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虎将吴焜

作者:byz少负 | 分类:历史 | 字数:52.1万

第49章 为信仰而战

书名:虎将吴焜 作者:byz少负 字数:5165 更新时间:2024-12-19 03:39:24

勇敢的战士不惧怕任何困难,训练场上汗水流得再多,不过是几滴水,比起在战场上流血,那是多么微不足道!

——开国元帅刘伯承

杨军长的侄儿杨天骅,素以骁勇着称,他见于旅惨败,就亲自充当敢死队长,率敢死队,踩着北洋军人的尸体,向山上冲锋,直抢山顶。经反复肉搏,终于占领了山顶阵地,杨天骅也身负重伤。

刘伯承将军命令部队,退守龙泉山顶叫张飞营的二线阵地,又抽调一支部队打穿插,向敌后迂回。

重伤的杨天骅,被抬到山后面茶店子一家农民的房内休息。伯承将军的穿插部队正好路过这里,见民房外拴有战马,判断有敌方高级军官在内,马上用步枪排射,子弹把草房打着了火,将杨天骅烧死在内。

消息传开,杨军的军心动摇,顿时全军大溃,一齐退到资阳。可军心乱,士气衰,怎可再战,接着的铜钟河、迎祥街两次大战下来,杨军再度溃败。

朱德讲毕:“那些曾经的肮脏战争,吸附了士兵的鲜血,消耗了民众的财富,祸乱了民众的生产生活。而今,我要求我们军校全体学员,作为军人,从今天开始,只为信仰而战!为主义而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而战!”

谌大队长适时领呼口号:

“为信仰而战!”

“为主义而战!”

“为中华民族独立富强而战!”

口号毕,众皆热血上涌。

朱德:“下面有请广州国民政府中央军事特派员刘伯承将军授课。”

全场掌声响起。

刘伯承走到台前时,掌声更加热烈,如春雷滚动。

刘伯承的声音并不大:“谢谢诸君,我从掌声中看到了四川军人的正直,看到了四川的希望。应朱德将军的邀请,我今天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些军事上的问题,因为我曾在川军中的经历,所以今天我就不讲战术战例了。”

一大队队长文强双手托举一支步枪,放在台桌上。

“我今天就讲一讲步枪,而且只讲一支步枪,就是大家最常用的汉阳造步枪。

该枪原型为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这枪的表尺射程,是1800米,枪口初速每秒639.78米,这种枪的品种很多。

先说老套筒,当年,德国商人见清政府的洋务派对毛瑟品牌很迷信,就谎称1888式步枪为毛瑟步枪,骗过了愚蠢的清朝官员,将设计资料和生产机械高价卖给了清政府。

从1896年开始,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这种步枪,当时定名为八八式。1899年上海江南制造局也开始生产这种步枪,此型步枪在中国现在大量生产,是中国生产时间最长、生产最多,使用面最广的一种轻武器,也是自清政府的新军以来,国内各个武装部队步枪的主要枪型。

由于该枪的主要生产厂,是湖北汉阳的汉阳兵工厂,因此一般称之为汉阳造。因前期进口的德国产1888式步枪采用了全长式枪管套筒,而国内的仿制品也采用了全长式枪管套筒,所以被叫做"老套筒"。老套筒枪很实用,但也有装弹退弹困难、抽壳可靠性不佳、容易炸膛的毛病。

1904年,汉阳兵工厂对老套筒枪进行了改进,去除了枪管的套筒,以护木取代,刺刀座改在前护箍下方,其他则参考了德国1898式步枪,改进了照门,把通条改放在护木之中等,就成了现在的汉阳造。你们军校用的也是这种枪吧?

由于生产时间长,从辛亥革命以来,所有的战役汉阳造步枪都是主力步枪,辛亥革命打响的第一枪,就是汉阳造,这一枪后,推翻了中国的千年帝制。

汉阳造的口径是7.92毫米全长为955厘米,全重为3.166公斤(不含刺刀)大家俗称七斤半,枪管长为44.2厘米,表尺射程为1800米,弹壳长度:5.7毫米,子弹全长:8.255厘米。

射击的三种姿势……

枪的保养……

刘伯承精彩朴实无华的授课,换来了学员们经久不息的掌声。

10月的万州城,有一年中最好的天气,山上的落叶树披上了金黄的颜色,而常绿树的葱绿更加深沉,绿黄相间,更是养眼。夏季咆哮浑黄的长江,象玩累了的淘气童子,平静了下来,浩渺的江面泛上了令人心醉的浅绿。人们薄衫轻衣,忙着在山川田野进行着秋收秋播。

从讲课当晚起,朱德解除了洋行严格的警卫隔离措施。吃饭时,参加警卫的军官,除留一人负责警卫,其他人可以上桌吃饭。

刘伯承先到餐厅,他见朱代表未来,就静静的坐在那里等候。

这是个法国西式餐桌,长方形,那位长袍客人出走后,一直未归。桌上主座空着,是留给朱代表的,他还在办公室忙事。刘伯承坐在客位,其他人混杂梭边,胡洪疆小青年一枚,嫌坐桌吃饭拘束,有客人就不上桌,端着个硕大的饭碗,钓鱼似的挟菜,四川人称其为“打芭壁”。

