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玉帝成长录

作者:艾芮宸 | 分类:武侠 | 字数:161.8万

第558章 孔子隳三都(中)

书名:玉帝成长录 作者:艾芮宸 字数:2367 更新时间:2024-11-17 01:54:44

所谓隳三都,是因为当时周朝有一条规定,贵族诸侯的城墙不得超过18尺,这是为了防范他们日后造反,建立了这条规定。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中的三位国相“三桓”掌控国家大势,不理这条规定。

讲究礼法的孔子对这很看不过去,决定联手国君鲁定公开始了“隳三都”行动,也就是推掉三桓家里多出18尺的部分,

叔孙州仇首先站出来支持隳三都,这是因为他领地下最重要的郈地已经被手下侯犯占领了。

孔子当然不惧这等事情,便答应了下来。

就在这时,郈邑有个工匠官叫驷赤的,早年听过孔子讲课,听说他要主持隳三都行动,便前来投诚。

孔子便征求驷赤的意见:“郈地不仅是叔孙氏的忧虑,更是国家的祸患,你常年在郈邑,不知是否有良策?”

驷赤说了郈地的情况,孔子听闻之后,便面授机宜地道:“看来,即使我们不攻打,郈地也坚持不了多久了,现在你可以如此这般去做,自然一切可以水到渠成。”

孔子带领着军队带到了郈地不远处驻扎下来。

信心满满的驷赤回到了郈邑,对侯犯道:“我们被攻打了快一年了,粮食日趋紧张。如今处在齐国、鲁国之间,如果哪一国都不投靠,必定是不行的。您何不请求事奉齐国呢?这样,齐国还是会把郈邑封给你,你还是会统治这里的百姓的。否则,粮草不济,老百姓也会叛变的。”

侯犯此时确实有点挺不住,便听从了驷赤的话。

正巧齐国的使者来到,侯犯便和齐国的使者密谈。

驷赤则趁机召集郈邑的百姓,鼓动大家:“我们完啦!侯犯准备把郈地和齐国交换,齐国人准备迁走我们的百姓,我们要流离失所了!”

郈邑的百姓听了,将信将疑。

驷赤又对侯犯道:“我刚才问了百姓,大家的意见和您不同,您不如把郈邑和齐国人的地盘交换。因为郈邑是鲁国的,你将来即使得了这块封地,也会被鲁国人攻打驱逐,为什么非死抱着这里不放呢?不如换块其他的土地,悠哉游哉!再说,齐国人想凭借郈邑威逼鲁国,必然加倍给您土地,您赚大了!另外,为何不多准备一些皮甲,放在城门内以防意外呢?”

侯犯听到驷赤的主意后大喜,连声称赞,并准备了很多皮甲放在城门内。

侯犯又找到齐国使者道:“我们郈邑宰侯犯想和贵国交换郈邑,并希望贵国视察郈邑,以表诚意,但是,那里的老百姓不愿意,您要多带些军队过来视察。”

齐国使者以为驷赤代表的是侯犯,便约定次日查看。

当齐国使者快要到达的时候,驷赤派人绕遍全城大喊道:“齐国的军队到了!”

郈地人非常害怕,纷纷来到城门前,穿上侯犯准备好的皮甲,将侯犯的府邸层层包围。

驷赤假装要射这些人,侯犯阻止他道:“我也没想到百姓这么不理解,如今只有放弃郈邑,远走他乡了!”

于是侯犯请求出走,包围的百姓答应了,放走了侯犯。

就这样,驷赤在前,将侯犯这个危险人物带出了老窝。侯犯每出一道门,郈地人就关上这道门。到了外城门的时候,侯犯已经被彻底隔离在外了。

驷赤假装愿和侯犯一起逃亡,侯犯感激地说:“您还是留下来吧,将来局势稳定了,我还可以回来。”

驷赤流涕道:“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二人洒泪而别。

结果,留下来的驷赤将孔子放进城,一场浩大的叛乱被驷赤平叛于无形。

侯犯这才知道上了当,只好逃亡到齐国,并献上郈邑的地图。

当时齐景公觉得时局已定,只好顺水推舟,将郈邑地图送还给鲁国。

正是在孔子的面授机宜下,驷赤利用自己的口才在几日之内收获不世之功,让孔子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郈邑。

孔子轻松获得郈邑后,让鲁国上下对他更是刮目相看,而叔孙州仇也无话可说,只好将郈邑按照约定送了孔子。

孔子却没有将郈邑据为己有,而是向鲁定公禀明了整个经过,并强烈要求将郈邑上次给国家,由鲁定公进行管理。

鲁定公此时如何肯接受这份大礼,他还指望孔子再收服其他二都,如果此时就收了郈邑,估计会让许多臣下寒心。

鲁定公再三推迟下,孔子并道:“郈邑始终是鲁国的,公家何时需要就尽管拿去。”

在孔子的建议下,驷赤被任命为新一任的家宰,配合公家的人对郈邑进行管理。

接下来就轮到季氏了。季氏治理下的费邑,生产关系相对进步,经济日益繁荣,当时的费邑实际上被费邑宰公山不狃与叔孙辄控制。

孔子隳费邑有一个有利条件,因为他的弟子子路之前被他派往了此地,并担任了季氏家宰,实际上等于拥有费邑的管理权。

因此,费邑虽然实际上被公山不狃与叔孙辄控制,但子路却是跟着季桓子混的名义上的家臣头子。

孔子毅然决然地隳费邑,引起了公山氏的不满。

面对鲁国公家派遣的大军,公山不狃、叔孙辄决定避实就虚,先发制人,率费人攻入了鲁国都城曲阜,吓得鲁定公躲入季氏的宫室。

但很不幸的是鲁定公唯一的子嗣姬蒋却被敌军所杀。

闻听此事,鲁定公又惊又怒又悲,竟然一病不起,便命孔子主持此事。

孔子临危不乱,命大夫申句须、乐颀率师讨伐,在姑蔑打败了公山不狃。公山不狃和叔孙辄逃往齐国,后来又逃到吴国。

就这样,在孔子的主持下,季桓子、孟懿子率师摧毁了费邑城垣。

两邑已废,事情似乎进展得非常顺利,于是孔子又想隳孟孙氏的郕邑。

郕邑宰乃是公敛处父,与公山不狃、叔孙辄等人不同,公敛处父一直十分忠诚,他对孟懿子说:“毁掉郕邑,齐国人必能直抵国境北门。郕邑是孟孙氏的保障,没有郕邑,就没有孟孙氏。我不准备毁掉,您只要假装不知道就是了,我来出头对抗孔老二。”

孔子是家里第二个男子,字亦为“仲尼”,“仲”,是第二的意思。因在孔父叔梁纥家的男孩里,孔子排行老二,帮经常被一些戏称为“孔老二”。

孟懿子答应了公敛处父,对此事竟然不闻不问,仿佛任凭孔子如何处置郕邑。

其实,孟懿子、季桓子和叔孙州仇此时已经改变了当初支持隳三都的主意,因为害怕公室强大,便经常商量如何阻挠隳郕邑之举,共同对抗“孔老二”。

孔子如何觉察不到这种变化,现在的问题他是冒天下之不韪,继续隳三都呢?还是维持现状,缓缓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