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寻访明朝救时良相顾鼎臣
作者:HX天马 | 分类: | 字数:38.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1章 (5)
离开国子监回到客栈,哥俩商议是去苏州还是再回北京。顾撷冈埋怨道:“就怪我们时空穿越,在紫禁城里耽搁太久了,又错过了与顾鼎臣的会面机会。不过在宫里当太监和宫女的那段日子也挺新鲜、刺激的,对宪宗和弘治这父子两代皇帝的履历有了足够充分的了解,像这样的磨砺非常值得。”
文昌君说:“撷冈老弟,现在是会试和殿试的最后冲刺阶段,我们还是不要去打扰顾鼎臣吧。我们在南京玩一阵,到临考前再回北京去。”
顾撷冈说:“这样也好。我最想去玩的地方是江南贡院。南京我来过两次,但是因为时间仓促,二次路过江南贡院都没有进去参观,这次一定要进去仔细考察一番。”
文昌君说:“自从光绪末年废止科举后,1919年江南贡院已经被拆除,只剩下一个四合院式结构的楼宇建筑群,里面有明远楼、衡鉴堂和少部分号舍以及二十余处贡院刻碑作为贡院文化展览用,其余都开辟为市场了。在明远楼的外墙上嵌有一块《金陵贡院遗迹碑》,记述了这座中国最大贡院的兴衰历史,碑文的最后一句叹息道:‘今则数百年文战之场,一时尽归商场,君子与此,可以观世变矣!’偌大的科举考场变成了商业市场,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顾撷冈说:“变革得好!科举制度再不废止,中国就不能教育科技兴国,就会永远落后于世界潮流。我们现在是弘治十八年,江南贡院正处于鼎盛时期,这时去参观能看到当年江南贡院的荣耀风采。”
第二天他们兴致勃勃地来到江南贡院,顾撷冈说:“根据史籍记载,南宋孝宗乾道四年,也就是公元1168年,知府史正志创建了江南贡院,当初仅是县府学的考场,占地不大,应考人数也不多,偶遇考生增多时,就借用附近僧寺作临时考场。朱元璋建都南京后进行大规模扩建,集乡试、会试于江南贡院。永乐十九年,朱棣迁都北京,南京变为留都,江南人文荟萃,参考士子很多,考场必须再度扩建。永乐皇帝没收了犯臣纪纲的官邸,又征收了卫指挥家人陈通、忠永伯家人侯清、府尹黄公永祠堂和秦桧之子贝喜祠堂用以扩建江南贡院。又历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成为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鼎盛时期仅考试的号舍就拥有间,再加上主考、监临、监试、巡察以及同考、提调、执事等官房,另有膳房、库房、杂役、禁卫用房等千余间,还有水池、、花园、桥梁、通道、岗楼,占地达三十万平方米。贡院东起姚家巷,西至贡院西街,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各省贡院之冠,创古代科举考场中国之最,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科举考场’称号。”
文昌君说:“撷冈老弟,你看贡院大门有禁卫严格检查把守,四围建有两重围墙,上面布满荆棘,号称‘棘围’。考生想要翻越这座‘棘围’,夹带作弊,那是不可能的。”他们因为穿着隐身服,可以轻松翻越过这座“棘围”,登堂入室,随心所欲地仔细参观。”
哥俩进入院内后,飞驰到正中那座最引人注目的四方形塔楼前。只见大门上悬有一块横额,上面刻有“明远楼”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文昌君问顾撷冈:“这匾额上‘明远’二字涵蕴什么深层意义?”
顾撷冈微笑道:“这个问题难不倒我。‘明远’二字蕴涵‘慎终追远,明德为原’的意思。”他们进入明远楼如入无人楼宇,自下到上挨门逐户地观看,直至登上楼顶飞檐翘薨。
顾撷冈叹服道:“明远楼四面皆窗,又处于贡院正中,每扇窗户都可以非常清楚地监视应试士子、贡院考生的一举一动,就连院内执役员工有无传递关节都逃不过明远楼内主考、临监官的眼睛,可谓是世界上最严密的监考楼宇了。”
文昌君说:“即便如此,科举考试的弊案屡禁不止,最着名的是明朝初年朱元璋查办的江南贡院科举舞弊案。”
顾撷冈说:“这起科举舞弊案究竟是否是冤案,我看至今还是个谜。据史料记载,洪武三十年三月五日,会试发榜,录取的五十二人均为南方考生,三月殿试取福建闽县考生陈某为状元,此榜称为‘南榜’或‘春榜’。北方举子大哗,将金榜砸得七零八落,并到吏部抗议示威,高喊主考官刘三吾、白信蹈是南方人,所以偏袒南方人,蔑视北方人。朝廷派锦衣卫前来镇压,北方举子并不屈服,他们在街头巷尾散发传单,指责主考官徇私舞弊,偏袒同乡。我想明初的北方举子能如此团结一致,不畏强暴,告发主考官徇私舞弊,行贿受贿,真令人敬佩。”
文昌君说“朱元璋是个雷厉风行、疾恶如仇的皇帝,接到朝臣奏折后,异常震怒,亲自出马审查两个主考官。刘、白两位主考官辩解道:‘元朝统治北方一百多年,科举考试、儒家文化遭到严重摧残,考生南优北劣属于正常。’朱元璋并不偏听偏信,命令翰林院侍讲张信带领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王谦,从北方落第试卷中再复阅十人。张信复阅后呈报曰:‘复阅的十人试卷仍然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金榜不宜更改。’朱元璋将信将疑。”
