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寻唐问宋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46.5万

第八十三章 意外收获

书名:寻唐问宋 作者: 字数:2406 更新时间:2024-11-17 02:16:51

琉璃的广泛应用虽说是在明清时期,但唐代开元年间已经有了记载,并且唐代博山地区就有专门制作琉璃的工坊,到元代时,琉璃工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明朝初期更是设立了专门制作琉璃的‘外厂’,为宫廷生产‘青帘’等贡品。

不过天朝制作的琉璃优缺点并存,其造型精美,绚丽多彩、晶莹璀璨,却极易轻脆易碎、不耐高温、不适应骤冷骤热,好像是其中的铅钡成分烧制时,温度较低引起的,这也导致琉璃在古代只能被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礼品和随葬品等,相比技术成熟的陶瓷、青铜、玉器,琉璃的用途狭小,一直发展缓慢。

对于西方透明玻璃的制作,李君也是知晓那么一丢丢,就是没实际操作过,缺乏经验。

唐末时期,平常百姓烹饪大多是铁釜或者陶瓷,青铜器多是用于宫廷官府的大型装饰物、宴席所用的酒杯亦或是随葬品,福建很少有制作青铜的工匠,张延鲁在泉州寻了数日,还派专人去福州打听,都没有找到一个通晓制作青铜的工匠。

李君本以为玻璃是西方所制,蒲诃栗应该知晓制作过程,不想蒲诃栗也是一知半解,比李君还要差劲。

有了航海罗盘张延鲁已经感激涕零,至于再为其装裱一番,倒是没有太多希冀,李君也想暂时放弃,待日北定中原时,看看能不能找到个精通此术的工匠。

或许是天可怜见,李君去漳州看望何云义时,遇到了从北方南迁的百姓前来感谢李君带他们南下,在得知李君想要制作琉璃时,有个名唤詹仁郁的金匠,说他父辈曾在长安的善金局做过工匠,对于冶炼青铜倒是略知一二。

随即二人马不停蹄赶往漳州的瓷器坊,李君早已托张延鲁找来了不少乳白色的石英砂,瓷器坊的工匠也早已准备好李君所需的纯碱,在置办了一些石灰石后,基本原料已经准备妥当。

詹仁郁架起炉火,将粉碎好的原料放进刚打造好的新熔炉中,炉下炭火熊熊燃烧,众人翘首期盼。

一顿操作下来,詹仁郁心中满是疑惑,他捻起跌落的一些粉末,向正在沉思的李君问道:“适才为何要在这些东西中加上您所说的石灰石呢?”

“助熔!”李君脱口道。

石灰石作为助溶剂,其中主要成分就是低纯度的石灰石和一些杂质,将它添加到矿物渣中,混合可以改善其熔融特性,用来降低渣熔点。

由于今日是借漳州瓷器坊的土窑烧制玻璃,众人看不见材料在锅炉中熔化成液态,待有个两盏茶的时间,李君觉得差不多了,将锅炉架出来,倾倒在早已准备好的铁板槽内,再用一根铁棒将其碾平,一块半透明的晶莹物呈现众人眼前。

“这就是李司马所说的玻璃吗?”张延鲁看着还未退热的一块晶体惊愕道。

“好像不是很完美啊!”李君叹息道,玻璃在冷却后,并不像后世制作出来的玻璃那般纯透明,其中还有许多色彩夹杂其中,应该是没有去除杂质。

张延鲁还在惊叹竟有如此神奇之事,李君又架起了锅炉,这次他将材料先烤制干燥,剔除了其中杂质,这才放进锅炉烤制。

片刻之后,又一块玻璃成型,这次确实比先前好多了,只有边缘呈现淡淡的浅蓝色,李君似乎还是不满意,然而先前准备的材料已经耗尽,只能等明天再弄。

接下来的小半月李君整日与詹仁郁都在瓷器坊捣鼓,其间闲暇之余,李君将玻璃拉成各种形状,到底是金匠出身,詹仁郁在看到李君几次操作之后,也渐渐明白了玻璃的可塑性,一双妙笔生花的玉手,制作出了许多美轮美奂的玻璃装饰品,泉州商客见到半成品纷纷订购,李君也借机在漳州建了一座专门烧制玻璃的窑炉。

数日努力之下,终于一块晶莹剔透的玻璃静静地躺在案上,詹仁郁粗糙的手指划过玻璃的那一刻,像是跌进了梦境一般,脸上的汗毛都竖立了起来:“竟然与陶瓷一般润滑,且如此通透,实在妙不可言,妙不可言啊。”

抚摸着通透的玻璃,张延鲁又生起疑问:“如此大块,要如何切割成航海罗盘所需的那般大小呢?”

“金刚石!”李君脱口道,“不知张老可曾见过泉州谁有此物?”

金刚石在唐朝并不多见,张延鲁有所耳闻,却未曾见过,李君让他去向蒲诃栗问问,藩客们横贯东西,肯定见过此物。

果然,蒲诃栗手中还真有不少,不过蒲诃栗狮子大开口,屈屈指甲盖大一块就要价三千贯,张延鲁心疼之余,想要购来一两颗,暂作玻璃坊专用,却被李君阻拦道:“此物不过是我们日常用碳的一种素异形体,不必浪费钱财,待我去会会蒲诃栗,必让他将金刚石拱手相让。”

数日相处下来,又是指南针,又是玻璃,张延鲁早已对李君的话深信不疑,大袖一挥,直道:“李司马尽管去,即使不成,老朽也会倾尽全力购来蒲诃栗手中的金刚石,实在不行,这次出海让人从南洋收集一些回来。”

“张老言重!”

李君说时,又对他贴耳密语了几句,闻言,张延鲁先是一阵疑惑,既而抓耳挠腮道:“要那羚羊角作甚?”

但见李君信然道:“张老只管差人寻来便是,明日咱们一起去见证见证,到底是蒲诃栗手中的金刚石坚不可摧,还是我的羚羊角锋利无比。”

带着满腹狐疑,张延鲁先赶回了泉州,一连寻了数天,也不曾寻到半只羚羊,就更别提羚羊角了。

原因无非是福建潘安一隅,安史之乱前,本地人逢年过节还能吃上一顿美味的羊肉,这几年战乱不息,兵戈不止,且天灾连连,过节所用肉食,大多都只能选择鸡鸭鱼,贫苦人家若实在馋嘴,最多也就是割几斤猪肉,这羊类在福建几乎断绝了。

然而大话已经放了出去,总不能让藩客看了笑话,张延鲁与泉州几位耆老商议过后,差人绕道去赣南打探,一连数天没有回应,众人几乎死心,这时,之前从耿平那里骗来的刘山甫得知此事后,特意送来了一柄弯月匕首,匕首的外鞘正是用羚羊角简单制作而成。

在耿平走后,刘山甫被王审潮任命为骁卫都团练使,经过短短几月的训练,骁卫都的骑兵战力与日俱增。

刘山甫一直想找机会感谢李君引荐,而李君自从出山以来,每日忙碌于泉漳二州,刘山甫亦是很难找到出营的机会,前几日与军中将领闲聊之间,谈及泉州近来发生的奇事,其中便有李君四处寻找羚羊角一事。

起初刘山甫也并未在意,直到昨日一个兵士不小心从马上跌落,树枝穿透了那兵士的小腿,刘山甫下意识抽出怀中匕首为他割断木枝时,这才看到毫不起眼的羚羊角外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