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商女不愁嫁
作者:晚起的太阳 | 分类:古言 | 字数:114.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七十五章 一场谈话
第二百七十五章一场谈话
看到徐氏的感叹,谭居士倒是淡淡的说道:
“这里很好了。”
“可是....”
徐氏看看这坐下的椅子上,也就铺了一个简单的垫子,这椅子还都磨得老旧了,看得出来这是有些年头的东西了。按说,寇家也没少过徐氏的月银,而且年年家里年底分红的时候,该给大房的也是给了的。谭氏不是把这些钱都拿给娘家了吧?
徐氏心里有些想法,但也没说出口,慕容太夫人上前给大嫂行了个礼:
“大嫂。”
谭居士看到寇宝玉略微好一点点,面色有些温和的说道:
“小妹来了,坐吧。”
当年,她嫁入寇家,还没来得及和这个小妹好好相处,自己就成了寡妇了。
那寇家的一切,似乎都与自己有些遥远了。自己也就把自己关了起来,再也回不去以往。寇家是她的婆家,婆家是未来要呆一辈子的地方了,但对一个新媳妇来说那里还是陌生的。
刚刚离开了娘家了,但婆家之边自己又成了寡妇,所以对当时的谭居士来说,自己似乎就没得个归属感,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
干脆的,就入了佛堂,在这里,除了寻得了心灵上的一点点慰藉,也算是有了一个可以算是自己的归属的感觉。
这些年都住在佛堂里,最初是在京城里家里,自己做了一个佛堂,但因为家人常常以关心的借口来看她,她不想再把一些旧事提了又提,就直接回了寇老夫人,然后就去了京城的一个庵堂里带发修行。
可是,接下来听说这样那样的话,寇家还是一如既往的常来关心着她,而别人总说她命硬什么的,一些人在庵堂来礼佛,还把自己当一个反面教材讲给女儿听。这事被谭氏听到了。当下就决定了,搬到一个离远一点儿,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去。
到这个玉源庵来,还是原来的庵里的一个尼姑帮她联系的。然后她就住到了这里来。反正每个月寇家送来的月银她也没看,都是木谨打理着交了一部分给庵里,剩下的,有时买点生活上必须用的东西。
只有木谨一直跟着她,别的人,她也都打发了。娘家那边的人,从她入了庵堂,就没有再来认过她。她也就对他们很淡了。
以前在京城的庵堂里的时候,寇老夫人初一十五一定会到庵里来上个香,也就来看看她。给她送些东西来。现在到了这边来,寇老夫人年事也高了,没有再来看过她,但每逢三关年节什么的,都会让人过来看看她,也给她送些东西来。
倒是因为寇子瑜从小就被说过要过继给她,所以从小寇老夫人就常带着那个孩子来看她,她也算是对那孩子慢慢的熟悉了起来,直到后来那孩子学了武了,自己也会来看她,只是偶尔有些小调皮,倒是让人有了一点点牵挂。
所以,上次子瑜说看上了一个姑娘,想请她出面去帮她订亲的时候,她很高兴的就去了。
其实,去之前,她打听过,这个商家,虽说与寇家不算门当户对的,但这个商姑娘倒是一个不错的女子。
而且子瑜说过,他是真心的很喜欢这个姑娘。所以她也就去找了商老夫人,按子瑜说的,以礼相待,订下了这个亲。
当时她也想过,寇家可能不会愿意的,但就如子瑜说的:
“他们不愿意就不愿意了,我现在是你的儿子呢,我真的觉得这个姑娘很好。我也很喜欢!”
为了这个孩子的这句我很喜欢,谭居士就去把亲给订下了。
今天看到寇夫人徐氏来了,谭居士也就知道是为了什么,肯定是因为那孩子的那婚事了。
把人迎到屋子里坐下后,看看徐氏缩了一下手。谭居士轻轻的扯了一下嘴角,这就是富贵人家的人,这山东上是要冷一些。
谭居士叫来木谨,让她把炭盆点一下。平常,谭居士也不太习惯用炭盆,她总觉得,冷一点,会让人觉得自己清醒一点。
坐下来后,寇夫人才道:
“大嫂,我也是前几天才知道,子瑜订亲了。这事,我们之前一点风声都没听到。我想问问是怎么回事啊?”
谭居士微一含首道:
“有这么一回事,孩子跑来求了我两天,让我去帮他提个亲,我打听了一下,那商家在这个白源城里的名声也很不错,商家的家风也还可以,商家大姑娘又是一个能干有度的姑娘。所以,我就去了提了这个亲。京城离得远了些,我也就没去把这个喜事报给老人们听。子瑜说,他会回去说一下的。我也不知道他回去说没说。”
谭氏的一番话,可是把徐氏给气着了。听听人家说的是什么,第一,这个事,是孩子看上的,我也负责的去打听了,人还不错,家声也不错,所以才订下的。
第二,这件事,你虽是生母,但孩子现在是我的孩子了,我不用通知你们,孩子的祖父母在,是应该说一声,但离得远,我一个女子没得法去。孩子说了他会回去说,没说,那是孩子的事。
总之一句话,这个亲是订下了,你也没权力来问责于我!我就是该说,也是该向俩老人说。
自然,这样的话让徐氏听到了心下得有多生气啊。但是没办法,自己是小的,虽说现在是侯夫人,但那人家不要了的呀。
可是,儿子是自己的呀!咬咬牙,把泪往肚里吞了下去,手用力的握了一下,指甲都掐到了自己的手心了。徐氏还是冷静的说道:
“可是大嫂,你可能是离京太久了。现在京里都是要门当户对的呀。你说我们家,也是侯门,子琅的妻子也是个尚书嫡长女。不能让子瑜的妻子低她太多,以后他们妯娌还怎么相处?”
“这有什么不好相处的?他们以后还是要分家的,各过自已的日子了。”
徐氏明显有点怒气了,然后道:
“大嫂,你也不想想子瑜以后的发展。子琅承了侯位,子瑜以后就算是自成一家,但也要做一个一家之主的呀。现在他年轻,在边城挣下功名,以后还是要回京城生活呀,你说到是,没有一个有力的娘家支持,他以后怎么在京城过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