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之中州崛起
作者:青山孤舟 | 分类:历史 | 字数:89.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5章 新出炉的“李公子”
“为了方便购粮,我的身份从现在起,不再是陈州李团练,而是中州李公子。李家虽有万贯家私。老太爷让李公子读书,无奈李公子只想上阵杀敌,荡平天下。
如今李家又让李公子去科场比试,李公子大怒,一气之下,将家产带走大半,要在江南做出一番事业。
李公子要做的事有两项,一是开米店,一是开当铺。”
李亭设计出来的这个“富家公子”,简直是有点脑残的败家子。不爱读书,偏爱习武。家人要他参加科举,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更要命的是带走家产,美其名曰,闯出一番事业给家里人看看……
陆冲等人静静听着,简直要笑起来,这个“李公子”真是胡闹至极。
“高福你就是我的管家,陆冲你就是我的保镖,章怀你就是负责各处跑腿的,而朱锋,就是我李家的船队把头。”
李亭分派完毕,众人纷纷点头,从现在起,身份已然不同矣。
陆冲一边静静地听着,不时思索着。
他不是爱说话之人,平日里也是寡言少语之人,但是,他是极爱自己琢磨,任何事情,他都会反复思考。
此次购粮,李亭选他们骑兵队之人随行,他也是颇为赞同的,认为李团练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骑兵队人从军已久,战事经历最多。虽现在步兵那些人也是很能打,但是毕竟时日太短,跟他们相比,还是颇有不如的。
还有高福,跟着高家,做过多年的粮食买卖,对于粮食,则定是很了解的。
虽选人之事让陆冲赞同,可是看着李亭年轻的面孔,想着携带如此多的财宝,陆冲还是心理有些担心,李团练真的是做生意的材料吗?
这毕竟不是战场之上杀伐决断,更多需要对一个行业了解,毕竟生意是靠熟做起来的。
尤其李亭说要开一个米店,更让他心里有些不安,我们去买粮,又不是卖粮,为何要自己开米店?他想了一阵,还是没有想明白。
“李团练,不,李公子,我们既然去买粮,为何要自己去开米店?直接去买不就可以吗?”
陆冲有些不解地问道。
疑惑不止陆冲一人,就连一旁的高福也有些纳闷道:“对啊,李公子,我们开当铺,可以将那些财宝转为银两。可是开米店,又有何用?我们只是买粮的,开米店,只怕那些卖米的不喜,更是对我们采买不利。”
正说笑间,这几人的笑容已经凝固,顿时,脸色都多了许多忧愁。
高福担心地接着说道,“有道是:同行是冤家,我们先自上门去做仇人。那些卖粮的大户,会把我们当做眼中钉,肉中刺,必会除之而后快。”
高福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可是他虽做粮食生意多年,像李亭这次大规模采购却是从未有过的。
李亭这种采买,携带巨资,光银子50万两,时下粮价一石一两银子出头,他可以买将近50万石粮。还有那么多财宝,又能换出两三百万两银子,又能买将近200多万石粮食。
这是将近50万人一年的口粮。
如果直接采买,粮店不知扫空多少,粮价不知道该飞到有多高。
所以,这种采购要想成功,只能向后世那种股票操作一样,控制好节奏,买买停停,在别人不敢买的时候,大量买进。别人看好的时候,自己带方向,把价格控制住。
控盘粮价,最后才能将更多的粮食买进自己手里。
反正历史上的记载,李亭还是知道的,今年也就是崇祯十二年,江南一带大致在一两出头,到明年那就是3两4两左右一石。河南山东一带,那都是8两10两一石,甚至更高,价格高到天上去。
李亭所该做的就是今年能大量的将粮食买进自己手里,只要是今年的正常价格能够买进,他就是大赚。
对他来说,不是大赚多少钱,而是尽量少的钱,来拯救更多濒临生死边缘的性命。
高福能理解李亭开当铺是将那些财宝用洗钱之手段,转化为银两,也不能理解李亭开米店的真正用意。
连他都不懂,其他人更是不用解释了。
光什么叫股票,什么叫大宗交易,对于这些字都不识几个的人来讲,实在太过天方夜谭。
李亭头一扬,手里纸扇狠狠地朝着旁边船舱一打,李亭眼中闪出自信的气势,如同要上战场一般。这种操盘之事,自己亲自做就好,只要他们几个按自己的吩咐做好自己的事,这次定能好好的做好这次粮食生意。至于他们能不能懂,那就只有靠他们自悟了。
“你们按我的吩咐去做就好,其余的不必多操心。”
见李亭自信满满的样子,陆冲、高福、章怀却是更加担心,彼此互相看了一眼,交换一下眼神,彼此的担心却又增加了三分。
他们都知道李亭上战场之前的样子,此时,李亭眼神里正是那种自信满满的神态,这个时候,再想改变李亭的主意,那是万万没有可能的。
“就按我是说的办就好。”
李亭看他们三个一脸狐疑,再次肯定的说道。解释没有时间,那就只有强压让他们执行。
高福有些狐疑地问道:“李公子,你说我们江南购粮。可江南也是很大,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都是江南之地,我们到底去哪里?”
“江南之地,定有大量的粮食买卖,到时候,我们一打听便知,你们无须担心。”
李亭曾经在几万人的大工厂工作过,知道光是供应这几万人的饭堂,就是极大的大生意,很多人甚至打破头要争着进来。
也许打工者平平常常的日常生活,也许他认为只是一点点小事,可是一旦人口规模一大,这个生意都是天大的好生意。
就像现在苏州上海一带,苏州的丝绸,上海的棉布,都是全国有名的大生意,就连合流镇都有售卖。纺织从业者将近百万,定有人看到将近百万人脱产背后的商机,哪怕是粮食,也必有一个隐形的大市场。
李亭相信,这个市场,只要到了江南,稍微多问几家,应该就很容易找到。
这个道理,其实不难理解。
只是明朝末年,除了江南之地,河南等这些地方,基本还是农业为主,自然经济为主,很多时候商品经济的寻常事,对于很多人,却是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
看着李亭这样淡定的回答,丝毫没将此事当做一回事。
陆冲和高福相互看了一眼,越发担忧起来,两人都觉得似乎是诅咒一般:李团练要做那个“败家”的李公子,没想到,竟这么快进入角色,眼看是个十足的“败家子”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