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零末
作者:咸干花生 | 分类: | 字数:186.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0章 生活盼头
这话一出,何玄白三兄弟还好,还没有多少生活阅历,并没能理解他话中的绝望。何学、何奶奶、林玲玲和沈棋生几个大人一时却都怔住了,心中的酸涩直涌上来。
沈七老儿一把年纪了,只有一个反目成仇的儿子,的确是没有盼头了。
可是这样的事,又能怎么样呢?
何亭亭双目泛泪,视线瞬间模糊了。
这些人当中,最能懂得沈七老儿这种没有盼头的绝望心境的,非她莫属。
上一辈子,她听着爸爸说大哥走了,妈妈和奶奶走了,二哥走了,三哥被捉起来了,最后就连爸爸自己也走了,心中就是这般的绝望。
“七叔啊……”何学因为正心酸,所以没看到小女儿目光含泪,他伸手拍了拍沈七老儿的肩膀,“像我之前跟你说的那样,从你儿子那里接一个小孙子过来养吧。这样一来,你有人陪着,也能堵住沈国庆的嘴。”
沈国庆现在闹腾得厉害,不就是怕沈七老儿真的领养了别人,把捞尸体赚来的钱花在别人身上么?如果沈七老儿抱回去的是自己的孙子,沈国庆的儿子,沈国庆总没有话说了吧。
“那畜生的血脉,我不要。”沈七老儿硬邦邦地说道。
沈棋生开口,“可是也有你和七婶的血脉啊。你养大了,或许他以后能听你的呢。”
他是沈家村的人,也倾向于肥水不流外人田。如果沈七老儿领养了不知哪里来的野孩子,估计村里人不同意会闹到他这里来,到时他该怎么办呢?
沈七老儿木然道,“今年四月份搬来的那两母子,下午我经过他们那,看到那母亲快不行了,若真去了,到时只剩下个儿子……”
“你要收养那个谢临风?”沈棋生愕然道,“那小子可不是个好相与的,跟狼崽子似的。”
谢临风和母亲林蓉也是偷|渡客,不过他们一家是从北方千里迢迢下来的。听说当初一家从红树林偷渡,男主人及大儿子成功偷|渡过去;二儿子死于海上,成为海上茫茫浮尸中的一具;小儿子谢临风和母亲林蓉昏迷了,被海浪推了回来。
母子二人醒来之后不肯死心,一路往东搬迁,寻思着换了路线继续偷|渡。母子二人是十二月份来到这一带的,可是被别的村子赶了好多次,四月份才来到沈家村。
沈家村外姓人多,本地人包容性相对而言比较强,加上又有何学暗地里看护一二,谢临风和林蓉母子倒也住了下来。
何亭亭听到“谢临风”这个名字,却是一怔。
她记得这个名字,因为爸爸曾经说过,谢临风那个狼崽子长大了,变成一头真正的狼,吃得不知多少人连骨头也没留下。
“狼崽子才不会被那畜生欺负。”沈七老儿冷笑道。
“可是他毕竟还小,而且是外地人,连我们这里的话也才刚刚学得差不多,怎么可能比得过沈国庆一个大人?”沈棋生反对道。
谢临风是外地人,沈七老儿是沈家村的人,他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沈七老儿越过村里的人,将家财都给了一个外地人。
何学暗叹一声,“这事慢慢考虑吧,我们进房谈谈别的事。”
“好。”沈棋生马上将注意力放到何学身上,暂时不关注沈七老儿了。
之后三个男人进了房说话,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足足两个小时后才出来。
这时何亭亭已经看完书,有些昏昏欲睡了。
林玲玲和何学一起把脸色凝重的沈棋生和沈七老儿送走,回到屋中将何亭亭给的那张绿色钞票递给何学,“这是亭亭把樱桃送给一个叫苏珊的女人,那女人死活要给她的钱。你看看这是多少钱?”
何学接过钞票一看,“这是10块钱美元。按照现在的汇率,1美元约莫等于1.5元人民币,这10块钱美元,折合成人民币是15块钱。”
这时实行的是一揽子货币政策,此时人民币被严重高估,还挺值钱的。
林玲玲倒抽一口气,亭亭卖樱桃赚到15块钱,何玄连则赚到差不多10块,这可不是一笔小钱了!
她目光湛湛地看向何学,“这美元能换成我们这里的钱吗?”
“可以,但是现在不急着用,先放着吧。”何学说着,将钱还给林玲玲。
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经常变化,今年算是这几年最低的汇率了,放着放着或许能升值也说不定。当然,是否会升值谁也说不动,所以何学并没有告诉林玲玲。
林玲玲听见,连忙拿回房间郑重的收起来。这钱可比现在用的钱值钱,先放着,以后有需要再拿出来好了。
何学见林玲玲去了,便坐在何亭亭身边,问何亭亭和苏珊的交流。
何亭亭不会说英文,和苏珊交流得并不多,当下便一五一十说了。
何学听完了,心中喟叹一声,摸摸何亭亭的小脑袋,默默无语。
这些进来的外国人,肯定觉得这片大地上的劳苦大众都很值得同情,说不准,还是用俯视和猎奇的目光看这里——在他们眼中,这片大地贫穷、落后,或许还属于独|裁,人民愚昧无知而快乐地活着。
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一百年以来,这片大地的确是落后且贫穷的。
何亭亭不知何学为什么出神,她撑不住了,很快就被何奶奶拉着回去睡觉了。
何学一个人在客厅里坐了很久,想起今日和小王先生见到习省长的事。
当时见了习省长,知道他的来意,又谈了一会儿,揣摩出习省长本人的倾向,他经过很短暂的犹豫,就说出了大队暗地里偷偷搞包产到户的事。他忍不住想赌一把,赌包产到户很快会成为政策,改变大家的生活。
包产到户所有人都会更加努力肯干,因为土地出产是属于自己的,多劳多得。现在这种大锅饭,大家都出工不出力,总想着干多了得到的东西是一样的,没必要太过努力。这种想法,极大地打击了干活的积极性。
但愿,粤省各地暗地里搞的包产到户让国家看到,这种方式是适合的,正确的,顺应民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