自己要去的可是孟德那里,千万别被袁熙给留在徐州了。
其实文稷并不知道袁熙对于这对父子并不敢兴趣,而是他那还在襁褓的孙子,于是袁熙便说道:“这样二位即刻随我入宫面圣,一切听从圣上安排。”
文稷一听也是傻眼了,无论如何他也没想到自己会去见皇上,要说拒绝袁熙,那是为了曹操,这是情意,但是要是说拒绝皇帝,那就是不忠了,无论是曹操还是袁熙,现在具都是汉臣,你文稷拒绝皇帝的册封赏赐,反倒是去一个州郡任职,这不是造反是什么。
而皇宫那面早就由陈宫安排妥当,现在小皇帝正在宫中等着文家父子的到来。
“草民叩谢圣上。”文稷听完了封赏便重重的在这皇宫之上施礼谢恩。
袁熙很满意的点了点头,对于这皇帝的运用,已经逐渐让袁熙尝到了甜头,怪不得上一世曹孟德过得如此舒坦。
此次册封文稷的职位并不低,那是隶属于司徒的宗正寺卿,这可也是九卿之一的角色,文稷做梦也没有想到,就因为自己救了蒋钦竟然能位列九卿之一,而这宗正寺的工作虽然是无关紧要的,但是袁熙却是有自己的打算,一是为了拉拢文家父子,二则是进一步控制皇权。
这宗正寺最主要的职责就是掌握皇族的名籍簿,分别他们的嫡庶身份或与皇帝在血缘上的亲疏关系,每年排出同姓诸侯王世谱。按汉代八议制的规定,宗室亲贵有罪要先请,即先向宗正申述,宗正再上报皇帝,而后便可得到从轻处置。同姓王犯法,宗正也可参预审理,如西汉时衡山王、江都王等有罪,皇帝曾派宗正协同其他官吏承办这些案件。宗正秩为二千石,有丞。宗正及丞皆由皇族充任。属官有都司空令、丞,内官长、丞。都司空为狱官,还负责关押服苦役的犯人,也常拘系宗族或外戚有罪者。
而宗正寺卿一般来说都是由皇族人员担任,但是袁熙此举则是为了进一步控制皇权,自然不会让刘家的人在担任。
而对于文钦,皇帝也是按照袁熙的吩咐,让其随军,在袁熙手下谋职,这样即便是文稷对皇帝有尽忠的心,但是其儿子还在袁熙手上,也是自然要以袁熙马首是瞻,最最关键也是袁熙真正的目的,便是派人前去颍川,将文家的一家老小全部接来,毕竟现在幼年的文鸯才是袁熙真正的目的。
小皇帝按照袁熙的意思封赏完毕后,袁熙也是很满意的对着刘协点了点头,小皇帝也是急忙用表情对着袁熙回应,而一旁的董承今天对于袁熙也是十分尊敬,张着一张没剩几颗牙齿的大嘴嘿嘿的乐着。
袁熙对于他们的表现十分不屑,心中暗骂:“这群人就是贱的,好好对他们不行,非得揍两顿才长教训,看来暴力还是有用的。”
就当袁熙打算领着文家父子离开的时候,皇帝突然喊住了袁熙:“大将军留步,寡人有事和将军商议。”
袁熙也是好奇的看看皇帝,今天这态度这么好,原来是有事求自己啊。
袁熙倒也是没有多想,便留了下来,而此时的袁熙才发现这留下的人中还有一人便是中散大夫伏完,看到这个组合袁熙变有些不舒服,这可都是上一世造反的人物啊。
伏完是皇后伏寿的父亲,年轻的时候变嫁给了汉献帝,虽然伏皇后依然在宫里,但是每天都过的提心吊胆,而且身边的人全都是曹操安排来监视的。汉献帝不甘自己一辈子都是傀儡皇帝,所以就写信给董承,希望他能够来救自己,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而这次失败让汉献帝当时怀有身孕的董贵人最终都难逃一死
董贵人的死让伏皇后心惊胆战,她明白自己的性命掌握在曹操的手里,曹操想要杀她的话非常的容易。所以伏皇后就秘密送了一封书信给她的父亲并且把曹操的凶残一一道来,也希望能够借助父亲的力量诛杀曹操。不过伏皇后的父亲虽然有一点兵力,但是实力并不够强,他知道自己去刺杀曹操只是以卵碰石,所以并没有行动。
在建安十九年的时候,这件事情最终被曹操发现,他逼汉献帝废黜伏皇后,最终伏皇后被幽禁致死,而他的两个儿子也没有好下场,虽然现在皇帝还没有立后,但是袁熙看着今天对方的阵容组合到是有些要旧事重演的意思。
董承先是对着袁熙施礼然后说到:“大将军日夜为国事操劳,实在是百官典范。”
袁熙没有搭理董承,而是继续准备听着他还能说什么。
董承见袁熙没搭理自己,便把眼睛转向了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