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汉少帝,拒绝被废!
作者:天秤风恋 | 分类:历史 | 字数:156.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8章 气急败坏的袁绍
一个小太监,激动的跑到了皇宫之中。
“吕布将军和司马懿将军大破颜良!”
小太监惊喜的报着!
这可是真正的大捷!
这大汉朝的中央部队,可是许久没有获得过这样的优势,连这个小太监都感到激动。
刘辩此时此刻正在桌面上写写画画,听到这小太监的话也放下了笔。
他接过了塘报!
“果然如朕所愿!”
刘辩在内心深处想到。
其实这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而正是刘辩他的酝酿了这一切的战术。
这一切看起来相当有难度,可是都被刘辩看在了眼里。
他心中也并不在意。
“传旨,嘉奖前线战士!”
刘辩马上下达了命令。
不过他也知道这一切只是一个开始,实在并不是多么重要的事。
颜良是对方的大将,确实有着万夫不当之勇,但也只是一个莽夫而已。
实际上,袁绍的手下还有更多厉害的将军。更何况袁绍,此人也算是枭雄一世,绝不是那么容易对付。
刘辩把目光望向了远方,又放下了手上的图纸…
河北冀州。
邺城是一座极大的城,在整个河北的境界之中,这也是一座最大的城池之一。
这座城池本是韩馥所有,可此人不能固守,如今已经成了袁绍的城池。
而袁绍得到了这座城池,更是加紧固守,让这座城池变得更加固若金汤。
如今袁绍依托这座城池,也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兵威之胜,绝对是令人震惊。
本来袁绍想借助这座城池,一统河北之地。如此一来就能让他有争夺天下的雄心。
可万万没想到,出师未捷却遭遇危险。
大将颜良竟然被无名小卒击败。
看着丢盔卸甲的颜良和郭图,袁绍大怒。
“这小儿,实在欺人太甚!”
他愤愤的说道。
其实袁绍对刘辩可是刻骨铭心的恨,自从先帝驾崩以后,袁绍一直想要混乱天下。
他先是欺骗大将军何进,然后又图谋于董太后合谋。可以说此时此刻的袁绍,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
但是,他所谓阴谋却一次次被刘辩识破,这对于袁绍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兄弟被罢官免职,整个袁家的势力也随那些世家大族,大有土崩瓦解之势。
袁绍内心深处自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失败,他还想争夺天下。
可没想到这一次的并州行动竟然还是被天子所阻止,袁绍的脸色已经相当的不好,对他来说这绝对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颜良和郭图跪在地上,两人都是默然无语。其实颜良的心中也知道,这件事情完全是怪他。
可是颜良当然不会说出此事。
他可不想把责任全放到自己的身上。
而郭图的内心深处却是愤愤不平,整个人的脸色也是极为难看。
但是他知道颜良是袁绍的爱将,也不好太过发难。此时的郭图内心深处也颇为无奈。
二者的表情都相当微妙。
如今这二人都无话可说。
毕竟吕布和司马懿都是无名之辈,颜良可是袁绍手下的大将。颜良不是吕布和司马懿的对手,实在是一件丢人现眼的事。
他直接低下了头。
“主公在给末将一批兵马,末将定然报仇血恨!”他握着拳头说道。
此人眼神之中的杀气,更是已经到了嗜人的地步。
颜良觉得,实在是惭愧到了极致。若是不能复仇,那他堂堂武将的名号可就彻底的失去了。
可袁绍却面色凝重。
“诸位如何看?”
他把目光望向了手下的谋臣。
袁绍是一个好谋而少断之人,虽然已经断定了此事,却仍然拿不定主意。
他需要询问手下谋臣。
他把目光望向了自己手下的第一谋臣。
此人便是沮授。
这沮授可是河北名士,绝非泛泛之辈。
沮授听闻袁绍所言,便微微一笑。
“主公勿虑!那吕布二人不过是无名之辈而已,绝并非主公的对手,若是能够亲自出手,大事必成!”
沮授说道。
如今再派颜良出手,恐怕事情难以成功。可是如果这一次,使袁绍亲率大军前往,那必然可以一战功成,而且毫无悬念。
“并州丁原不过是无耻小人,御林军更是无甚实力,在如此情形之下,主公大军前往敌军如何能挡?”
沮授认真的说。
他可是显得相当的激动。
听到了沮授的这番言语,袁绍大喜过望。
“果然妙计!”
他对沮授还是相当信任的,甚至引为肱骨之臣。
所以如今的情形之下,对于沮授的计谋,袁绍自然是言听计从。
“我意已决,亲令3万大军直接攻破并州!”
袁绍真正能够控制的兵马,其实有6万,可是他还要分出一部分兵马来防备四方。
尤其是北平的公孙瓒。
公孙瓒可是刘辩的亲信,在如此的情况之下,袁绍自然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所能够调动的所有兵马也只有3万。
不过即便如此,也超过了并州和御林军的1万大军。
这一次袁绍倾巢而出,他可不信自己会输。袁绍对自己绝对相当的有信心。
更何况有沮授和郭图等人出谋划策,袁绍更是信心倍增。
就这样他开始率兵出征。
袁绍在河北兵精粮足,很快就积攒出了一支队伍。他率领3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并州。
得知这个消息,中郎将卢植也是相当紧张。
他们的兵马毕竟有限,只能暂时固守,与此同时,卢植马上给身在太原的丁原写信,要求丁原提供粮草。
丁原马上开始,筹集粮草,不过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那就是并州的山高路远,想要把粮草运输到前线,实在是非常困难。
得到了这样的消息,卢植也是心急如焚。
卢植马上给刘辩上了一封奏则,直接说明了前线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