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作者:我欲归去 | 分类:历史 | 字数:51.3万

第九十七章 要不要收复两都

书名: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作者:我欲归去 字数:1789 更新时间:2024-11-17 00:40:23

“主公,这是司徒府送来的各地奏表,司徒公认为这些比较重要,让您过目决断。”

沮俊带人挑来一大撂奏疏简章进来,对贾成说道。

“知道了,”贾成揉揉发胀的额头,看着面前这么大一堆竹简,心中一阵烦闷,“公美先挑重点说说,我稍后再仔细看看。”

自天子定都南郑,将国家大事托付三公之后,越明年,将年号改为建安。意为始建安定。

建安元年(196年)这一年来,贾成大部分时间都在成都主持百城千道计划,很少回郑都处理朝政。

朝中一应大小事务都交给叔父司徒贾诩以及太尉张鲁两人,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建设益州这片资源丰富的领地上。

虽然他暂时没有扩充军备,对外进行军事行动。

但贾诩和张鲁两人却没有闲下来闭关自守。

贾诩的政治头脑可不是李傕等人可比的,奉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有利条件玩的贼溜。

首先,他以天子的名义下诏,令李傕把滞留在长安的幸存百官送到郑都就职,否则便要出兵征讨长安。

李傕迫于压力,再加上天子已经不在自己手里,除了自己征辟的那些官员,剩下的人便成了累赘,还时时给自己下绊子。

于是便很痛快的把京兆尹司马防、原冀州刺史李邵、侍御史王忠等数十员朝臣送到汉中。

这时候关中、豫州、兖州大旱。李傕丢了天子,又没了朝臣制约,更加肆无忌惮纵兵劫掠,攻剽城邑,西凉军各部之间为了粮食再度开始混战。

关中残存数十万百姓大部分在前线黄忠、魏延的有意引导下进入汉中。除了少部分走函谷关进入南阳,留在三辅地区的百姓已经死亡殆尽。

原本历史上,这几年关中大旱,加上李傕、郭汜等人劫掠城邑,互相攻杀,长安以及三辅地区发生人相食的惨况。

近百万京畿百姓最后只逃出三万余户,不到十万人,进入益州和南阳,真正意义上的十不存一。

好在汉中朝廷准备充分,很早以前就派人在盩厔一带招募流民进入汉中。

随后贾成又派黄忠、魏延带兵前往抵御追杀、劫掠流民的西凉匪兵。还有徐晃在后坐镇盩厔,拨付了十几万石粮食接收流民。

到建安元年(196年)末,陆陆续续接纳了十万余户,近四十万关中饥民进入汉中。

这些人口的涌入,为汉中以及益州百城千道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充足的劳力,大大加快了益州各地建设进度。

有汉一代,论人员素质、文化水平,乃至工农业技术能力,关中人在整个大汉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

从两年前贾成带着长平馆屯田百姓南下汉中,到现在的引流民入益州。整个益州已经接纳了近五十万关中吏民百姓,为益州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外力。

当然了,随着这么多饥民进入益州,这两年来益州粮食供应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好在成都平原以及益州各郡县有数千万亩良田控制在朝廷手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场罕见的干旱并没有波及到这些地方。

贾成颁布的经济政策和百城千道带来的晋升之路,让各地大族豪右很快得到各种好处。

新技术的应用,渐渐体现出了优势,亩产提升,足以使得益州消化掉增加的人口。

成都平原民屯需求,百城千道建设需求,乃至矿产开发,手工业作坊开设,处处需要劳力。

而关中流民综合素质远高于本地百姓,成了朝廷和各地郡县争相争夺的人口资源。

区区五十万流民,远远达不到各地需求。

往往一批流民进入汉中,还没等他们经过一系列防疫流程,也还没休整过来,就被闻讯而来的各地郡县使者,以及各种工坊预定完了,很快便被对应人员带走安置。

蜀郡太守王政、成都令董和、巴西太守阎圃、江阳太守程畿、广汉太守张肃等离汉中近的这些地方郡守近水楼台先得月,优先抢了三十多万流民落户,上计成功在望笑的合不拢嘴。

而稍微远点的巴郡太守严颜,永昌太守王伉,越巂太守高定、汉嘉太守黄元等人则天天写信给贾成,抱怨有些人吃相太难看,分配到他们手里的流民少的可怜。

威胁说再这样下去,他们就不能按期完成朝廷要求的进度。

严颜更是写信给远在陇右的甘宁,让他赶紧想办法给徐晃递话,解决巴郡缺人的问题。

老头发出狂言,巴郡盐铁益州第一,没有足够的人手,如何足量提供朝廷所需?即便五十万人全给他,他也有能力全部安置。

这些都是小插曲,贾成一一写信安抚,陈说利弊,让他们安心做好本职工作。

最难办的是,贾诩的第二个措施。

贾诩、贾成叔侄出身西凉军,在各部有众多故交,就算李傕当初也是对贾诩叔侄有提拔之恩。

虽说李傕和他们两个道不同不相与谋,也被朝廷断定为逆贼,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但其他军头将领如今在关中一带也是处于走投无路的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