第49章 为信仰而战

吴焜守在朱代表身边,见他和冉秘书仍忙着写,端了两杯茶放到他们面前,朱德抬头看看,说:“焜娃,去叫开饭,莫把伯承同志饿坏了。你也去吃吧?我们还有一会。”

“嗯”吴焜给门外肃立的教官一个眼神,下楼到饭厅,见众人静坐在等,传了朱代表的话。

徐允士即叫上菜,刘伯承道:“不急,等等吧?”说完取下眼镜擦拭。他那只受伤的右眼,伤痕显然。

众人缄默许久,李德彬陪侍在侧,见状小声:“伯承将军,小生不揣冒昧,欲问一事。”

刘伯承擦完眼镜,按摩了眼眶,正在闭目养神,左眼微眯了一下,答道:“是李处长吧?有话请讲,不要客气,冉秘书把你们几位情况给我介绍过了,你们几位,都是有正义感的热血军官,伯承佩服,愿知无不言。”

“您的这只眼睛,受伤的故事,在川军中广泛流传,各样说法都有,究竟是怎么受的伤,您能给我们讲讲吗?”

沉默!李德彬慌乱,“对不起,刘将军,我不该提这个问题。”

戴上眼镜,微笑“莫关系,这是我打的一场败仗。好吧,我就讲一讲,今后你们也要带兵打仗的,算是给你们提个醒。”

刘伯承:“1915年底,我受革命党派遣,从上海回到了我老家开县赵家场,宣传发动群众,组织武装。

回开县后,由于我在家乡父老中有点小名气,很快我就拉起了四百来人的队伍,成立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我负责军事指挥。

整个支队有当兵打仗经验的只有五十来人,我把他们集中编为尖刀排,其他没战斗经验的人员编成三个大队,作战时尖刀排冲在前,三个大队跟进,协同作战。

就这样,我们在下川东横扫乡村地主武装,打大户,开仓放粮。

由于我打仗比较谨慎,基本上没打过败仗,缴获较多。通过实战中练兵,队伍的战斗力上升很快,装备也越来越好。

消息传开后,川东各地农民成群结队,带着刀枪自愿来投,四支队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

当时北洋政府在下川东驻军很少,我们这支人数众多的起义军,算得上是神出鬼没,在川东各县打游击。驻扎在各地的北洋军,吓得缩在城里,不敢轻易外出活动。

1916年初,云南都督蔡锷,带头掀起了反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护国运动。春天,蔡锷将军率领的云南护国军挺进到了川南,和袁世凯派驻川南的北洋军对阵,两边打来打去,战火不熄,大有决一死战的架势。朱德将军这时就是云南护国军第二梯队的一名支队长,杨森军长是一名参谋。

我们四支队当时活动到长江南边,为了支援云南护国军,我决定率队北渡长江,攻取由北洋军重兵防守的丰都县城,控制川东,切断长江的交通,断绝北洋军的后勤运输,既阻止袁世凯把援兵派到川南,又使入川作战的北洋军进退两难。

丰都也是北洋军在川南的重要后勤基地,驻有北洋军一个正规营,还有警卫后勤的部队,近千人,北洋军训练刻苦,军事素质高,战斗力很强。如果是野战,我这个四支队2000人枪,绝对打不赢这个营。我们四支队,发展过快、训练不足,受过训练、有经验的军官奇缺,打仗时仍是野路子、乱劈柴,冲锋一窝蜂,撤退时各顾各四散。前期支队作战主要是游击,没有打过大的阵地战,经验十分欠缺。但我们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部队战斗意志强烈,革命精神旺盛。”

刘伯承见朱德仍没来,听讲的又都是进步军官,决定把战术方面讲细一点。

“针对敌强我弱的态势,我这样进行了作战部署:

一是在进军丰都的前几天,就派人到城里侦察,与那里的革命党人、哥老会首领接头联络,让他们的武装人员混到城里去;

二是从四支队中挑选了一百多名机智勇敢的士兵,化装成挑夫、匠人也混进城去;

三是派人暗中在城内城外张贴、散发《讨袁檄文》和讨袁标语,以动摇敌方军心。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就在3月19日晨率部队向丰都急速开进,一直行进到距丰都城80里的马口垭时停了下来。

丰都城有老城和新城之分,敌人的辎重屯集在老城。进城的大路有两条,左大路平坦宽敞,利于部队行军,右大路崎岖不平,且容易遭受伏击。

我一面派人混进丰都城与潜伏在城中的队伍联系,同时命尖兵排沿途张贴布告、标语,绘出路段,找好部队补水点,向丰都方向搜索前进,摆出攻城的架势;一面令大部队隐蔽在附近的树林里,吃干粮休整。