顾撷冈说:“后来案件峰回路转,急转直下,有人密告说:‘刘三吾、白信蹈两位主考官暗中嘱咐张信等人将复阅的北方最差考生试卷进呈皇上。’朱元璋听后勃然大怒,令刑部彻查此案。在严刑逼供下,审定一百六十人徇私舞弊,行贿受贿,并称主考官与十几年前的胡维庸、蓝玉案有牵连。白信蹈、张信及同科考官二十多人凌迟处死,刘三吾因为年事已高,充军边疆。金榜上五十二名已经录取的南方贡士全部罢黜,状元陈某以行贿罪问斩,牵连者不下千余人。同年五月,朱元璋亲自圈点出六十一名贡生,第一名是河北的韩克忠,第二名是山东的任伯安,南方无一人中榜,史称‘北榜’或者‘夏榜’。洪熙六年,改成南北卷制,南方取百分之六十,北方取百分之四十,南北榜分裂的局面终于告终。”
文昌君说:“科举考试舞弊案枚不胜举,我们不谈这些扫兴的话题。今天我们考察江南贡院,感触颇深。在江南贡院乡试中也出了不少名士,元末明初最着名的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他是江苏兴化人,名子安,又名肇端。19岁考中秀才,29岁在江南贡院乡试中出类拔萃,考中了举人,36岁时与刘伯温同榜考取进士。后来刘伯温成了朱元璋的军师,施耐庵则成了着名文学家。”
顾撷冈说:“同样非常着名的还有号称江南第一才子的唐伯虎。他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因为是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出生,所以取名唐寅。他正好又属虎,所以又取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叫唐伯虎。唐伯虎字子畏,他有许多号,什么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鲁国唐生,因为29岁在江南贡院乡试中得第一名解元,又号称南京解元。可惜他第二年赴京会试,因为牵涉到一宗科举舞弊案,从此交上恶运,绝意仕途。”
文昌君说:“撷冈老弟,你想不想看一看顾鼎臣在江南贡院乡试时的实况?”
顾撷冈欣喜道:“文昌老兄,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我最想亲眼目睹顾鼎臣在江南贡院乡试中的真实情景。”文昌君说:“为了满足你的心愿,我操作时空倒流机器,我们一起进入顾鼎臣当年在江南贡院乡试的时空中去。但是我们只能穿着隐身服,在贡院考场中默不作声地巡游一遍,不能发出丝毫的声息。”
文昌君熟练地操作时空倒流机器,他们瞬间就进入了明孝宗弘治十六年的江南贡院。他们穿着隐身服悄无声息地巡游在一排排的号舍外边。这年参加江南贡院乡试的秀才特别多,一间间号舍都有考生。有的是刚考中秀才的年轻考生,有的已经是多次落第的中老年考生。他们一排排、一间间的挨着寻找,找得眼花缭乱,头晕目眩,终于在号舍里发现了顾鼎臣。号舍很小,只能容得一张案桌,上面有文房四宝,试卷一本,旁边还有茶具、食盒,墙角还有便溺桶。
哥俩怕干扰顾鼎臣的考试,所以只在外面巡察探视。从侧影看,顾鼎臣长得眉清目秀,温文尔雅,眼宇间折射出一种特有的睿智和聪慧,神情里透露出放眼天下,不羁尘世的丰沛神采,回眸之间,风雅绝伦,魅力四射,就像史书里描绘的那样,“长而聪慧不羁,丰神回绝”。因为光线较暗淡,看不到他脸上长有十八点大麻子,那可能都是民间对他的戏剧性描绘而已。古代科举取士,都要五官端正的,可能不仔细观察根本看不出他脸上浅谈的几个麻点。
只见他伏案疾书,思路敏捷,下笔如神,从工整的字迹可以看出,他的书法功底非常深厚。试卷做完后,他仔细地审查了三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还提前半小时交卷。主考官看后,点头称赞,看上去非常满意,发榜时顾鼎臣名列前茅。
离开江南贡院,他们回到客栈,休息片刻,顾撷冈焚上三支香,坐在案几的古筝前,边弹奏边咏唱:
石上对寒泉,空明秋色鲜。百源争出地,一脉直通天。
碧藻细堪数,绀珠圆可联。尘缨不敢濯,灵物在深渊。
文昌君称赞道:“想不到老弟的古筝大有长进。好一个‘百源争出地,一脉直通天。’诗词意境高远深邃,感情奔放豪迈,歌喉如洪钟般嘹亮浑厚,听后令人振聋发聩。绀色珠又名记事珠,相传是唐开元时一位名叫张说的将军,拥有一颗绀色珠,持弄此珠,便心智顿感开悟,事无巨细,豁然明晓,因此能博闻强记。”
顾撷冈感叹道:“顾鼎臣马上要参加会考了,你看他仍然从容不迫,是因为他拥有一颗绀色珠,我要是在高考前也能像他那样就好了。顾鼎臣才高八斗,又遇到弘治这样一位幼年遭受磨难,即位后勤政爱民,贤明圣德,不近声色,一夫一妻,身边只有一个老婆,而且始终都能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好皇帝。今年顾鼎臣一定能大魁天下,乙丑科状元非他莫属。顾鼎臣在‘百源争出地’的激烈竞争中,必将‘一脉直通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