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步天为凰

作者:步天为凰 | 分类:仙侠 | 字数:155.8万

第四百一十章 凝神

书名:步天为凰 作者:步天为凰 字数:2148 更新时间:2024-11-17 02:28:48

天歌说:“说的这些道理我都明白,可是有一点我就不明白了……”

也不知道,到底要不要讲,这太子殿下一见面,就给自己讲了一天这些道理,让自己选择了临床,到现在也没有决定下来,两个人都是在互相试探,也不知道要怎么办,还是先不忙选择,看看殿下到底是什么意思,再做道理。

俊彦太子见天歌,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也不知道这丫头在想些什么,还不敢跟自己正面去说。

俊彦太子道:“什么事?”

天歌说:“殿下既然说修仙就是修心,求神也不管用的话,那……”

俊彦太子道:“怎么?你到底想说什么?”

天歌说:“我想说,这古代的祭祀是做什么的?既然求生都没有什么作用,大家都自己修心就好了,又何必去祭祀呢?像古代的皇帝求雨祭祀这些,这都不管用吗?要是不管用的话,又何必有这些形式呢……”

俊彦太子道:“在古代,祭祀是国家大事。古人在祭祀前,必须清洁身心,戒慎行为,诚敬乃事,方能感神灵,达到祭祀的感应。周朝,斋和祭祀已有密切关联。武王病,周公袚斋祷告,武王得以病愈(《史记周本纪》记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祭祀前整洁身心之事,称为“斋”,即斋戒。孔子曾告诫弟子们:对斋、战、疾三事,要慎重对待,不可轻忽。孔子对斋非常重视,《论语》中说:孔子“斋必变食,居必迁坐”。斋是对神、鬼(逝者)表敬意之举,其形式有:沐浴,不食荤菜、肉腥、饮酒等,还要服洁净衣服、不沾房事。这种外在形式的斋戒,仅只是祭祀之斋。更重要的是“心斋”,心斋要求人们清心寡欲,超凡脱俗。”

天歌说:“斋戒不是宗教的事情么……”

俊彦太子道:“早期道教所言斋戒,多指祭祀前的斋戒。认为学道修真不持斋,犹如无烛夜行,不能与神感通。道教依“斋戒以告鬼神”忏罪祈福,修成多种斋仪,称为“斋法”。“斋法”据《云笈七签》卷三十七《斋戒》云:斋者齐也,齐整三业。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降真致神,与道合真。其法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可积德解愆;二节食斋,可和神保寿;三心斋,即疏瀹其心,除嗜欲,澡雪精神去秽累,培击其智绝思虑。盖所以无思无虑则专道,无嗜无欲则乐道,无秽无累则合道。道教依其义演成多种斋法仪范,为人祈福禳灾,解冤拔罪,保命延生。”

天歌说:“那要怎么理解“昔日遇师传口诀,又教凝神入炁穴”的?现今很多丹功文章提及内丹术的下手功夫时都说,“聚双目神光朗照下丹田”,却与“凝神入”三字有些不符。而且亦有文章写道“炁穴”并非下丹田。您认为“炁穴”的真正位置在哪里?如何才能真正的“凝神入炁穴”呢?”

俊彦太子道:“作为下手之法,“只教凝神入炁穴”确为正法真诀。不过它仍显“大概”了一些。具体口诀应当是“调息凝神,凝神调息,心息相依,归根炁穴”。通常气功术语上所说的“意守丹田”,必须以此作为标准方为得法。否则,不是一知半解,便是以讹传讹,再不就是有意诳人。在下手之时,我们二目集中,默默下照,观视鼻准,继而微闭双目--做出这种有利凝神的导引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往往有些丹经文章于此下手阶段提出一些“近观内照”、“聚双目神光下照丹田”的口诀,而不加提示和说明,使学者最易在这里出差错。实际上,所谓“返观内照”就是“凝神”。我们平时睁着眼向外看事物,这是神的外用外耗。如同手电筒电源打开,电光向外照射。我们把两眼闭上,就如同手电筒电源关闭,神则内聚内存。神的内聚内存就是“返观内照”。眼目的根窍在心,其动为神。眼目一闭,神归于心。心不动则神凝。神凝,息定,气和。如此心息相依,自然会归根炁穴。而如果在下手时我们真要“聚二目之神光朗照下丹田”,即真正来一番“近观内照”,我可以断然决定其有两种后果:一是心不得静,识神不能退位,难达凝神的真正效果;二是如此“朗照”、“返观”下去,十个八个会头疼脑胀,弄出毛病是无疑的事。为什么?因为这不仅没有能够凝神,反而是更集中的耗神。再说,初步练功的人,体内不能虚空,所谓“双目神光朗照下丹田”,根本不可能由体内“下照”,只能是目光由面前体外照。这样虽然闭着眼,而耗神之情况与睁开眼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说,下手之时,用“凝神”最为准确,用“朗照”则容易出错。”

天歌说道:“凝神静气?”

俊彦太子道:“下丹田与用穴在本派的概念中是一致的。不过在意思上,炁穴是个大范围,丹田是这个大范围的内核而已。但这都是名相,反过来理解也可以。一般而言,心息相依的最后归根处就是炁穴,先天一气萌发处就是丹田。丹田气的旺盛形成的鼓荡“根据地”就是炁穴。在下手的最初,把“意守丹田”作为凝神的起步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一直保持“意守”“朗照”那就错了。那就是把心与肾、神与精、火与水一直处在对立的两面。所以“凝神入炁穴”无疑是对的,“入”是合二归一。要做到“凝神”而能“人炁穴”,关键在于心息相依。心总能够相依,就能息息往根上归。开始归根只是归于自然。有此自然,步步就会向纵深发展,“根”的层次不断递进,先是肺,后人肾。一旦归根到极至,外边的口鼻呼吸会骤然断绝,胎息就会出现。这胎息生发之处便是炁穴。胎息能动,说明神已入炁穴。

丹经上标出个“丹田”、“炁穴”的位置,只是让练功者有个大体的依据。若在功态下想用什么观测手段寻找这个准确位置,那就大错。唯有我这里介绍的炁饭穴法最为便当,最为保险。可供学者去验证认定,决非虚言。