下午,侦察员回来报告,敌人已经察觉四支队要攻城,在去丰都的左大路上布下了伏兵。

我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在太阳偏西时,带着大部队大摇大摆地从马口垭出发,沿着左大路向丰都进军,闹哄哄的慢走十多里路后,我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休息,等到天黑后,突然将后卫改为前锋,变尖兵为后卫,静默行军,循原路折返马口垭。

然后,借着朦胧的月光,悄悄改走右小路,连夜疾速行军。

20日晨,赶到距丰都老城仅有3里的新城,立即控制了附近的制高点。新城的敌军猝不及防,很快被消灭。

这时,潜伏在丰都老城里,准备内应的四支队先遣人员和革命党人、哥老会的武装人员,听到城外枪响,立即按事先约定的作战计划,直接向西城门冲杀过来,他们边冲边齐声呼喊:“护国军杀进城了,我们胜利了!”

城里的敌人顿时大乱,四处逃窜出城。内应趁机打开城门,城外的四支队大部队一拥而入,很快占领了丰都城。

护国军四支队攻克丰都的消息传开后,北洋军怕后方有失,立即抽调了七个团,一万多人的正规军,以合围的态势,向丰都快速攻来。

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情况危急。

我考虑到丰都已攻下,迟滞牵制川南北洋军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召集各大队干部开会,决定将部队撤出丰都城,转移到农村,大家表示同意。

可是支队的主要成分是农民,都是饿苦了、穷怕了的人,舍不得县城里难得一见的巨量缴获,总想多带点。我组织支队部的人,到各大队去督促,可派去督促的人员,见到好东西,也揣了几个沉重的包袱背上,他们也舍不得。

敌人进军很快,很快打到了城边,我亲自带队阻击,边打边撤,想尽量迟滞敌人。

这时,我发现身边有一个战士,没有隐蔽,受到敌人火力的威胁,马上扑过去,把他按在地上,飞来一颗子弹,射穿了我的颅顶,从右眼眶飞出,我的右眼珠子,当时就破裂流出眼眶,痛得我当场昏倒在地。

北洋军已在向城中突击,我身边的战友们慌忙将我抬进一家药店,简单包扎后,藏到楼上,把门反锁。

北洋军历来军纪严酷,但自从袁世凯当皇帝后,军纪也开始败坏了。进城的北洋军开始烧杀抢掠,我躲的药店也被放了一把火,火烧得越来越大,烟雾把我呛醒,我轻轻叫了几声,没人答应,把包扎的纱布扒开一条缝,看到自己好像是在一个阁楼上,烟火在外面烧,已经上了屋顶了,很快就要烧进房。

没办法,我迸出老力,爬到门边,见门遭反锁了,抡起板凳砸开窗子,扯了一条被子,蒙住头从窗口滚了出来,恰好被几个正在巷战的战士看见,他们在乱火中做了个担架,抬着我在丰都城街巷里东窜西钻,艰难的转移出了城。

出城后,战友们抬着我到处求医,因为眼科手术是大手术,不但郎中不行,就是一般的洋大夫也做不了。后来,到重庆找到一位德国医生,给我做了手术,保住了左眼,但永远失掉了右眼。”

吴焜小声不解地问:“您从火里跳出来,啷个要扯一床被子呢?”

徐允士恨道:“扯淡!傻包!有棉铺盖垫起,当然摔得轻点嘛。”

刘伯承将军将眼镜戴上,望着吴焜说:“棉被是好东西呀!从高处跳下时,有铺盖在手撒开,落得慢,摔得轻;乱战中被子可挡子弹,浸湿后效果更好。有时,还可作伪装,搏斗时掩护致命的要害部位。”

“噢!”吴焜记住了。

朱德和冉秘书进餐厅来了,看到大家津津有味地围着刘伯承讲话,就笑着坐在刘伯承身边,李德彬急叫厨师上菜。

朱德代表环顾众人,慈祥地抚着吴焜的头,对大家说:“伯承将军是公认的巴蜀名将,他从一个小小的地方军校毕业生起步,深恶军阀争权夺利,这是仁;他从穿上军装那天起,就是在为信仰而战、为主义而战、为劳苦大众而战,这是信;他指挥战斗,事前谋划布局,事中靠前指挥、事后总结归纳,谋定而后动,这是智;从川北连续行军七天七夜,仍能马上投入苦战,弹尽粮绝之时,别人怕了,他却勇猛上前,这是勇,是大勇;他从军十多年,军饷之外,未收过分文钱财。他的部队,从未有害民掠民之说,这是严。他具备仁、信、智、勇、严的古名将品质,有现代国民军人风尚,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

众人颌首,对朱代表精辟高端的评价钦服。

朱德又独对吴焜:“焜娃子,记住没有。”

吴焜薄嘴一咧:“我能当将军吗?”

众人大笑,徐允士恨铁不成钢:“吃货!饭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